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改变中国历史的五场三角恋 盘点古代三角恋

从古至今,男女之间的“三角恋”屡见不鲜。有的“三角恋”可能只局限于男女之间的风流韵事,但是,有的“三角恋”发生在历史上一些重大的转折关头,可能就会影响到历史的发展进程了。纵观中国历史的千年红尘,可以看到下面所说的五大男女“三角恋”,不但影响中国历史的发展,而且影响中国历史的走向。

吕不韦、子楚和赵姬的“三角恋”

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男女“三角恋”,应该首推春秋战国时期吕不韦、子楚和赵姬的“三角恋”。这场非同寻常的“三角恋”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决定性因素。

战国末期,秦国为巩固与赵国的关系将王子子楚送到赵国做人质。商人吕不韦偶然遇见了潦倒不堪的子楚,在得知子楚是秦国的王子后,马上感觉到“此奇货可居”。在打听到秦国太子安国君宠幸的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后,利用他天才商人的聪明开始进行政治上的投资。他散尽千金,结交宾客,一方面在诸侯中大力宣传子楚的贤德,一方面给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灌迷魂汤,使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后嗣。

在一次宴会上,子楚看见了吕不韦宠爱的小妾赵姬艳光四射,娇媚无比,不禁心生爱意。心怀诡秘的吕不韦就主动把自己的爱妾赵姬送给了子楚。而此时赵姬已经怀上了吕不韦的孩子,也就是后来成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嬴政。而沉浸在爱河之中的子楚却被蒙在鼓里,还以为是自己的骨肉。吕不韦与赵姬分开后,依然旧情不断,时常私通。因此,就构成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三角恋”。

秦昭王死后,安国君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自然成了太子。子楚成为秦王之后,立即封吕不韦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子楚死后,嬴政为王,尊吕为相国,号称“仲父”。秦始皇刚登上王位时,年仅十三岁,国家大权就落入了吕不韦之手。因赵姬性欲太强,吕不韦无法满足,又害怕事情暴露,于是私下找到一个叫嫪毐的人,拔去须眉,假装宦官,送给太后享用。后来,秦始皇长大了,有人向他告了密,他就将嫪毐夷了三族,杀了太后与嫪毐所生的两个儿子,然后把太后迁往雍地。而吕不韦结果也在流放到蜀地,得途中饮鸩而死。可以说,如果没有当初那一场带有商业交易色彩的“三角恋”,也就没有后来的秦始皇,更没有再后来的天下一统,历史可能会是另一番模样。

“百子池头一曲春,君恩和泪落埃尘。当时应恨秦皇帝,不杀南山皓首人。”这是宋代诗人李觏写的题为《戚夫人》一首诗,讲的是两女一男的“三角恋”,男的是刘邦,女的是吕后和戚夫人。这无疑是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一场著名的“三角恋”。

曹操对二乔的单相思 霸占有夫之妇

曹操对二乔的单相思可能没有多少历史根据,但是历史上一些重大的转折关头,确实与男女三角恋有关。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唐]杜牧《赤壁》

这是晚唐时期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的诗人杜牧的一首诗。杜牧于842年任黄州刺史时,游览黄州赤壁矶,在水边沙中发现了一段长形物件,磨去上面的斑斑锈迹,原来是一支折断的铁戟。既然在赤壁水边,就应该是三国时赤壁之战的残留。那场震动中国历史的大战,改变了当时各方军事力量的对比,最后确立了三国鼎立的格局。而据说那场战役竟然决定于一场东风,于是在演义小说中有借东风的故事。《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写诸葛亮在高九尺的七星坛上仗剑作法,借来东风,周瑜才能以火攻破曹,所以有“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之说。根据《三国志·吴·周瑜鲁肃吕蒙传》记载,提出用火攻之计对付曹操大军的是周瑜的部将黄盖,黄盖向周瑜建议说:“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而真正实施计划的也是黄盖。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游说孙权,使孙权同意与刘备联合对付曹操。孙刘联军的胜利全靠火攻,而火攻成功的关键确实在于东风。据记载,赤壁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的冬天(十二月,或曰十月),这一年冬天天气反常,气温较高,常常刮东南风,可以说是天助孙刘。但杜牧的诗歌中尤引后人注意的还是后两句,意思是假如这年冬天的天气不反常,如果没有东风,也就无法使用火攻,那么曹操必胜无疑,而一旦东吴失败,东吴的两个美女就会被曹操抢去,因为据说曹操早就建好了铜雀台准备藏娇,而这次进军江南,就是慕二乔之名而来。

