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女贾南风为何能当上皇后 阴差阳错 代妹妹出嫁
迎娶之初,本来是要选贾充年方十二岁的女儿贾午入宫,也算和十三岁的司马衷相配。可是,贾午小姑娘“短小未胜衣”,个子太小,连结婚的礼服都穿不起来。没办法,只得换了贾午的姐姐贾南风。这年她十五岁,比太子还大两岁。就这样,贾南风阴差阳错成了皇太子妃。
现在看,贾南风嫁为太子妃,其实是一场预谋。只是杨后当时还蒙在鼓里,反而成为这场预谋的直接推动者。
史载泰始七年(271年)七月,西北秦、凉(治所为今甘肃天水、武威)二州胡族氐、羌反叛,攻城略地。当时朝中大臣侍中任恺、中书令庾纯等几位本来就对“谄谀陋质,刀笔常材”的贾充宠冠朝野十分厌恶,于是借机向武帝耳朵里灌汤:贾公德才兼备,曾统军灭吴,出镇关中非贾公莫属啊。想给贾充戴上顶高帽,把他支开算了。武帝没摸透任恺庾纯的小九九,一拍大腿,是啊。诏准贾充出镇,确定于来年初即发兵西征。
贾充哑巴吃黄连,暗暗叫苦。对任恺等人恨得咬牙切齿,可又拿不出不挂帅的理由,咬碎了牙往肚子里吞。和贾充一党的中书监荀勖及内侍冯等也若有所失。两人商议道:“贾公远行,咱们就少了依附,在朝廷上定会失势,应该设法让他免了这趟苦差。太子已经十三岁了,尚未订婚,倘若我等能够让贾充的女儿嫁给太子为妃,不用出面挽留,他也走不成。”
荀勖把想法和贾充一谈,贾充恨不得把荀勖搂在怀里,叭叭亲两口,真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啊,里面的那点儿粪你嗅得一清二楚!于是,荀勖等人趁被武帝召入宫中侍宴的机会,对皇上说:“皇太子已年富春秋,理应早日成婚,以传继宗祧,承嗣皇统。贾充的女儿才色绝世,又有贤淑妇德,宜配太子。请陛下择定。”
而郭槐也不闲着,展开夫人外交,入宫和杨元后大谈体己话,把一些珠宝首饰什么的也尽往杨后那儿送。
杨皇后哪受得了郭老姐掏心掏肺的一番甜言蜜语,耳根子发热,铁了心就要贾女。
考杨元后此时心思,说她看中了郭槐送的珠宝首饰,也是有点冤枉。杨元后贵为皇后,锦衣玉食,要什么没有啊?说她一门心思就要给儿子弄个不登大雅之堂的丑妻,也不尽然。我觉得杨元后考虑最多的,可能还是贾家既是当朝勋贵,又对司马家忠心耿耿,两家的关系已经水乳交融,拴在了一根绳子上。
自己也和郭槐又是好姐俩儿,不娶她女儿娶谁啊?娶了她对儿子顺利继位绝对有好处。就算她女儿品貌差点儿,可他家不是没美女吗?何况皇宫里要说缺什么,唯一不缺的就是美女。太子真要有那个心思,何愁弄几个美女啊!
于是荀勖等在外,杨皇后在枕边,异口同声,请选贾氏女。这个时候,位居太尉、代行太子太傅之职的老臣荀,本就是个见风使舵的主儿,趁机和杨皇后套近乎儿。向皇上奏称贾充之女“姿德淑茂”,是太子妃的最佳人选。
武帝本来是遗传学的坚定支持者,可一见杨后和亲信大臣都这么说,又不自信了。再说了,亲信的面子也不好驳,贾充是何许人啊,老爹司马昭临死前,拉着司马炎的手,谆谆嘱咐他:“真正知你者,是贾公闾(贾充,字公闾)呀!你可不要辜负于他。”
一权衡,得,订婚贾女。
事也凑巧,这时洛阳城天降大雪,飘飘洒洒,积雪盈地二尺多厚,道路封得严严实实,无法辨认,本来就要率大军出发的贾充不得不原地待命。荀勖趁机上奏武帝:“现仲春二月,天普降瑞雪,实是吉兆。皇太子应即择良辰成婚。”武帝恩准,于泰始八年(272年)二月,下诏为太子迎娶贾充之女。因为太子要与贾女完婚,贾充就不再西行了,诏复原职。
这里有个插曲。迎娶之初,本来是要选贾充年方十二岁的女儿贾午入宫,也算和十三岁的司马衷相配。可是,贾午小姑娘“短小未胜衣”,个子太小,连结婚的礼服都穿不起来。没办法,只得换了贾午的姐姐贾南风。这年她十五岁,比太子还大两岁。就这样,贾南风阴差阳错成了皇太子妃。
贾太子要是娶了贾午是不是好点儿?以后事看,也是未必。贾午在做姑娘时,就经常躲在客厅的屏风后面窥视来访的宾客,有一次,发现贾办秘书(司空掾)韩寿风流倜傥,一见钟情,昼思夜想。也顾不得忌讳,当即遣伺婢前往韩寿家,表达了贾午小姐相思之意,并极言贾午“光丽艳逸,端美绝伦”,说得韩寿心里也发痒,按捺不住,让伺婢这就给贾小姐传话。贾小姐于是让韩寿到晚上过来。韩寿劲捷过人,当晚即*跳窗而入。从此两人打得火热,夜夜欢畅。
家里人都还蒙在鼓里。到底贾充见过世面,觉得有点儿不大对头。女儿这些天怎么这么面带光泽、神采飞扬的,跟以前不大一样啊。当时皇上曾经把西域国进贡的一种香料赠给贾充一些,贾午就把香料偷着给了情郎韩寿,韩寿在入官府办事时,到处留下香气。贾充一闻,这个香料他怎么会有?皇上没给别人啊,一琢磨,立即就明白了。回家再往院墙一看,果然有一个地方翻出了个大口子。一拷问侍婢,一点儿没错。只好将错就错,把贾午嫁给韩寿,避过闲话。这就是“韩寿偷香”的故事的由来。
《幼学故事琼林》中有这样两句话:“郭女绝夫之嗣,此女中之妒者;贾午偷韩寿之香,此女中之淫者。”说的就是贾充的妻子和女儿的闺中奇闻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