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公孙胜是依靠什么在乱世之中求得平安?

公孙胜何许人也,谈起公孙胜,便一定会在他的前面加上水浒两个字,如果没有这个特定的背景,单看公孙胜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和价值。

水浒公孙胜,历史上并没有这个人,而是水浒作者所杜撰出来的人物。公孙胜,复姓公孙,单名一个胜字,外人又称呼他为公孙一清,生于北宋时代。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公孙胜本来就是一个河北人,从小好武,喜爱舞刀弄枪,因机遇不凡,拜入得高人紫虚罗真人为师傅,并尽得其师的真传,在当时也算的上是一号响当当的人物。他加入水浒完全是无心插柳之举,当时政治黑暗,百姓生活十分艰辛,其中一个贪官美其名曰为父祝寿,但私下却借此为名大肆欺压百姓。公孙胜看不过眼,便与晁盖商量共同对策,后又集结了有名之士共同截走了这笔不义之财,并且因此认识了其他的六位义士,为后期的上梁山埋下了伏笔。

此案一发,朝廷被派专人来查破此案,其中一人被逮捕,实在是熬不过朝廷的酷刑,最终被逼向事件的前因后果全盘托出,*无奈,公孙胜同吴用等人一起被逼上了梁山,开始了他人生的命定之旅。公孙胜上梁山后,经过几番的与朝廷交锋,深得大统领宋江之信任,在一百零八个好汉中,居然位列第四名,实乃难能可贵。

后期,梁山被朝廷收编,公孙胜便没有随之归附朝廷,也就轻松的挥挥衣袖,回到他最初之地,去当一个闲云野鹤了。

公孙胜排名

无论在什么年代,江湖上论资排辈总是很流行的,水浒梁上也不例外,108名大将各个都有排名。公孙胜是梁山资格最老的人物之一,早在宋江上山之前就是梁山“三巨头”之一,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宋江当了大哥以后,公孙胜排名从“第三”跌到了“第四”。

话说当年,公孙胜和晁盖、吴用等八人劫取生辰纲后,一起跑到水泊梁山做“聚义”,其实就是“*”,且不管性质如何,在江湖上混就要讲究个名头。于是乎,名声在外的晁盖当仁不让地做了龙头老大,卢俊义也毫不客气地坐上了二当家的位置,于是技能无双的公孙胜就成了三当家。不过,这个三当家也没当多久,因为日后梁山的头号人物宋江马上就要上山了。说道宋江上梁山,这还是晁盖的意思。在上山之前,宋江就是江湖上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了,他经常仗义疏财,人称“及时雨”,凭借这个名头笼络了不少人心,因此手下聚集了二十几位好汉。后来,宋江被官府捉住要被处死,晁盖令梁山好汉去法场相救,废了老大的劲终于把宋江旧了出来。

按理说,宋江应该对晁盖感恩戴德,为他忠心卖命才是,但他却不是一个甘居人后的人,而且他手下的人比晁盖还多,凭什么要听晁盖的呢?所以,就这样一步步地,宋江在梁山的风头盖过了晁盖,后来晁盖遇险,宋江也只是叫人去打探消息而已。晁盖死后,宋江最终成为梁山一把手,公孙胜大概是看出了宋江的心机,就找个借口逃下山了。直到后来梁山军攻打高唐,宋江才把公孙胜请回来,给了他个四当家的位置,位居吴用之下。所以,公孙胜排名有两个,前期是排名第三,后期则是排名第四。

公孙胜结局

水浒传中有一百零八名好汉,在被朝廷收编之后,每个人的结局各不相同。宋江被皇帝毒死,此乃结局最为可叹之人,其他诸人大多是战死,也有些是病死,还有些被收编为官为吏,继续为新朝廷效力,也有些自杀于宋江墓前,誓死不降。公孙胜的特殊在于,他跳脱出这种种结局,开创了一个新的结局,便是抽身而去,归于山田,做一名无牵无挂的隐士,继续着他的道家之路,这里不得不提出公孙胜的聪明与明智。那为何公孙胜在如此乱世之中,还能拥有一个这么不错的结局呢?

首先,这是与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的。公孙胜本是不愿意出世,参与到大争之中的,在他的心里,信奉的是道家之说,追究的是无为而治。他是真正的道士,可以做到心无旁骛,意随心生,当初宋江为了逼迫他,甚至以其母为要挟,但公孙胜居然不为所动,从这点上,便能很清晰的看出此人的性格,是不为外物所困的。

其次,公孙胜的归去时机的选择很好,这里不得不再次提起公孙胜之师父,罗真人。罗真人在公孙胜辅佐宋朝皇帝打败辽军之后,奉劝他赶快趁此时机向皇帝提出归隐,也许还能获得一线生机,不然将会得到惨烈的下场结局。公孙胜本无功名之心,不贪恋权势,再加之他十分尊敬他的师父,便依照师父的建议,彻底隐退。

小说中对他的结局描述,伺奉其母归隐于山林,终老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