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明神宗皇帝三十年不上朝 一天娶九个老婆
明神宗朱翊钧十岁登基,五十八岁驾崩,是明代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可他在位的四十八年里,有三十年都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他有“六不”——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
真的可谓是最任性的明朝皇帝了,“从此君王不早朝”说的不就是他吗!当了皇帝还能不理朝政,每天想干嘛就干嘛,还真挺让人羡慕的……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明神宗三十年不早朝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隐情?
登基为帝万历皇帝
万历是明穆宗的独子,差不多是衔着玉玺出生的,6岁时就毫无悬念地被立为太子。万历的生母李太后身世卑微原是宫人,后来母以子贵才晋升为贵妃。
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二日,宫中传出隆庆帝病危的消息。二十五日,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被召入宫中。高拱等人进入寝宫东偏室,见隆庆帝坐在御榻上,榻边帘后坐着皇后陈氏、皇贵妃李氏,10岁的太子朱翊钧就立在御榻的右边。
隆庆帝抓住高拱的手,临危托孤,“以全国使先生劳累”。司礼监太监冯保宣读给太子朱翊钧的遗诏: “遗诏与皇太子。朕不行了,皇帝你做。一应礼仪自有该部题请而行。你要依三辅臣并司礼监辅导,进学修德,用贤使能,无事荒怠,保守帝业。”三位大学士受托之后,掩泪而出。第二天,隆庆帝即崩于乾清宫。
六月初十,年仅十岁的皇太子朱翊钧正式即位,次年改元万历。
前十年,挺老实
因为内阁之内的纷争,原本隆庆帝留给万历皇帝的三个内阁大臣最终只剩下了张居正一人。
万历朝的前10年,朱翊钧的生活基本上是受三个人的规范,一个是自己的母亲慈圣李太后,一个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一个是内阁大学士张居正。
皇太后与太监冯保都喜欢书法。所以,朱翊钧很小的时候书法就极为工整。冯保在宫中,被皇帝称作“伴伴”、“大伴”,小皇帝对于冯保非常畏惧。每次小皇帝与小太监玩的时候,看到冯保来了,就正襟危坐说:“大伴来了。”
这个冯保也不是什么简单人物,原本的内阁大学士高拱就是被他给逼走的。他利用高拱曾经说过的“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一语把自视甚高、性格粗直的高拱赶离京城。高拱一走,高仪也惊得呕血三日而亡,三位内阁顾命大臣中,只剩下了张居正一人。
实际上,正因为内有冯保,外有张居正,万历初年的新政才能顺利地推行。
张居正对于朱翊钧的辅导和关怀无微不至,他为皇帝安排了详尽的视朝和讲读的日程表。大至朝廷用人之道,小至宫中的一些小节,张居正都要细细地与皇帝说。
万历朝的前10年,在小皇帝的支持下,张居正在政治上、经济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状况也大为改善。
万历十年六月(1582年),一代名臣张居正病逝,朱翊钧从此开始亲政。
不想上朝,那就不上了太任性
朱翊钧的老师、万历第一任内阁首辅兼万历新政的策划与执行人张居正过世后,万历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朱翊钧开始他任性的皇帝之路——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
万历十七年(1589年),朱翊钧不再接见朝臣,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
一天娶了九个老婆
万历十年(1582年)的三月,朱翊钧就曾效仿他的祖父世宗的做法,在民间大选嫔妃,一天就娶了“九嫔”。而且,神宗在玩弄女色的同时,还玩弄小太监。
当时宫中有10个长得很俊的太监,就是专门“给事御前,或承恩与上同卧起”,号称“十俊”。所以,雒于仁的奏疏中有“幸十俊以开骗门”的批评,这与当初荒唐的武宗有一点类似。
至于贪财一事,神宗在明代诸帝中可谓最有名了。他在亲政以后,查抄了冯保、张居正的家产,就让太监张诚全部搬入宫中,归自己支配。为了掠夺钱财,他派出宦官担任矿监盐使者,四处搜括民财。
大臣不知道皇帝什么样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右副都御史谢杰批评朱翊钧荒于政事,亲政后政不如初:“陛下孝顺父母、尊祖、好学、勤政、敬天、爱民、节约开支、听取意见、亲人和贤人,都不能够像当初一样。”
以至于朱翊钧在位中期以后,方入内阁的廷臣不知皇帝长相如何,于慎行、赵志皋、张位和沈一贯等四位国家重臣虽对政事忧心如焚,却无计可施,仅能以数太阳影子长短来打发值班的时间。
万历四十年(1612年),南京各道御史上疏:“台省空虚,那些致力于废除掉,皇上深居二十多年,从来没有一个接见大臣,天下将要沦陷的忧虑。”首辅叶向高却说皇帝一日可接见福王两次。
万历中期后虽然不上朝,但是不上朝之后并没有宦官之乱,也没有外戚干政,也没有严嵩这样的奸臣,朝内党争也有所控制,万历对于日军攻打朝鲜、女真入侵和梃击案都有反应,表示虽然忽略一般朝政,还是关心国家大事,并透过一定的方式控制朝局。
梃击案
梃击案发生在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当时,神宗皇后无子嗣,王恭妃生子常洛,郑贵妃生子常洵。开始,因郑贵妃得宠,神宗想违背“立嗣以长”的祖训,册立朱常洵为太子,遭到东林党的反对,不得已只好册立朱常洛为太子。
这时,有个叫张差的人,手持木棒闯入太子的居所——慈庆宫,并打伤了守门太监。张差被审时,供出是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引进的。时人怀疑郑贵妃想谋杀太子。但神宗不想追究此事。结果以疯癫之罪公开杀死了张差。又在宫中密杀了庞、刘二太监,以了此案。
为什么皇帝可以不上朝?