到底曹操的铜雀台是不是为二乔而建,二乔到底是谁之女,是历史上的一桩公案。《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得乔公二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而根据《江表传》记载:“策以言戏瑜曰:‘乔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乔公是谁,有的人说是乔玄,汉代有个乔玄曾任司空、司徒、太尉等职,为一代名臣,而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乔玄对年轻的曹操非常赏识,预言曹操将成大器,还要以妻子相托,曹操成就事业后,感乔玄知遇之恩,常常怀念乔玄。史书中未提及乔玄有两个美丽的女儿,而据年龄推算,即使乔玄有女儿,其女儿当与孙策、周瑜年龄相差甚大,不可能嫁给孙策、周瑜。那么二乔之父乔公当另有其人,或谓乔公当为“桥公”。无论如何,江东二乔为美女无可置疑,二乔嫁给孙策、周瑜也无可置疑,曹操建筑了铜雀台,而曹操的儿子曹植写了《铜雀台赋》,据说其中有“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之句,于是才有“铜雀春深锁二乔”之说,有了后来小说中的演义。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到江东游说,周瑜对联合刘备抗击曹操犹豫不决,诸葛亮就提出东吴有两个人可以退敌,周瑜赶紧问:“用何二人,可退操兵?”诸葛亮就说是江东乔国老的两个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女儿,因为曹操建筑铜雀台后,曾发誓,一要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要得到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周瑜一听,气得七窍生烟,下定决心对抗曹操,于是才有赤壁之战,才有随后的三国鼎立。

虽然曹操喜欢美女是真,但曹操进军江东绝对不会仅仅是为了美女。特别是在后来的正统史家看来,将一场如此轰轰烈烈的战役归因于两个美女,是非常不严肃的。宋代的评论家就批评杜牧《赤壁》诗不关心*存亡、生灵涂炭,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彦周诗话》)。清代的学者沈德潜在《清诗别裁集》中说杜牧的《赤壁》“近轻薄少年语”。仔细品味杜牧的诗,其中除了有对历史的感慨评议外,还表达了对历史的一种另类的观点。在外人、后人、老百姓看来是关系国运的历史大事,对局内人来说,可能只是决定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较典型的就是三角恋,而这就是第二场改变历史的三角恋。

刘邦、吕后与戚夫人的“三角恋”

刘邦的结发妻子是吕后,但遇到了戚夫人后,一心爱上了戚夫人,戚夫人不仅美丽无比,还善于鼓瑟、跳舞,她跳的舞被称为“翘袖折腰”之舞,因为跳舞时两只彩袖凌空飞旋,娇躯翩转,一甩袖、一折腰都美妙无比,让刘邦看了如痴如醉。戚夫人和刘邦生了一个儿子叫如意,刘邦做了皇帝后,封如意为赵王。因为刘邦太爱戚夫人了,就想废了太子刘盈,改立如意为太子。吕后早就有预感了,她听了张良的建议,请当时闻名遐迩的贤人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刘邦曾想请这四人出山,这四个人没有答应。在一次宴会上,刘邦看到了商山四皓,知道吕后已经作了准备,太子的羽翼已成,换立之事已不可能,就召来戚夫人,将情况告诉了她,戚夫人非常伤心。

