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举 第一个打败李世民的起义军领袖

李渊在成为太原留守后,积极备军,准备做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等到儿子们,包括李建成、李元吉从河东进入太原,李渊杀死太原副留守王威和武牙郎将高君雅,正式宣布起兵。当部队进入霍邑县境内后,遭到了宋老生的强力阻击,同时部队缺粮,还遇到了连日的大雨,大本营太原也遭到了刘武周的威胁。在这个时候,李渊和李建成、李世民等人,显示了身为统帅,应有的军事素质,没有慌乱,尽可能提升部队的士气,最后等到雨停的那天,粮草也准时到达,同时,军司马刘文静,从突厥,拉来了强大的骑兵。利用消息传达的延时性,在宋老生还不知道突厥骑兵增援时,李渊派遣李建成引诱宋老生出兵,同时李世民切断宋老生和霍邑城的联系,前后夹击,攻陷霍邑城。

此后甩开另一支部队屈突通的追击,打入潼关后,围攻长安,公元617年12月,长安留守、杨广的孙子杨侑投降,第二年的八月,李渊自立称帝,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唐朝,建立。

夺取长安后建立的唐朝,*范围仅仅是关中和河东一带,但是在西边,却迅速崛起了一支新生的力量,他们的老大,叫薛举。

和一般的农民起义不同,老薛的家庭条件很好,他的父亲叫薛汪,祖籍在河东的汾阴,现在的位置大概在山西万荣一带,杨坚之后,东突厥和大隋的关系变得紧密起来,关系好、不打仗,带来的,就是双边贸易的增加。

即使是战争年代,无论草原和中原关系多么的恶劣,两边的人民总会拿一些物资,进行交换,小规模贸易不会停止,何况现在这种相对稳定的局面,于是薛汪举家老小,来到兰州金城,也就是现在的甘肃兰州附近,做起来了生意,几年时间,薛家在兰州再次成了大家族。

说到薛家,很容易联想到的,是河东薛氏,这是一支从四川外迁至河东的豪门望族,刘备建立的蜀汉灭亡后,薛氏就开始了外迁工作,经历西晋,来到五胡乱华时代,老薛家既不南迁,也不接受胡人的招安,而是自建堡垒,依靠没有南迁的流民,共同抵御五胡入侵。

一直到了北魏,薛家才渐渐融入官场。

这支家族有个特点,*庞大,但崇武不尚文,家族世代出的以武将为主,随着东西魏,薛家也分裂了,最后跟随北周的强势,薛家再次统一和强盛起来,到了唐朝初年,名将薛仁贵就出生在这个家族。

根据薛氏家族的传统经验,薛汪对儿子的读书问题,也没抱什么希望,直接请了一大帮师傅,练功夫吧。

有了武功,胆子就大了,好打抱不平,爱交朋友,薛举成了远近闻名的豪侠。功夫、名望、财富,当拥有这一切后,进入仕途也就变的顺理成章,公元605年,也就是杨广继位的第一年,薛举担任金城府校尉,也算有了稳定的工作,这一干,就干了十来年,直到大业十三年。这一年,甘肃遇到饥荒,加上连年的兵荒马乱,兰州附近,出现了大量的盗匪、乱民。这样的局面,金城府县令郝瑗坐不住了,他准备建立一支民兵部队,作用当然是保护家乡,乌纱帽和性命一样也不想丢,薛举是金城校尉,而且又是富豪家的公子,武艺高强,自然,部队的领导职位,交给他,最放心。

远在东汉末年,就有为了应付声势浩大的黄巾军,各郡各县都组织民兵,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铠甲、武器,一样也不会少,郝瑗很清楚中间的步骤,所以民兵的招募很顺利,但是当军队成形之后,出事了。

