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诸葛亮为什么不兵出子午谷?奇袭长安

《三国演义》看多了,不免对蜀国有过多的同情,总是唏嘘蜀在三国里面是第一个灭国的,总是希望诸葛亮能够北伐成功,光复汉室,但是7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毕竟中国历史上通过北伐能够一统天下的只有两次:一是是朱元璋,一次是民国。概率之低可想而之。于是网上出现了一种说法,诸葛亮为了打压魏延,不采用奇袭子午谷的方案攻克长安,从而导致失去了北伐成功的希望,但真是这样吗?

诸葛亮首次北伐,大将军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袭之计,率领五千精兵由子午谷快速到达长安城下,一举拿下长安,由诸葛亮率领大军由斜谷赶到长安支援。诸葛亮认为此计过于凶险且难以成功,故弃而不用。从现在开始魏延认为诸葛亮过分谨慎。后人也以此作为魏延之后谋反的理由之一。也有人认为,诸葛亮不采用的原因是,诸葛亮根本不打算攻打长安,他的目标应当是凉州。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向来以稳重为主,司马懿中空城计也是认为“孔明从不用险”,作为一个战略家和军事家,天天看着那片地图,能不想到奇袭子午谷的想法吗?

1、魏延五千精兵快速到达长安

2、长安守军是个弱智,被魏延三习五除下立刻灭掉;

3、诸葛亮大军迅速由斜谷支援魏延,达成双发夹击之势。

所谓奇袭,讲究的就是一个快!

所以第一个条件中魏延的五千精兵不能带太多的辎重,不然一来行军缓慢,二来时间长了敌人的斥候会发现你的,长安那边也会加固防务;

奇袭就是敌方没有准备,但是当时长安的守将是谁呢?是夏侯懋!夏侯懋又不是个*,能让魏延轻轻松松的拿下长安,即使魏延勇猛果敢,将第二个条件实现。

那第三个条件呢,孔明这边可是浩浩荡荡的大军啊,要想从斜谷穿插到魏国的防线中,难道是多大你魏延知道吗?

所以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少,不然魏延这五千精兵就被魏军包饺子了。

这个时候就有网友开始喷了,五千精兵人数也不多啊,出奇制胜万一成功呢,至少也应该搏一搏。

您可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

据统计,在蜀汉灭国之时,全国的总人数是38万户94万人口。孔明在北伐的时候人口肯定没有这么多,所以历次北伐动兵,兵力从不多过十万,这十万里精兵有多少?五千精兵是什么地位?全国人口的1/200分之一啊,为了撞个大运白白送掉?

退一万步讲,即使拿下长安,又如何呢?曹魏的战略纵深您看看下面这张地图就明白了。

即使拿下长安,曹魏的大军也会分分钟钟的再次夺回。马超当年也拿过长安,还不是在潼关被曹操给按住了。这个时期已经不是关羽还在的那个时候了,蜀国本来国力就不济,大将的也少的可怜;曹魏那边可是人强马壮,分分钟钟完虐夺回长安。

所以,诸葛亮最后的北伐计划,其实并不是为了攻克长安,灭掉魏国。以当时的局势,诸葛亮是了解这个的,蜀国吃不掉整个魏国。

战争的意义从来就只有两个:一个是夺取利益,一个是转移国内矛盾。

诸葛亮北伐更多的目的在于骚扰魏军,转移国内矛盾,毕竟四川这个地方是自己夺下来的;再使其不能在凉州雍州解甲,魏国始终紧张于他的出征。

如果北伐成功自然好,若不能,至少可以让魏国头疼,自己也能平安回去。诸葛在《隆中对》里早说过了,北伐成功的先决条件是中原有变,所以他大多数的进攻,都是以攻为守的牵制,而不是没等到机会,就一股脑下狠注赌一把,你死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