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的兵器是什么?吕布用的兵器不是方天画戟

提起吕布,几乎每个人立即在脑海里就会出现一个“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棉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的悍将形象来。说起吕布来,大概是离不开赤兔马和方天画戟这两样的。

吕布的坐骑是赤兔马大抵是没有异议的。但是吕布是不是就一定是使用方天画戟呢?这却是可以探讨的。要得到这个问题的确切答案,当然是不能使用《三国演义》中的小说家的说辞,而要到正史里去挖掘和分析。

首先是后汉书:

卓将至,马惊不行,怪惧欲还。吕布劝令进,遂入门。肃以戟刺之,卓衷甲不入,伤臂墯车,顾大呼曰:“吕布何在?”布曰:“有诏讨贼臣。”卓大骂曰:“庸狗敢如是邪!”布应声持矛刺卓,趣兵斩之。主簿田仪及卓仓头前赴其尸,布又杀之。驰赍赦书,以令宫陛内外。士卒皆称万岁,百姓歌舞于道。长安中士女卖其珠玉衣装市酒肉相庆者,填满衔肆。《后汉书·董卓列传》

这一段是记述吕布和王允联合劫杀董卓的事件。在这里,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到,吕布是使用的矛,而不是所谓的方天画戟,使用戟的是那个李肃。假如这一段描述,还不足以表明吕布不是用戟的话,那么我们再看看吕布最著名的“辕门射戟”的故事。

布屯沛城外,遣人招备,并请灵等与共飨饮。布谓灵曰:“玄德,布弟也,为诸君所困,故来救之。布性不喜合斗,但喜解斗耳。”乃令军候植戟于营门,布弯弓顾曰:“诸君观布谢戟小支,中者当各解兵,不中可留决斗。”布即一发,正中戟支。灵等皆惊,言“将军天威也”。《后汉书·吕布传》

布於沛西南一里安屯,遣铃下请灵等,灵等亦请布共饮食。布谓灵等曰:“玄德,布弟也。弟为诸君所困,故来救之。布性不喜合斗,但喜解斗耳。”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明日复欢会,然后各罢。《三国志·吕布张邈臧洪传》

这两段描述有些许的差异,但是内容上没有分歧。吕布当时为了调解刘备和袁术之间的矛盾,演绎了一出辕门射戟的好戏。但那支神奇的戟却不是吕布所有的。如果说在《后汉书》中我们还不能确认军候所植的戟究竟是吕布的还是士兵的,那么在《三国志》中,“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就应该很能确定那支戟乃是营中某位士兵的普通兵器而已,并不是吕布的。但这里,我们还只是解决了辕门射戟的戟不是吕布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吕布使用的是什么兵器的问题。我们再看一段史料。

郭汜在城北,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却兵,但身决胜负。”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英雄传》

这是《三国志》引用的《英雄传》中的记载。这里就很明确了,吕布作战的时候是使用矛的。

接下来,说说吕布那件至宝的兵器——“方天画戟”。

我们印象中的方天画戟的模样大致是这样的:长长的戟杆最上头是个扁平的直刺,在直刺的一侧,有两个支,支上是一个弯月形的刃。其实呢,这样的戟并不是历史中,在吕布那个时代所存在的。我们现在观念中的那种样式的戟最早所出现的地方是宋代的兵书《武经总要》当中,它其中的第十三卷的戟的插图就是这种样子的。事实上,在吕布所处的东汉末年那个时代,这样的戟是不存在的。当时的戟,就是矛和戈两种兵器的组合。从现在所出土的文物分析,当时戟头的直刺和旁边的支成倒“卜”字形。正如同《说文解字》中解释的:戟,有枝兵也。在周代,人们在书写戟字时,又是用荆棘的“棘”代替戟,就很能说明戟的原始样式。到了南北朝以后,戟逐渐退出了实用领域,而作为一种仪仗出现在府衙门前,这就是门戟。因为作为仪仗陈列的戟多被施以彩色,故而有了画戟的称谓。如唐代的杜牧在其诗《酬许十三秀才兼依来韵》中写道:凭君把卷侵寒烛,丽句时传画戟门;宋代的陆游在《郡斋偶书》中也写道:江坠清笳月,霜严画戟门。如此说来,方天画戟不过也是那种门前的把式而已。

在汉代的时候,还有种手戟。《释名·释兵》中说:手戟,手所持之戟也。手戟一般用于近身格斗,多陈列摆放于厅堂的兵兰之上。当年董卓发脾气的时候抄起东西砸向吕布的,不是《三国演义》里所说的吕布的方天画戟,而是这种手戟。

然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三国志·吕布张邈臧洪传》

所以,后汉书中有段吕布用戟的记载:

登还,布怒,拔戟斫机曰:“卿父劝吾协同曹操,绝婚公路。今吾所求无获,而卿父子并显重,但为卿所卖耳。”《后汉书·吕布传》

我们可以通过动词“拔”而推定是陈列的手戟,而非是那件威风凛凛的方天画戟。

这样看来,吕布绝然是没有过什么方天画戟的,他作战时使用的是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