1930年北大挽留蔡元培始末 曾组“挽蔡”工作组

蔡元培第一次出任北大校长,为1916年12月至1927年7月,任期近11年之久;第二次出任北大校长,则为1929年9月至1930年12月,任期则只有1年多一点的时间。据考,蔡两次出任北大校长期间,曾有七次请辞之举,由于深受学生教员的爱戴,屡辞屡挽,曾发生过多次北大师生的公开请愿活动。

其中,1927年7月,张作霖进驻北京之后,曾取消北大称号,改称为京师大学校,蔡元培的校长名义才被取消。这是蔡第一次出任北大校长的终结;“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日军炸死之后,蔡第二次出任北大校长。但这次蔡只是在“恢复北大”之际,做的“遥领”校长而已,实际参与校务管理的乃是代理校长陈大齐等。所谓“遥领”,即不参与北大具体管理工作,只是做“恢复北大”时期广大师生的“精神领袖”而已。“东北易帜”之后,南京国民*已在名义上统一东北地区,北平的教育界也正在逐渐恢复重组,“恢复北大”工作也已渐入正轨。在这种情势下,蔡于1930年9月13日正式向教育部当局提出辞去北大校长一职。

蔡元培向当局提出辞职的消息传来,北大师生依然竭力挽留。虽然蔡在“遥领”北大期间,本人甚至都不在北平(居于上海),但北大师生依然将其视为“精神领袖”而爱戴有加;此刻,即使这样的“遥领”校长要辞职而去,他们仍是极不情愿的。为此,北大师生想尽一切办法“挽蔡”,甚至为之组建“挽蔡”工作组。其中,作为新文化运动健将之一的刘复(1891—1934,号半农),曾代表北大方面奔赴南京、上海两地,全力开展“挽蔡”工作。虽最终劳而无功,蔡仍坚辞而去,但这次“挽蔡”工作的一些细节,以及刘在“挽蔡”之后回到北大所做的公开报告,无疑仍是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史料。

北京大学挽蔡问题,教授会方面,表示热烈之决心,该会南下挽蔡代表刘复,日前返平。昨日在纪念周时,报告接洽经过,学会会方面,亦积极作挽蔡运动。兹将刘复报告及学生会委员谈话,分志如左:

刘复报告

谓余南下挽蔡,晤蔡先生二次。初抵沪,即访蔡先生,声述来意,要求二点:(一)请蔡先生返校主持校政,(二)如不能返平,可否为名誉校长。蔡先生答云:表示个人愿努力继续为北大谋发展,但事实上甚感困难……余向蔡先生辞别后,即赴京,访教育部蒋部长(梦麟)声述来意后,蒋表示二点:(一)大学校长不得兼职,係立法院规定,(二)蔡先生尚未允返北大,最好征求蔡先生之同意……

——1930年11月18日,《世界日报》第六版“教育界”

值得一提的是,蔡元培辞职时,是指定了北大校长人选的。他嘱托当时的代理校长陈大齐来做新一任的北大校长,刘信中提到的“百年”即是指陈大齐。陈大齐(1886—1983),字百年,浙江海盐人。他是中国早期著名的心理学家,曾任浙江高等学校校长,北京大学教授、系主任、代理校长。但陈大齐代理校长一职3个月后,并没有继任校长(也曾致电当局请辞);新一任北大校长正是刘复曾赴京拜谒的、时任教育部部长的蒋梦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