汉惠帝刘盈刚满17岁,他天生软弱无能,身体又不太好,这样吕后就掌握了朝中的大权。吕后本是个极有心计、性格刚强的人,她一旦掌了朝中的大权,就开始了对一个个敌手的打击。吕后平常最恨的,就是深受高祖宠爱的威夫人。刘邦一死,吕后就让人将戚夫人抓起来,*在宫中的长巷——永巷内,这里原先是*犯罪的宫女的地方,押解了许多宫内的犯人,戚夫人一旦失势,在这里受尽了犯人们的凌辱。但吕后并不满足,她让人剃光戚夫人的头发,用铁链锁住她的双脚,又给她穿了一身破烂的衣服,关在一间潮湿阴暗破烂的屋子里,让她一天到晚舂米,舂不到一定数量的米,就不给饭吃。这时候,戚夫人和刘邦的儿子 如意在赵国作诸侯王,戚夫人想到往昔,又想起儿子,非常伤心,就一边舂米,一边唱着哀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使谁告汝!”吕后听到戚夫人的哀歌后,就把戚姬的儿子赵王如意从赵国封地上召到京城里来,准备杀害他。

惠帝刘盈心地善良,听说母亲吕后把如意召来,知道母亲想要对如意下毒手,他很可怜这个年幼无辜的弟弟,决心加以保护,于是乘赵王未入长安之前,背着吕后到城外去迎接。他把赵王一直接回自己的宫宝居住,起居饮食都在一起,吕后虽然痛恨如意,却没有机会对如意下手。一天,汉惠帝清早起来出去打猎,如意正在睡懒觉,惠帝就没有忍心叫醒他。吕后终于找到了可乘之机,她立即就派人送去毒酒,把如意给毒死了。惠帝打猎回来一看,如意早已毒发身亡,惠帝只得抱着这位兄弟的尸体大哭了一场,厚葬了事。

赵王已死,戚夫人失去了最后的靠山,吕后就让人砍掉戚夫人的手和脚,挖掉眼珠,弄聋耳朵,又灌了哑药,把她叫做“人彘”,放在厕所里面。过了几天,吕后又叫汉惠帝来看。惠帝从未听说过“人彘”,觉得很新颖,便即跟着太监去看。宫监曲曲折折,导入永巷,趋入一间厕所中,开了厕门,指示惠帝说:“厕内就是‘人彘’。”惠帝向厕内一望,看见是一个人身,既无两手,又无两足,眼内又无眼珠,只剩了两个血肉模糊的窟窿,身子还稍能活动,一张嘴开得甚大,却不闻有什么声音。看了一回,又惊又怕,不由的缩转身躯,顾问宫监,这是什么东西?宫监说出戚夫人三字。一语未了,把惠帝吓得几乎晕倒,勉强按定了神,想问个底细。宫监附耳说是吕后砍掉她的手足,挖去她的眼睛,熏聋她的耳朵,再强灌下暗药,使之不能言语,然后半死不活地抛入厕所,折磨至死。当时卧在地上的戚夫人,已不像一个人形,成了一段血肉模糊的东西。惠帝大哭起来,回去后大病一场,卧床岁余不能起。他派人对太后说:“人彘之事,非人所为。戚夫人随侍先帝有年,如何使她如此惨苦?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惠帝大病一场。

刘盈看到了厕所中的这个血肉模糊无四肢的光头怪物的时候,嚎啕大哭,即病了一年多。后来,因为“人彘事件”的刺激,他从此沉迷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仅在“人彘事件”发生七年后,就抑郁而亡。

唐王朝发生的“三角恋”