我们知道,万历皇帝亲政之初,前十年还是比较勤勉的,他按部就班做了不少事情。即便是后来,他也不能说就是平庸之辈。
毕竟他执政期间,亲自布置完成了万历三大征——指他在东北、西北、西南边疆几乎同时开展的三次军事行动:平定哱拜*;援朝战争;平定杨应龙叛变。
但为什么偏偏在万历十四年后,神宗就开始连续不上朝了呢?
自万历十六年后,常朝也经常看不到神宗身影。万历十七年元旦后,神宗以日食为由免去元旦朝贺,此后每年元旦神宗再也不视朝。神宗整日在深宫中不理政事,沉浸在花天酒地中。每年不仅进行选美,还好营建,经常大兴土木,而且,他从二十一岁时就开始筹建自己的陵园(明定陵:位于北京市明十三陵中)。
哪又为什么,一个皇帝可以三十年不上朝也没人管?万历皇帝三十年任性不上朝的背后,藏着怎样难说的缘由呢?
朕累了,朕想静静……
一般讲,明朝的政治*和权力制衡,已与以往朝代有很大不同。自秦朝以来的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在明朝已基本结束,文官制度却日益成熟,同时也更趋保守。矛盾就逐渐向皇帝和庞大文官集团之间的利益纠葛发展了。
万历皇帝生逢末世,更难以摆脱这种*对皇帝的限制。当时,皇帝再也不像人们曾经认为的那样,是封建社会最高权力的拥有者,而是受到众多因素制衡,尤其是受到文官集团的许多制约。
这样的一种政治环境,让万历皇帝很是无奈。尤其是他在位期间,透过东林党争和国本之争两件大事,已经发现君主想做点事情,就会被文官不厌其烦进行阻挠阻挡,故而他不得不萌生一种“君愿不能遂,还要受人摆布”的悲观情绪,逐渐丧失了年少时候对治国的热情、对*的关注。
于是乎,在与文官不断抗争却常常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干脆选择了“无声的*”做法,那就是了不再上朝。
不想面对这一切?
黄仁宇先生在其撰写的《万历十五年》文末中总结,“1587年,是为万历15年,岁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
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晏安耽乐,首辅的*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实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故事只好在这里作悲剧性的结束。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从这段文字里,我们不难看出当时的现状,那就是明朝社会此刻已经一塌糊涂,文臣多贪婪,武将多怕死。所谓的“东林七君子”,其实是腐儒误国。
试想,身为一介皇帝,九五之尊,看似贵不可言,大权在握,却令不能行、禁不能止,连个心腹干将都没有,成为了真正的“寡人”一个,又能奈现状如何?唯有“眼不见心不烦”,选择逃避的方式,尚且可过得安生些。
只是懒?
据史书记载,神宗帝确实也是位酒色之徒。说好酒,他在17岁时,曾因为醉酒杖责冯保的义子,差点被慈圣太后废掉帝位。
前面的文章也提及了,他曾经一天娶了九个嫔妃,还喜欢玩小太监。可想而知万历皇帝过的该是怎样纵欲的生活了,一个人一旦沉溺于自己的欲望,确实是很难再回归正轨的。万历皇帝不上早朝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因为他已经醉倒在了“温柔乡”,起不来了。
酒色的过度,使神宗的身体极为虚弱。万历十四年(1586),24岁的神宗传谕内阁,说自己“一时头昏眼黑,力乏不兴”。礼部主事卢洪春为此特地上疏,指出“肝虚则头晕目眩,肾虚则腰痛精泄”。
万历十八年(1590)正月初一,神宗自称“腰痛脚软,行立不便”。万历三十年(1602),神宗曾因为病情加剧,召首辅沈一贯入阁嘱托后事。从这些现象看来,神宗的身体状况实是每况愈下。因此,神宗亲政期间,几乎很少上朝。(来自趣说野史的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