薛举有个儿子,叫薛仁杲(读gao,不是日天,是日木),有了老爹做榜样,薛仁杲也是武艺高强,史书上给他的评价是“万人敌”。

当时天下大乱,到处都在起义,薛举、薛仁杲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们也希望,凭自己的才能,开创一番事业,于是薛举父子把县令郝瑗,绑票了。

(这场绑票的真实性有待考证,因为薛举起义后,担任部队军师职位的,就是这位县长大人)

郝瑗是金城县的最高领导,绑架了他,等于间接控制了这支军队,加上薛举在金城的地位,也没人怀疑,于是薛举拿着县令的委任状,直接进驻部队,给他们下达的第一道命令是,金城县有人谋反,要平乱。

谋反?那年头就有自己抓自己,贼喊抓贼的事情,薛举同志也算开了先河!

但是他抓的肯定不是自己,薛举父子带领民兵,冲进了县衙,把一干官吏都抓了起来,然后打开粮仓,收买民心,李密不是靠这招,成就了几十万的部队了么,薛举是差了点,粮仓也没那么大,至少民心是到手了。

公元617年4月,薛举自称西秦霸王。

等抓了官吏,开了粮仓,那帮民兵才赫然发现,自己从官兵,变成了乱民,完了,一世英名就这么毁了,现在老大都宣布自己当皇帝了,只能硬着头皮往下干。

幸好金城这地方,在当时,属于多民族聚集的地方,民风剽悍,靠近草原,多少也沾染了草原人民强悍的作风,而且战斗力相当高。

薛举*,首先遭殃的,就是附近的县衙,周边的城池一个个沦陷,薛举的声望也是越来越高,部队要发展,要壮大,最快的途径,就是兼并,薛举也不挑剔,什么山贼、马匪,来者不拒。

仅仅十天时间,薛举就征服了秦国的兵源地,陇西,兵力也达到了十三万。

有了地盘,也算保住了初期的创业成果,薛举在兰州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会上讨论了,今后部队的方向性问题,企业要发展,起义队伍要壮大,就必须走出去,但是去哪呢?

会议上,薛举的儿子薛仁杲和薛仁越,积极发言,同时刚刚投诚的宗罗睺、常仲兴,都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去关中,长安。薛举布置了具体的进军路线,分成三路,第一路由薛仁杲领队,进攻甘肃重镇,秦州,也就是甘肃天水;第二路,由薛仁越领队,经剑口,进攻河池郡,大概在陕西凤县附近;第三路常仲兴带队,跨过黄河,进攻李轨。李轨出生于河西豪门,就在薛举起义没多久,李轨也宣布了独立,常仲兴的作用就是牵制李轨,别来捣乱;薛仁越呢,阻止官军,因为薛举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薛仁杲的秦州。等到薛仁杲占领秦州,薛举的目光,就瞄向了长安,同时兼并了一个由唐弼领导的地方割据*。长安的战略作用,不仅李密看到了,李渊看到了,薛举也看到了,但是他的路途太遥远,一路披荆斩棘,等薛举还在招降唐弼的时候,李渊已经进驻长安了。

于是,薛举和李世民在陕西长武开始了正面的交锋,历史上称这次战役,叫浅水原之战

这一次战役,总共分成两个部分。

上半部,公元618年6月,薛举进驻安定郡,向陕西长武进军的过程中,因为缺粮,两支偏师向东北和西南方向,抢劫官府,要粮草去了,7月4号,李世民来到长武。

在兵力上,李世民的部队占有优势,但是,从长安一路跑到长武,士兵的体力也跟不上,所以没急着和薛举硬碰硬,你不是缺粮么,我有粮草,耗死你。

薛举呢,也不傻,对付这种主力部队,需要突然袭击。

这时候,李世民很配合,不知道是吃错了东西,还是受了风寒,居然生病了,看不到主将,导致的结果,就是军心不稳,防守松懈,7月9号,也就是李家军来到长武不到五天,薛举发起了突袭。

