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真的存在?古代那些有可能是穿越者的存在

历史上有些事情太过神奇,说不清道不明,总觉得历史上有些人思维太过超前,太神秘了!

接下来,说说这些最接近穿越者的人极其理由:

1、王莽【西汉】

为什么第一会说王莽呢?因为王莽和各种YY穿越小说剧情太接近了!

出生西汉末年*豪门世家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家族中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出任大司马,是西汉最显贵的家族。族中人,多为将军、列侯。唯有王莽独守清净,生活简朴,为人谦恭,师从沛郡陈参学习《论语》;服侍养母甚孝,行为检点。对内侍奉诸叔,对外结交贤士。

而王莽似乎一早就知道自己要夺位一般,身居高位,却从不以自己为尊,总能礼贤下士、清正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平民,甚至卖掉车马接济穷人,在民间深受爱戴。朝野的名流都称赞王莽。

后来更是成为从龙之臣,大权在握,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大旱,并发蝗灾,受灾最严重的青州百姓流亡。在王莽倡议下,诸多官吏献出自己俸禄救济灾民。一时间,朝野四处歌颂王莽功德,说他有圣人之德。

到后来更是称帝,改国号为“新”,降孺子刘婴为定安公;此时,王莽在常安称帝,建元“始建国”,开“一代之雄风”。

这里有很多疑点,王莽似乎太另类了一点?所做之事似乎早已谋算在心中,网罗民心、士心等,更在之后国号为什么是“新”?这个“新”太诡异神器了点,至少头脑正常点的人不会去起一个“新”做国号吧?

王莽最让人怀疑的就是他的新政:将天下田改曰王田,以王田代替私田;奴婢改称私属,与王田一样,均不得买卖。其后,改革币制、官制,规定盐铁官营,山川河流收归国有;同时,与民休息。从此,国泰民安。

这些政策,怎么看怎么都不像封建制度吧?感觉更像是“马列主义”?天下共和?一切收归国有,然后平均分配?

2、刘秀【东汉】

很多人会问,刘秀很正常啊?为什么说刘秀会有可能是穿越者?

因为刘秀也符合一个穿越者的完美形象,崛起于阡陌,身为一介布衣,与皇室的关系比刘备还要远个十万八千里,到他父亲刘钦这一辈,只是济阳县令这样的小官员了。刘秀出生的时候,有赤光照耀整个房间(穿越光环?)

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为何推崇气节?联想下现在就知道了)

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租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历史上称其统治时期为光武中兴。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嗯,这也与如今对比下)

刘秀统一中国后,厌武事,不言军旅,公元51年,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请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兵击之,立“万世刻石之功”。光武却下诏:“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不如息民。”。刘秀善待功臣,分封三百六十多位功臣为列侯,给予他们尊崇的地位,只解其兵权。

刘秀在位时期,东汉国力甚至远超西汉最鼎盛时期,在整个古代封建社会来说,都堪称一个奇迹,但是这个奇迹却异常低调,连蔑视古代诸”千古一帝“的毛爷爷,都对刘秀是推崇备至啊!

3、诸葛亮【蜀汉】

诸葛亮的事迹已经不用说了,光是他的头衔就是一大堆: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艺术家、音乐家、书法家...并且还精通奇门遁甲、五行八卦等玄学玩意,甚至还能未卜先知、能掐会算,上马指挥打仗,下马安邦定国,闲时舞文弄墨,写出一堆千古流传的文学佳品,偶尔捣鼓捣鼓发明,发明出一堆稀奇古怪的东西,简直就是一个无所不能、无所不会的超级完人,人品也非常完美。

用现代的目光看,诸葛亮应该把现代的不少物理学、化学、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基础知识都带了过去,可惜,诸葛亮在现代估计学习不怎么样,忘了火药的配方成分了,所以没能在三国时期造出大炮来,否则的话,他肯定能一统三国,但现代的高中生知识在三国时期也绝对独步天下了。

综合而言,诸葛亮很像21世纪某位学习不太优秀但品德优秀的三好学生(应该是大学生)进行穿越的,当初他在南阳茅庐耕地种田的日子其实就是他适应穿越后世界时代的缓冲期,然后受不了种田的痛苦才跟着刘备去混天下的。

我们可以肯定,诸葛亮是文科生穿越的,只懂得理科的一些皮毛知识,不精通现代理科,所以他没发明出跨世纪的杰作,但写诗很有水平。也有人说,诸葛亮的智慧是被《三国演义》给夸张放大的,但实际上,这家伙在一些地方已经暴露了他是穿越者的身份了。中国古代十大预言书里的《武侯百年乩》和《马前课》都是诸葛亮写的。

预言书!这是什么概念?这是赤裸裸的穿越者的证据啊!诸葛亮这家伙最终还是没有耐得住寂寞,毕竟数十年如一日地保守一个秘密也是非常痛苦的,于是他忍不住写了预言书来暗示自己是穿越者的身份了。大家都很奇怪,为什么历史上所有的预言书都写得很潦草、很混乱、很隐晦?