汉代是因一场“三角恋”而走向强盛,但唐朝则因一场“三角恋”却走向衰落。更令人叹为观止的事,这一场 “三角恋”并不是普通的两男一女的三角情缘,而是一对皇家父子与一位绝代美女的不伦之恋。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诗句,讲的是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故事。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因白居易的《长恨歌》而千古传唱,但《长恨歌》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相遇经过却语焉不详。其实,杨玉环是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唐玄宗听近臣说,他的儿媳杨玉环天生丽质,就想了个借口,把杨玉环招来看看。唐玄宗一看,果然是美貌无比,从此茶饭不香,天天想的是杨玉环。但是杨玉环是自己的儿媳,该怎么办呢?于是贴身太监高力士出了个主意,就是可以先让杨玉环以出家做女道士为由和寿王李瑁离婚,过了一段时间,等朝野上下都把这件事忘得差不多的时候,再让杨玉环还俗,然后召进宫中,这样就万事大吉了。

杨玉环和寿王李瑁年龄相当,感情很好,本来是十分幸福的一对,但既然是皇帝看中了自己,硬要拆散自己与寿王的姻缘,她作为儿媳妇,更作为臣妾,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反抗。刚进入皇宫的时候,杨玉环面对着一个老头子,还常常想到年轻英俊的寿王李瑁,但受到一国之君的宠爱,所谓“三千宠爱在一身”,也就慢慢地把原来的丈夫忘记了。唐玄宗被杨玉环迷得神魂颠倒,从此无心朝政,“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国家大事就让李林甫、杨国忠去处理了,政治开始腐败,国力开始衰落,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大唐王朝的盛世辉煌便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当然,将大唐王朝的衰落的责任推到杨玉环身上显然不太公正,因为杨玉环是一个弱女子,最多不过是陪陪唐玄宗洗洗温泉浴,听听歌,跳跳舞,因为喜欢吃荔枝,累坏了几匹马。但是,从另一方面说,如果没有杨玉环,没有唐玄宗、寿王李瑁和杨玉环的三角,就没有唐玄宗的荒废朝政,杨国忠就不会专权,安禄山就没有机会发动了以讨伐杨国忠为名、行夺取皇位之实的*。也就没有“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也就没有“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也就更没有大唐王朝走向没落和衰败。

冲冠一怒为红颜 陈圆圆惹出的“三角恋”

公元十七世纪的明清之际,又一场惊天动地的“三角恋”导致大明王朝的中原万里锦绣河山惨遭满清八旗劲旅铁蹄的蹂躏。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吴梅村的《圆圆曲》中的“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所说的正是这场惊天动地的“三角恋”。这场“三角恋”的男主角是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和起义军李自成的部下刘宗敏,而女主角便是风情万种的秦淮名妓陈圆圆。

当时清兵之所以能长驱直入地进入山海关而所向披靡,主要就是因为吴三桂主动打开关口并引导清兵长驱直入。而吴三桂之所以会置国家民族大义于不顾,主要的则是因为陈圆圆。陈圆圆原名陈沅,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明朝内忧外患之时,崇祯帝郁郁寡欢,有个外戚想寻求绝色美女献给皇帝解闷,于是找到了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无心于女色,将陈圆圆退回,大臣田畹遂私下占为己有。不久李自成的队伍逼近京师,崇祯帝急召吴三桂镇山海关。田畹设盛筵为吴三桂饯行,吴三桂在宴席上见到了圆圆,神魂荡漾,就向田畹索要陈圆圆,并表示在乱时将保护田家。田畹无奈只好答应,吴三桂和陈圆圆举办了简单的婚礼,因军情紧急,就将陈圆圆留在京城,急急地赶往边关。

然而,令吴三桂始料不及的是,李自成的大顺军很快地便攻入了京城。李自成的部将刘宗敏拷打吴三桂的父亲,勒索钱财,又将陈圆圆霸占。吴三桂本有意投降李自成,听说这个消息后,怒发冲冠,遂投降了清军。

李自成战败后,将吴三桂父亲及家中三十八人全部杀死,然后弃京出走。吴三桂追杀李自成,一路直到山西。吴三桂的部将在京城搜寻到陈圆圆,飞骑传送到吴三桂那里。吴三桂以隆重的仪式迎接陈圆圆。明朝灭亡后,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欲将陈圆圆立为正妃,陈圆圆托故辞退,独居别院,后削发为尼。在五华山*寺长斋绣佛。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直至清末,寺中还藏有陈圆圆照片,池畔留有石刻诗。

