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族入主中原近百年 为何还得进行汉化政策
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规律是:落后文明会自然地选择向先进文明学习。
千年以前,周边的少数民族都在向汉文明学习。
这其中,北魏王朝的变革很典型。
五胡乱华,晋室南迁,北方先后出现二十多个政权,铁骑穿梭,离合相继,大者几乎饮马长江,小者不及一省,在百余年间内,没有一股*成为稳定的中心,这段历史杂乱不堪,就此一笔带过。
本章要提及的,是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北魏拓跋氏终于统一了中国北方,建立了稳定的政权——这个由鲜卑人建立的国家,灭夏国,平山胡,灭北燕,灭北凉,击败柔然,结束了混战。这个少数民族政权一直仰慕汉文化,到其第六位皇帝——魏孝文帝时,进行了“全盘汉化”,一度创造了繁荣昌盛的局面。
可改革是一柄双刃剑,它能自卫,也能伤人。
北魏王朝在辉煌登顶的同时,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急转弯——仅仅在一代伟人魏孝文帝死后的三十年,北魏就在它“全盘汉化”的光荣与梦想中分崩离析了,伴随着的,是鲜卑族的溶解与消失,湮没在这场伟大的“现代化”变革之中。
我们能从中吸取到什么教训?
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公元 484年,黄河流域温度持续偏低,又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旱灾,干旱冰冷,导致许多农民颗粒无收。
此时,北魏的实际领袖是一位女性——冯太后,她眉头紧蹙,听着臣下们的汇报:尽管开国至今已有百年,但官僚*始终混乱,尤其是近两年来,官场贪污腐化之风越来越盛,再加上今年旱灾严重,农民被贪官盘剥,各地都爆发了动乱,*激增,一时间人心惶惶。
40岁的冯太后正处于女性成熟的巅峰时期,这个帝国的女主人,心思缜密,大权在握,掌控着国家的一切,尤其重要的一点——她是汉人后裔,受过先进文明的教育。
望着台下的文武百官,冯太后内心充满了危机感:鲜卑族入主中原,已有百年,按说应该很文明了,其实不然,鲜卑人最初就是一个靠掳掠为职业的军事集团,在政治*上仍然靠掠夺(表现形式为贪污)来驾驭百官,所谓“魏百官不给禄,少能以廉白自立者”,就是说当时腐败成风,贪污盛行。
这当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给官员们发工资。
在战争年代,鲜卑贵族一向是通过侵略、抢夺财物来充实自己的,而到了和平年代,没有战争了,就没机会掠夺财产,怎能不叫人以贪污来获取钱财呢?
“太后有旨,自今日起,朝廷一律实行‘俸禄制’,对百官每月发薪水,以维持开支。另颁布奖惩制度,不得再对百姓掳掠、贪污民财,如有违者,贪赃满一匹者,处死!”冯太后在全国推广汉文明的先进经验,以“调教”这些落后的“野蛮人”。
在汉人看来,“俸禄制”是一项再简单不过的制度,它定期发放钱财,实行透明化、制度化管理,然而对于落后的鲜卑族来说,却是破天荒——好比今天的欧美*的财政支出,普遍接受纳税人的监督,向大众公布明细账目,而这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尚且是刚刚起步。
这些昔日放荡不羁、*散漫的鲜卑人,面对着每个月领取固定的薪水的生活方式,开始渐渐变得守规矩起来,过起了一种安稳的生活,对中原先进的*也逐渐产生了好感。
从这一年开始,北魏王朝加快了“现代化”的步伐。以冯太后为中心的领导班子,制定了“汉化”政策,要求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