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历史谜团 北洋舰队实力超强却惨败
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原本想给日本猛烈的一击,结果却被日本打得落花流水。为什么实力超强的北洋水师会落得这个下场?在北洋水师的背后,是谁在操控?关于北洋水师的历史谜团,今天我们将会一一揭开。
19世纪的甲午中日海战,是近代中国海军败得最惨烈的一次战争。清朝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像一道暴风骤雨前的闪电,惊醒了天朝上国的黄粱美梦。
甲午战争,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而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萎。甲午战争的中北洋舰队战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
“今后若发现清国向朝鲜的增兵船,可以实施破碎行动。”日军大本营的密令让联合舰队攻击清朝军队有了极大的行动*。
自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清朝*派兵镇压后,日本内阁认为实施“大陆计划”的机会终于来了,关键是日本海军必须歼灭中国海军主力并掌握制海权。
1894年7月25日清晨,丰岛海域能见度甚好,日本海军第一游击队遥见远处清军济远、广乙两舰从牙山驶来,立即不宣而战,实施破碎计划。激战正酣时,清朝*租用的英国商船高升号及护送舰操江号也徐徐驶入日军设伏海域,当看到高升号上载有清军时,日军再次实施破碎计划。
丰岛一战,清军济远、广乙两舰遭受重创,操江号被俘。遗憾的是,海战失利后,腐朽的清朝*没有立即整军备战,而是寄希望于列强依照国际公法进行调停。
当日本天皇推行新政,举国之力整军备战的时候,昏庸的清朝官员却倾国之能筹备老佛爷的六十大寿。列强调停失败后,清*才仓促派出北洋舰队对日宣战。
丰岛海战失利后,北洋舰队主力依然尚存,广大官兵摩拳擦掌,并将逃生用的舢板拆除,发誓要为海战中牺牲的将士们报仇雪恨。
对日本*来说,海上作战是一场豪赌,清朝*虽然腐朽,但余威犹在。赢了,将会赢得战后谈判的筹码;输了,将面临亡国的危险。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祐亨很清楚自己担负的使命,心里默默盘算着中日两国的海军实力:北洋水师装甲厚,但我军船速快;北洋舰队火炮口径大、射程远,但我军火炮数量多、发射速度快。只要战法得当,海上决战胜算很大。在北洋舰队一次作战会议上,伊东祐亨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战法:根据速度和火力将舰队划分为本队和一个游击队。若与敌人海上遭遇,由机动力和火力最强的游击队率先出击,尽量与本队拉开距离,绕到敌人背后,然后进逼,和本队一起形成夹击,一举解决战斗。此战法得到与会舰长们的一致认同,并被认为是击败北洋水师的必胜秘诀。
9月17日,北洋水师到达朝鲜的第二天,日本联合舰队就迫不及待地前来挑战。北洋水师舰船铁甲厚,主炮位于舰艏,为发挥舰队优势,主帅丁汝昌采用V字形“鳞次横阵”,定远作为旗舰在*,其余各舰分列左右;日本联合舰队根据既定战法,摆出“单纵阵”。
两大舰队互相逼近时,北洋舰队利用巨炮的射程优势率先开炮,在相距5000公尺时,日本吉野号带执行佯攻任务的第一游击队以近似直角的航迹向左大转弯,在定远、镇远二舰前加速夺路而走,直扑火力和防护力较弱的右翼。很快,日本旗舰松岛号也带本队到达定远前方。
北洋水师趁机右转将舰艏巨炮对准联合舰队,并将其拦腰斩为两段,日军暂时陷入不利的境地,但仍冒着清军的炮火继续执行既定战术。没过多久,日本舰队在伊东祐亨的灵活指挥下顺利实现前后夹击的战术意图,北洋水师陷入了腹背受敌的险境,队形被打乱,旗舰定远号也受伤失去了统一指挥的能力,各舰只好各自苦战。
经过近5个小时的激战,落日的余晖逐渐从海上淡去,北洋水师将士们的眼睛依然迸发出仇恨的火光。这场厮杀,纵有民族英雄邓世昌抱着与敌同归于尽的决心奋勇作战,也无法改变北洋舰队兵败的颓势,舰队指挥员丁汝昌也在之后的威海卫保卫战中兵败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