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一生做得最糊涂的一件事 二宫之争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
公元241年,太子孙登和大将军诸葛瑾去世。培养了三十多年的继承人和陪伴自己四十多年的知心朋友在同一年去世,孙权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
公元242年,孙权立孙和为太子,封孙霸为鲁王,给予鲁王的待遇与太子不相上下。从此朝中分成了太子党和鲁王党,史称二宫之争。
孙鲁班因为孙和之母王夫人曾与她的母亲步练师争宠,成天上蹿下跳,不把太子拱*誓不罢休。孙权生病时,孙和到宗庙祭祀,太子妃的叔叔张休住在宗庙附近,邀请侄女婿到家中坐坐,被孙鲁班派去监视的人看到。孙鲁班造谣说太子没有去祈福而是在丈人家里图谋不轨、王夫人还面有喜色。
无端遭到孙权责骂的王夫人忧愤而死,太子也逐渐被孙权疏远。
公元243年,孙权第七子孙亮出生。
公元250年,孙权废太子孙和,赐死鲁王孙霸,立老来子孙亮为太子。在八年的二宫之争里,有一大片人倒下,也有一些人安然无事,笔者忽略掉比较小的角色,列出比较重要的人物名单:
太子党受害者:
陆逊:孙权第三任丞相,因维护太子屡遭指责,忧愤而死。
顾谭、顾承:孙权第二任丞相顾雍之孙,被流放。
朱据:孙权第五任丞相,贬为郡丞,后被中书令孙弘矫诏处死。
张纯,疑似四大家族成员。被处死。
张休:张昭之子,因中书令孙弘陷害,流放后被处死。
吾粲:太子太傅,因屡次向陆逊传递消息被处死。
太子党平安无事者:
诸葛恪:孙权托孤五大臣之首。
滕胤:孙权女婿,诸葛恪姻亲、孙权托孤五大臣之一。,
朱绩:朱然之子,后恢复本姓,称施然。
鲁王党受害者:
诸葛绰:诸葛恪长子,孙权让诸葛恪好好教育教育这个儿子。诸葛恪的教育方式是毒杀。
全寄:全琮次子,不知是否为孙鲁班所生。被处死。
吴安:孙权母舅吴静之孙,被处死。
鲁王党平安无事者:
孙鲁班: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握有实权的公主。后来成为托孤五大臣之一的宗室孙峻一直巴结着这位堂姑,两人有特别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全琮:孙鲁班之夫,左大司马。二宫之争结束前已去世。
孙弘:非宗室。在《三国志》中无传,不知如何当上的中书令。其他人的列传里只能看到孙弘阴险狡诈地害人记录。孙权托孤五大臣中排名第二。
步骘:孙权第四任丞相,步练师同族。二宫之争结束前已去世。
吕岱:大将军、吴国最长寿的重臣,享年95岁。
吕据,大司马吕范次子,孙权托孤五大臣之一。
笔者最在意的是二宫之争结束的时间。公元249年,魏国太傅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政变,到了公元250年,孙权肯定知道了魏国皇室已被司马氏篡权。
二宫之争的发端或许只是因为孙权一时的糊涂加上孙鲁班的挑拨,但这场持续八年之久的风波偏偏在公元250年尘埃落定,有威胁的人和不顺眼的人全被干掉、辅政大臣的名单又呼之欲出,很难认为这一切都是孙权晚年糊涂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