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耻 宋徽宗真是个懦弱无能的人?
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灭亡,北部中国成为金国土地。很多人把责任归结为宋徽宗赵佶的懦弱无能:没有能力打,就不要背信金国,更不能不坚定战心,而去金营和谈。相对来说,刚刚继位的宋钦宗赵桓,责任就相对小很多。
金国俘虏赵佶到东北的五国城后,赐封赵佶为昏德公、赵恒为重昏侯。这个具有嘲讽性质的封号,更进一步加重了后世儒家已固化了的对赵佶评判观念。
但作为直接的当事人(赵构在第一次金兵围汴梁时曾经因为两国谈判被派遣到完颜宗翰军营中作为质子)、赵佶的儿子赵构,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父亲和哥哥呢?
绍兴7年,赵佶死在五国城,赵构尊谥他为圣文仁德显孝皇帝。绍兴13年(金宋两国达成第二次和盟后),赵构改赵佶的谥号为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赵构的哥哥宋钦宗赵恒在绍兴31年死,赵构尊谥他为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在信诺上,赵佶和金国联盟攻打辽国,不管在战略上,还是人品上都是没有错的。赵佶是信诺之人,完颜阿骨打也是信诺之人,继任的完颜吴乞买也是一个信诺的人。
两国签订了海上联盟,约定共同攻打辽国,宋从南方攻取燕云十六州,金从北攻打,各取所需。结果,金国在北面一路凯歌,而宋国连在燕京自立为帝的耶律淳,甚至他死后的遗孀萧氏都打不过;于是金国从北面攻打燕云十六州。
从双方盟约来看,燕云十六州应当是宋国自己攻取而得的,现在被金国攻下了,道德感稍微少的人,肯定不会白白吐出来给你的。
但完颜阿骨打还是照约定给回宋国,金国坚持了自己的信诺。虽然金国因此要求宋国给代租钱(其实就是军费),但这很合情合理,毕竟是人家拿命打下来的地方,要点钱是很应该的。
金宋两国开战的缘由,是宋国接纳了金国的原辽将张觉。
宋接纳张觉是失信于金的观点,在当时已经被赵良嗣提出来,但也许是出于朝臣对于平州渴望的压力,赵佶同意接纳张觉,意欲完整收复燕云十六州。
可以这么说,靖康之变,缘由在于宋徽宗赵佶没有坚持自己守信诺的原则。
关于勤政,可以在赵佶对方腊、宋江*的处置上看出来。
宣和2年10月,方腊在建德军青溪*,赵佶即命谭稹去镇压。
12月,方腊攻陷建德,又攻陷歙州,郭师中战死,再攻陷杭州,杭州知州赵霆逃跑。当月,赵佶并未怠慢,即命童贯为江、淮、荆、浙宣抚使,攻打方腊。
宣和3年1月,赵佶即刻停止苏、杭州造作局及御前纲运(即《水浒传》中的花石纲)和西北兵更戍、木石彩色场务。当月,方腊攻陷婺州、衢州,彭汝方战死。
2月,赵佶下令处死逃跑的杭州知州赵霆,并下旨招降方腊。当月淮南的宋江*,攻打淮阳军,后又流窜攻打京东、河北,最后停留在楚州、海州地界。赵佶命令知州张叔夜招降宋江。
这里多说下宋江的情况。宋江是在淮南*,而不是在梁山泊。*的原因是因为宣和2年淮南大旱,而不是如《水浒传》中所说杀贪官、救贫民。
宋江和方腊*也不同。宋江*,纯粹是因为干旱没有粮食吃,为了生存不得不反。而方腊是有政治目的的*。因此,《宋史》称宋江是“盗”,称方腊为“妖”——妖言惑众的意思。
4月,方腊在青溪(*地)被辛兴宗抓获。
7月,方腊被童贯押送到汴梁。
8月,方腊被杀。
方腊从10月*,到4月被抓,时间只有7个月。赵佶为此先后任命谭稹和童贯镇压,迅速扑灭。期间,赵佶还罢停了劳民的花石纲等劳役。赵佶的勤政还是可见一斑。
最后,来说说赵佶在靖康之变及之后的救国努力。
在第一次完颜宗望合围汴梁时,本来要去镇江的赵佶听到消息后,赶回了汴梁。
而在第二次金兵包围汴梁后,为达成议和谈判,赵佶不惜亲身到金营,显示议和的诚意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