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早餐何时吃最合适

养老是目前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之一,那么怎么养老,怎么老有所乐,老年人的饮食问题等等,你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跟小编去下面学习一下吧!

老人早餐何时吃最合适

生活误区——老年人早餐吃得越早越好

如今,很多人依然遵循着“早睡早起身体好”的养生经,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他们的睡眠时间较短,甚至早上5点就起床了,然后立即吃早餐。以为早餐吃得越早越好。其实,这是一种认识误区。

一般来讲,老年人的消化功能本来就在逐渐减弱,早餐吃得太早会进一步导致消化功能衰退,甚至还可能诱发胃病等。过早吃早餐其实只是一种口腔、胃肠道的机械运动,老年人难以品出食物的美味,因为此时人的味觉、消化道都还未彻底“醒转”。绝大多数情况下,消化系统的“战士们”一般都会在第二天早上七八时才“醒过来”,如果过早吃早餐,势必让“战士们”提前“上岗”,长此以往会干扰胃肠道的合理休息,加重胃肠道负担。营养专家也认为,过早吃早餐不利于老年人肠胃消化。

[专家建议]

老年人的最佳早餐时间是早上七点到八点之间,因为人的生理生物钟配合外界大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作息规律。当晚上睡觉时,人的消化液分泌、胃肠蠕动依然在进行,以消化吸收晚餐摄入的食物,这种忙碌一直要持续到凌晨过后,然后开始休息,逐渐进入睡眠期。如果已经醒来,可以先在床上平躺十几分钟,然后再起床热身。老年人在起床后,吃早餐前可以先喝一杯温开水暖胃,清理肠胃残余废物。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早餐最好不要吃油腻、煎炸、干硬以及刺激性的食物。另外,早餐也不要吃得过饱,以免超过胃肠的消化功能,导致消化功能下降。

盛志勇:92岁院士谈养生

近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现代烧伤医学的开拓者、着名烧创伤外科专家盛志勇接受了笔者采访。笔者见到盛老时,他正在聚精会神地为学生修改论文。盛老精神矍铄,热情开朗, 若不是一头银发,根本不会想到他已是92岁高龄。尤其令人惊叹的是在整个采访中,他思维敏捷、谈锋犀利,和蔼的语言中透出练达和严谨。

笔者问盛老,您90多岁高龄了,身子骨依然这么硬朗,有什么养生之道?盛老笑了笑说,一切顺其自然,养生不要过分,不要太刻意。

别老把自己当成病人。盛老说,有的老年人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比如吃鸡蛋不敢吃蛋黄,其实这反而对身体不好。人是杂食动物,需要摄入多方面的营养。年纪大了容易出毛病,要特别注意每年的体检,及早发现问题。老年人往往会逐渐出现代谢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盛老表示,“我五六十岁时就戴上了糖尿病帽子,还曾做过疝气修补手术、胆囊切除手术,心脏里还放了5个支架,但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病人。人老了有慢性病很正常,但并不意味着整个日常生活就像病人一样,应该学会自我调整。”

上楼坐电梯,下楼走楼梯。每天晚上保证6个小时的睡眠,早上为学生修改文章。每天午饭后要看看《参考消息》,然后午睡半小时去上班。他上班在二楼,楼层不高,基本上不坐电梯,如果楼层比较高,下楼就走楼梯,但因为心脏不好,上楼就坐电梯。

爱玩爱动打下身体基础。“我现在的身子骨是年轻时爱动打下的基础。”盛老说,“我小的时候调皮得很,花在玩上的时间比读书时间多,成绩也不是特别好,但我擅长很多运动,如乒乓球、足球、网球、游泳、跳绳、踢毽子、双杠,不但样样喜欢,而且一学就会,同学们送我个外号‘猴子’。后来直到高二时才逐渐‘改邪归正’,成绩明显提高。”他认为,年轻时保持更多玩的时间,这对成年后的身体大有好处。

拥有一颗好奇心。盛老说他年轻时好奇心很强,什么事都喜欢动手试一试。中学时他在家做电解实验,用的是漆包线,由于不绝缘差点被电死。盛老回忆起这些往事,笑得像个孩子。如今盛老每晚临睡前都要看英文小说。他最爱看侦探小说,认为这样可以保持一颗好奇心,使心态不老。

名老中医谈养生 十常保健法

汪履秋,男,汉族,生于1919年9月。系江苏省中医院教授。汪先生的养生之法可概括为:日常生活,高度规律,无妄劳作,无过贪逸,静漠淡恬,和愉虚无,静心养性,修心养德。并借鉴古人“养生十六宜”,简化而创“十常保健法”,持之以恒,受益匪浅。时年七十有五,身体尚健,无任何痛苦。

中医养生之道,源于《内经》摄生篇,本人每多仿效。我的生活方法除了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就是早晨做气功,午后散步,平时做做“十常保健法”,动静结合,保健益寿。