原因很简单,除了历史老师,谁会把中国五千年历史什么时候发生什么事情记得一清二楚?大家都顶多记个大概而已,比如唐宋元明清这个顺序以及一些大事,但这些大事是具体什么时间发生的,谁记得?诸葛亮也一样,他只记得中国历史的整体大概,不记得细节,所以他写出来的预言书也是含糊不清的。

另外,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也非常聪明巧慧,很有可能是诸葛亮耐不住痛苦,向他老婆吐露了他其实是穿越者的身份,然后教会了他老婆不少现代的知识,这才使得黄月英也成为了历史上最聪明的女人之一。通过诸葛亮的教训,我们知道了,在穿越前学好理科知识是多么地重要,否则的话,你即便拥有四川这么一大块地盘,也无法统一中国。穿越后,你可以不会写诗,但一定要学会制造炸药。

此外,还有两点很可疑的就是,第一,古代的读书人,尤其是汉代的读书人,基本都不会骂人,可是诸葛亮这货直接把王朗骂死了,鬼知道有没有用现在的“三字经国骂”;第二,诸葛亮的老婆或许在汉末是丑女,可是搁在现在,那可是很潮的性感大美女啊!

4、李淳风、袁天罡【唐朝】

这两人是师徒,具体这两人都是穿越者还是只有一人是穿越者,真不好说,都是大唐初年的预言家,享受国师的待遇,同时还是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两人合伙写下来的《推背图》是中华预言书里最著名的奇书,据说预测了中华文明一千多年后的历史,一直预言到公元2000多年。除此之外,李淳风单独写了《藏头诗》,也是预言书。李国师,您也太显摆了吧?穿越者的身份暴露无遗啊!

可以推断:李淳风是穿越者,袁天罡只是他在唐朝收的徒弟,但袁天罡知道李淳风是穿越者,并且从李淳风这里捞到了不少二十一世纪的知识,所以也成为了大预言家。从李淳风穿越后的表现看,他直接投靠了大唐说明他一开始就知道天下是属于大唐的,另外,他好像没有留下什么文学作品,也没有发明创造什么东西,就是对历史非常了解。

由此可以再次推断:李淳风是21世纪某个学历史的学生,除历史外一无所长,既不懂理科知识也不懂文科知识,所以既不会发明创造也不会写诗写书,完全就是靠着作弊的“预言”来混饭吃的,但在大唐混得还不错。

李淳风是个非常好的教材,告诉我们历史是多么的重要,哪怕你文科垃圾理科废物,只要会背历史书,穿越回去就能做大官并吃香喝辣。

5、刘伯温【明朝】

刘伯温是明朝开国元勋,天文地理、军事政治、文学艺术...都有很深的造诣,同时也会打仗,既是军事家也是政治家,既是开国功臣也是治世良臣——看到这里,我们的脑中忍不住浮出了“完人”这个词了。

这厮又是一个完人!这已经非常可疑了,但最大的铁证,还是因为刘伯温和诸葛亮、李淳风一样,完成大业后每天吃饱没事做,开始心灵空虚了,身为穿越者的秘密让他心里按捺不住,于是他也去干了同样的事情:写预言书!没错!刘伯温也写了预言书,而且还和诸葛亮、李淳风一样,都写了不止一本!

和《推背图》齐名的《烧饼歌》就是刘伯温写的,除此之外他还写了《金陵塔碑文》,也是预言书。作为明朝人的刘伯温,预言到了1937年日本侵华、国共内战等20世纪的事情,说他不是穿越者都让人不相信了。

由此可以推断:刘伯温其实是20世纪末或21世纪初的穿越者,而且基础知识要比诸葛亮和李淳风强得多,所以混得比诸葛亮和李淳风好多了。诸葛亮只能帮助刘备三分天下,而刘伯温则帮助朱元璋一统*,李淳风只能靠着历史知识做国师和预言家来混饭吃,而刘伯温则真刀实枪地投身元朝末年的乱世并混到位极人臣的地位。

所以说刘伯温是个正面教材,再次告诉了我们,学好知识再穿越是多么重要。不过刘伯温应该是太得瑟了,引起了朱元璋朱扒皮的深深忌惮,所以,嗯,刘伯温的下场不是太美好。

6、黄蘖禅师、步虚禅师、邵雍【三个避世预言家】

这三人在中国历史上属于不同的时代,之所以把他们放在一起,是因为他们在穿越后都选择了同一条道路:避世。

和其他穿越者不同,他们没有大展拳脚地大干一场,而是遁隐山林渡过了平淡的一生,所以才不怎么出名。

为什么说他们也是穿越者?因为这三人都写了预言书,黄蘖禅师写了《黄蘖禅师诗》,步虚禅师写了《步虚大师预言》,邵雍写了《梅花诗》,都是预言未来的,而且很准确。

黄蘖禅师和步虚禅师在穿越后都选择淡泊名利、清心寡欲地隐居度日,邵雍在北宋做了哲学家,其他事迹便没有了。这三位的遭遇说明了,穿越后能够恢复正常的心理也是不容易的事情。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陡然颠覆,足以让一个人无法适应。有时候,穿越后不一定要干大事,融入当时的社会里过完平淡而美满的一辈子,也未尝不是坏事。

黄蘖禅师、步虚禅师、邵雍三人应该是当代普通民众的穿越,因此没什么雄心壮志,只希望安度一生。

嗯嗯,当然,上面这些只是一个猜测,具体真假不做评判,也许还有一些历史上的人物像是穿越者,也就不意义表述了,其中被传的最多的有黄帝、神农氏、鬼谷子等,就不去细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