孝庄太后与多尔衮皇太极的三角关系

在古代,但凡是女人,只要与政治牵扯上一点儿关系,往往就会为人所诟病。倘若这个女人和多个男人有染,那红颜祸水的大帽子恐怕是摘不掉了。但是凡事总有例外,在清代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女人,她曾经下嫁自己的小叔子,而且在政治场上长袖善舞。更难能可贵的是,无论正史还是野史,对她都评价颇高,这个人就是大清开国以来最了不起的女人——孝庄文皇太后,通常我们称之为孝庄太后。

据说皇太极死后,孝庄嫁给了自己的小叔子多尔衮,她跟多尔衮、皇太极这个三角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皇太极作为一位皇帝,自然是妻妾成群,其中一个老婆叫哲哲,是孝庄的亲姑姑;后来皇太极又娶来一个蒙古女人,叫海兰珠,是孝庄的亲姐姐;最后皇太极连孝庄也娶来了。两辈人侍奉一个丈夫,本来孝庄管皇太极叫姑父,最后姑父变成了老公,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种不伦之恋?

孝庄是蒙古显赫的科尔沁部贝勒寨桑的二女儿,13岁就成了34岁的皇太极的新娘。孝庄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笼络各方*,在皇太极驾崩后让自己唯一的儿子福临登上了皇位。孝庄痛失爱子后,辅佐幼孙康熙继承大业、开创盛世、殚精竭虑、鞠躬尽瘁。这便是孝庄,一个清初三代帝王背后的女人。

孝庄下嫁多尔衮?捕风捉影的“太后下嫁”

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十一月,多尔衮擅改“皇叔父摄政王”为“皇父摄政王”,这也是孝庄太后下嫁传说出现的源头。摄政王而又冠以皇父,中国古代历朝无此先例,一时“民间议论纷起”。人们由皇“父”联想到皇“母”,皇“父”是摄政王,皇“母”是孝庄太后,猜测想必是摄政王与孝庄太后成婚了。

前辈学者孟森先生,在《太后下嫁考实》一文中传述了这种情况,他说:“清世虽不敢言朝廷所讳言之事,然谓清世祖之太后下嫁摄政王,则无南北,无老幼,无男女,凡爱述故老传说者,无不能言之。求其明文则无有也。”

孟森先生认为,皇父之称,犹如古代“尚父”、“仲父”,都是皇帝对臣下的尊称,并不能指为太后下嫁的确据。如周文王称吕望(姜子牙)为尚父,意为可尊尚的父辈。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乃事之如父之意。总之,“尚父”、“仲父”之称,并非真的成了父亲,都是国君对劳苦功高重臣的尊称。多尔衮之称“皇父”,当属此例。

“太后下嫁说”最早出自从事抗清斗争的张煌言写的太后下嫁诗。

据史书载,清朝于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修建慈宁宫。孝庄太后是这年才搬进去的,时年已经42岁。如果在慈宁宫大办婚事,必须在顺治十年后。但多尔衮已于顺治七年十二月病死,皇太后下嫁谁呢?

“春官昨进新仪注”,是说礼部进呈结婚的礼仪程序,后来演绎成这个草拟太后下嫁仪注的礼部尚书便是钱谦益。而至今未见当时礼部有什么太后下嫁的新仪注。钱谦益曾做过南明弘光小朝廷的礼部尚书。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时,钱谦益降清,翌年五月,被清廷任命为礼部侍郎兼管秘书院事,充明史馆副总裁。至六月,以病退休。顺治五年冬多尔衮称皇父摄政王时,钱谦益早已返回原籍,说他以礼部尚书领衔奏事太后大婚,实为子虚乌有。

张煌言的诗,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是南明与清朝对抗在文学领域的延伸。言及历史,无事实根据,任意评说,极不可取,更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