史书记载,这次战役的结果:大败。

李世民输的很惨,带去的八大总管,被俘虏了仨,其他士兵更是溃不成军,非常狼狈的逃回了长安。

失败不可怕,只要总结经验,下次再赢回来就是了,李世民也通过这次失败,学到了珍贵的实战经验,这是兵书上,所不能体会到的,总结到孙子兵法中,只有一句话: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话是这么说,但是薛举是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的,薛老大也不客气,点齐人马,准备向长安发动总攻,消息传到关中,老百姓慌了,因为薛举的名声,实在不大好。

薛举的部队,很多是土匪、马贼,甚至还有突厥人,攻陷的城池,不好管理,城镇是这帮人拿命换来的,不能因为拿点金银珠宝、解决点个人问题什么的,就把人家给杀了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所以一直以来,薛举的作战方式,都是以战养战,粮食没了,抢么。

老百姓很害怕,李渊父子呢,也很慌张,不管怎么样,薛举的战斗力还是很强悍的,真要打到长安,先不说能不能守得住,肯定是场硬战。

但是没过几天,形势就变了,薛举生病了,而且很严重,严重到直接去阎王爷那报道了。

没了老领导,身为太子的薛仁杲,自然成为新一任的老大,但是面对资历很深的部下,那些因为薛举的名声,才来投靠的江湖人物,薛仁杲也很头疼,资历不够,整合是个大问题。

对于李渊父子来说,有一件事时可以确定的,那就是薛举忽然退兵了,长安暂时安全了,稳住阵脚的李渊,也行动起来。

第一步,当然是消弱薛仁杲的力量,他派人去甘肃,联络李轨,作为老对手,李渊几乎不用动员,李轨就同意了,当然,事后瓜分薛举地盘这种事情,李轨自然要占大头,无利不起早么;

第二步,就是坚壁清野,把周边能控制的乡镇,都保持高度警戒,居民入城,粮食全部囤积县衙;

第三步,和薛仁杲决战。

吸取了上次教训的李世民,这次是坚决的执行防守反击战略,你不是骑兵厉害么,我用步兵、用车阵、用城墙,组成一道严密的防守体系,就是不让你攻进来,也不跟你打,就拖着进攻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薛仁杲的缺点就开始暴露出来。小薛的作战方式,和他父亲是一脉相承,也没个粮食储备,现在食堂关门了,没东西吃,士兵们开始闹情绪了。打仗也是份工作,现在工资待遇问题都解决不了,导致的结果就是,离职、跳槽。当然,薛仁杲依旧是一个猛人,要不然也不会有万人敌的美名,士气低落是一定的,但是战斗力依然存在,李世民需要给他最后一击。

就在相持了2个多月后,李世民行动了,他命令行军总管梁实出城,在浅水原扎营,还是这个地方,上一次被薛举打的溃不成军,这一次要连本带利的讨回来。

薛仁杲很清楚自己的问题,现在军队士气低落,急需一场胜利的刺激,当探子回报,李世民的部队已经进驻浅水原的时候,薛仁杲立刻派遣了手下大将宗罗睺,前去挑战。

两支主力部队,在等了60多天后终于可以好好的打一仗了,各自都很兴奋,然而宗罗睺的这种高兴,很快就变成了郁闷。

因为一支由李世民亲自统帅的大军,从背后,夹击了宗罗睺。

也就是在这一仗里,李世民的玄甲军开始登场,他们担负的是最重要的攻坚任务,横冲直撞,宗罗睺的阵型被打乱。

赢了,李世民面对最精锐的陇右骑兵,终于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此后继续追击,公元618年,11月8号,薛仁杲投降,同时接收的,还有薛仁杲的一万多名精锐骑兵,11月22日,薛仁杲在长安被杀,薛举起义结束。

薛举起义,是李世民第一次,独自领军,面对实力强大的起义军领袖,通过失败总结经验,将所有军事理论,融会贯通,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军事体系,此后面对任何强大的对手,李世民都有了可以战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