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释比”:羌族人民的社会自然崇拜
关于释比的由来,说法颇多。普遍认为:释比是羌民族社会自然崇拜,万物有灵信仰的产物。远古时,由于人们对复杂的雷电风雨、冰雹水火和人的生老病死等现象没有科学理解,总认为在人的世界之外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主宰一切。人们只有用十分虔诚的祭祀方式,祈福神佑。为适应社会祭祀礼仪的需要,必须要有自称能上通天神,下达人意的巫师来沟通神人,主持一切祭祀,为人求吉纳福,降魔逐疫。
有一说法认为:羌族的释比,远在古羌部落社会就已出现。据某些史志记载:“古羌部落中,释比的职司由酋长(头人)一身兼施。部落酋长,一方面执掌部落行政、军事、生产等行政事务,同时,又主持部落中一切祭祀礼仪、婚丧嫁娶活动,在思想领域里起着精神领袖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释比作为巫师的社会职司,逐渐从古羌酋长的职能中逐渐演化,分离为专事祭祀礼仪的祭司,及以巫术、巫法治病驱邪的巫师,并身兼羌族历史文化的承继和传播者,成为今天的释比。
在民间却流传着一种神化、美化释比的民间传说。传说释比原本是天神木比塔家的祭司与卜师,名叫木纳。木纳法力无比,上天,能驾驭一切飞禽,下地,可降伏一切凶猛野兽和妖魔鬼怪,同时能掐会算,预知吉凶。天神木比塔的三女儿叫木姐珠,因与凡间牧童斗安珠相恋成亲,木姐珠执意与斗安珠到凡间安民乐业,天神特指派祭司木纳,陪木阴珠下凡,帮助人间祛灾解厄,驱赶不祥,繁荣生产,兴旺山寨。同时,也可维系天规礼仪,有条不紊,幸福生活。木纳奉命来到凡间,充分施展其法力神术,确保羌寨五谷丰登,人畜昌盛。
“许”除少数为父子相承外,一般要经三年跟师学艺。全凭身授口传,“许”的主要经书有十六部,有称“释比经典”。在实践中由师传飞,需数年始能背诵法经,成师者除能诵咒外,还能踩烧红的铁锅,舌舔烧红的铧头,喝滚开的清油喷火,用火炭洗脸,能从油锅中捞石子等。出师后,由师傅送给一套法器,自己给师傅做驭鞋即可行业。其法器有猴皮帽、竹帽、羊皮鼓、神棍、师刀、猴头、铜鼓、金牌、兽牙骨卦、羊角卦等。法器不容别人摸弄。做法事时,“许”身穿短褂或披豹皮,腰围白裙,头戴金丝猴皮三角帽,用猴爪、猴头骨作法器。其咒语、经书各地略异,唱时多为四字一句,两句一节,音韵悠美。
传说,金丝猴是“许”的护法神,曾救过“许“的性命,所以供奉猴头,使用猴头法器。“许”还头戴猴皮帽,跳神也模仿猴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