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青少年心理亚健康

重视青少年心理亚健康

重视青少年心理亚健康

金榜题名”无疑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是最大的幸福之一。但我们更应该关注到的是,一些高考失利的考生和未能考出理想成绩的学生,因为心理压力过大,一蹶不振,有的甚至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成为父母心中永远的痛。

最近几年,关于青少年厌世、自杀的新闻报道增多,读后让人震惊。儿童与青少年的自杀问题,正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其中不少人似乎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在经过思考状态下做出的决定。有的会留下遗书,遗书中会表达由于自己的行为对家人、朋友带来伤害的歉意。

这些年轻人走向绝路,是因为他们形成了一种亚健康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下往往看不到事情美好的一面,反而被无用感、挫败感等包围。同时他们常常形成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简单地认为事物非黑即白,如将死亡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而这中间,价值理念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的落差,是造成青少年亚健康心理状态的主要原因。

其一是价值缺失与正能量之间的落差。青春期是孩子心理发育并形成价值观的关键阶段。但目前整个社会其实正处于一个价值感缺失的状态,人们崇尚的是成功、金钱、功成名就,青少年因此在心理发育和价值观的成长阶段接触到了大量的负面信息。更不幸的是,在一个追求向上流动的社会中,家长普遍处于紧张状态中,往往注意不到孩子的心理波动。

其二是孩童化与成人化之间的落差。新生代际的青少年具有较多成人化的特质。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自己可以做出各种判断和决定。而且他们崇尚的是生活中的平等,而不是一味地服从。但在一些父母和教师的潜意识里,仍然认为青少年是孩子,是需要被自己管理的、教育的。由于双方遵从的是不同的价值标准、不同的认识起点,生活中必定会产生一些龃龉,而孩子的这种情绪如果找不到释放渠道,就容易形成封闭、抑郁、焦虑、怀疑、偏激的心理状态。

其三是铺路教育与挫折教育之间的落差。在4+2+1的家庭结构里,作为“独二代”的青少年一直在独享亲人的无限关爱,这是一种过度保护,是在高调地为孩子的成长铺路。调查显示,62.3%的家长表示“即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孩子用最好的东西”。家长也许懂得对孩子进行鼓励教育,但却没有让孩子接受足够多的挫折教育,这意味着青少年并没有培养出真正的独立人格、独立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对于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对他们来说,如果遇到挫折常常会深受打击,变得不知所措。

如何才能弥补各个方面的落差?

这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者之间形成合力,普通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合力。如:以平等的、商量的、尊重的价值出发点对待青少年;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更多时间陪孩子;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等。

这里特别提出引入社会工作者。这方面香港特区*做得较好,在全港建立了学校社会工作制度。从2000年起,香港中学实行“一校一社工”制度。经过长年积累,香港学校社工制度的管理模式和运作经验已经非常成熟。取经香港,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对遏制青少年误走绝路的现象将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