我每日三餐,定时定量,饮食无偏嗜,荤素搭配,不食脂肪肥肉,以高蛋白低脂肪为原则,喜食豆制品。每于高温时节以素食清淡为主。定时作息,每天睡眠八小时,实际入睡五小时,间有失眠,往往以背诵诗歌可入睡,如确实不能入睡,偶服安定2片。晨起练气功约50分钟,名为“内劲一指禅”。7点进早餐,食后少许登圊,以防便秘。偶有便秘,每晚服香蕉一至二根,或晚餐佐以菠菜之类。午饭后午睡,于下午两点半起身外出散步一个半小时,回来后静坐,读书写作,从不过劳。晚餐时进白酒25毫升,以低度酒为主。看完“新闻联播”之后,做“十常保健法”。睡前先洗面后洗足,晚十时入睡。平时常与孙儿戏弄或与同道友人聊天,不分辈次。我从不吸烟,对于饮茶亦不太嗜好,早中餐后饮一杯淡茶。从不服保健药品。

我平时很少生病,现在只患老年高血压病,但无任何症状,这与我日常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不无关系。我现年75岁,尚未退休,仍从事医疗、科研工作。每天半天上班,诊治病人30人次。科研工作指导学生去做。人到老年就要预防疾病,我未满六十就开始锻炼,开始跑步锻炼,到七十岁时改为散步,六十五岁开始做气功。我现在脑力不衰,健脑的方法就是用脑而不损脑。说到房事生活,我认为应该节制,但须因人而异,如本元气足,可以放宽;肾虚精衰,就应节制。

我除了每晨做气功、午后散步之外,平时常做“十常保健法”。具体做法是:

1.发宜常梳,每天梳头3次。

2.面宜常擦,早晚各1次,每次50下。

3.目宜常运,每日1次,眼球转动10次。

4.鼻翼常按,按迎香穴,每日2次,每次50下。

5.耳宜常弹,每晨1次,弹100下,又称鸣天鼓。

6.齿宜常叩,每晨叩100下。

7.唾宜常咽,每日1次,不拘次数。

8.腹宜常摩,每晨1次,摩100下。

9.腰宜常伸,每日1次,空拳击腰,左右旋转,不拘次数。

10.足心常摩,每日摩3次,每次50下。

陈铎:摄影让我“老有所乐”

高大魁梧,满头银发,戴着方形眼镜,一派翩翩学者的儒雅风度,他就是我国第一代电视工作者、央视着名节目主持人陈铎。当谈到健康时,已73岁高龄的陈铎说:有了健康,才能干事业,晚年生活质量才能有保证。

陈铎很重视良好心态在健康中的作用。他说,老人要忘记年龄,忘记烦恼,忘记过去不愉快的事,从生活中主动寻找乐趣,快乐每一天。比如他自己并不在乎 “老年人”的帽子。他说:由于头发白得早,年轻时就有人叫我“陈爷爷”。变老是自然客观规律,何必在意?叫就叫吧,我挺高兴。

陈铎也很会在生活中寻找乐趣。他退休后迷上了摄影,拍摄的风景、山水、人物照片多次参加全国摄影艺术展并获奖。他把自己拍摄的精彩照片制作成台历,在年初作为礼物赠送给他人。他说:摄影使我有种成就感,同时也见证了我“老有所乐、老有所得、老有所健”。

陈铎还酷爱运动,游泳、篮球、壁球都是经常进行。他很少坐电梯,十多层的楼他也是走着上去。

现在,陈铎在北京成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化工作室,从事古诗词诵读、环保、关爱老年人、慈善等工作。尽管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但他始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他说:能利用有生之年,多为社会做点好事,这是我人生最大快乐。

李济深:知足常乐

中国*革命委员会的创始人李济深一生走在*革命道路的前列。新中国建立后,李先生任人民*副主席,政协副主席,整个家族从香港迁到北京。很多人想当然地觉得李家家境富裕,*强大。李济深的小女儿李筱桐与笔者聊起了这个话题。

“我父亲一生光明磊落,不牟私利。新中国成立后,党和*给了他优厚的待遇,但他依然是生活节俭,衣着朴素。提起他的财产,只有几处房子和古董字画。”1948年,因为在香港筹办《文汇报》,李济深卖掉了桂林大屋。抗美援朝时,他又卖掉香港罗便臣道的房子为国家买飞机,个人捐款占民革捐款的一半。“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家在父亲去世后就把北京的李公馆退给了国家,而他所收藏的数百件珍品也无私捐出。不是说空话,我父亲给子女后代最大的财富,就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忧国爱民,影响了我们家很多人。”李筱桐说,“一个人活得是否充实,关键看有没有精神上的引导和支持。我们家这一代已经谈不上对名利的追求,能做事情,就是一种满足。”“一切都要靠自己的真本事,不要坐在我的肩膀上。”是李济深对子女说过最多的话。李济深没有为自己的后代牟过私利,但在子女择业上,他给过很多建议。“我父亲不希望后代从政,他希望我们学技术,投身到祖国建设的第一线中去。他认为中国是农业大国,就让大儿子去学农业,他看到国家布料短缺,就让我去学纺织。抗美援朝时期,他把最小的儿子送上战场。”

自食其力,知足常乐。李家后人恪守着父辈留下的光荣传统。精神上的乐观和满足是李济深教给他们的健康秘诀。

总结:看过本篇文章,知道了别人的养老秘诀,你是不是有所感触呢?如果觉得合适,不妨雪山一招哦,让你的老年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呢!(文章原载于《养生保健指南》,刊期:2012.07,作者:王丹、张献怀、李俊德、祝天泽,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360常识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