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的灭亡是诸葛亮点燃了覆灭的导火索吗
诸葛亮是蜀国最牛逼的人,却一手将蜀国给毁了。在诸葛亮执政时期,一直主张与吴国修好,然后以战养国,死磕曹魏,作为一度挽蜀国于既倒的狂战士,诸葛亮死之后,是谁左右了蜀国政局,又是谁亲手点燃了蜀国覆灭的导火索?为什么说诸葛亮一手将蜀国给毁了?
在谈及上述问题之前,我们先横向比较一下三国之中各家各户的实力,用事实说话,到底谁强谁弱。
在中国古代,还没什么先进的生产技术之前,衡量国家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口数,只要人够多,就算是一百万乞丐,也足以把敌人吓破胆。根据历史资料显示,三国时期蜀国人口最少,只有94万人;吴国稍胜,有230万人;魏国最多,约为443万人。
这是人口数量的比较,还可以比较一下战争消耗数,史书中记载的蜀国人口,有前期和后期两组数据,前期(221年)有20万户人家,合计90万人口,而后期灭亡时期(263年)有28万户人家,合计人口94万,士兵10万人,官吏4万人。
也就是说在连年战争里,蜀国的人口消耗基数相当大,足有62万,占人口总数的69%,也就是说,每十个蜀国人当中,平均下来有七个死在战争中,简直太可怕。
而吴国人口数量前后变化并不大,据史书记载,242年,吴国有12万户人家,240万人口。而在覆灭时的人口数量也没有太大变化,与242年数据相差无几,并且很可能是后来并没有重新统计人口数量,直接将之前的数据上报了。
这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吴国人口的损耗程度基本为零。魏国的人口消耗数据,由于资料有限,并没有考证出来,但以后来的战事来看,魏国之所以强大如斯,就是因为人多势众。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为什么最后先是蜀国败,再是吴国败,最后是司马家族收天下的道理,毕竟在劳动生产全靠人力的年代,人口多少就意味着国家实力强弱。蜀国人口最少,实力也最弱。
因为先天缺陷,蜀国一直处于两难的境地,在诸葛亮执政时期,他坚奉两条原则,盟吴,攻魏。
在诸葛亮死之后,继承者姜维结过了接力棒,誓要中兴蜀国,他比自己的老师诸葛亮还甚,出兵更频,但此时的蜀国基本上已属于民不聊生的状态,人口锐减,军中无可用之兵,帐中无可食之粮,处境尴尬的很。
关于频繁用兵这件事,廖化劝过姜维:“打仗时智谋不如对方,兵力也不如对方,这样打仗怎么行呢!况且战争连年,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何必去做这种无益处还劳民伤财的事情呢?”
从蜀国人口的消耗数中就可以看出道理,但姜维却偏偏置若罔闻,继续穷兵黩武,直到真的把蜀国的家底全都败光之后,才恍然大悟,可惜为时已晚!
而他犯下的另外一个错误,就是认为传统的部队分散驻守是一种消极抵御,于是他把所有兵力全部集中起来,驻守在汉寿和乐城两处,而这个措施,等同于直接抛弃了重中之重的汉中。
果然,后来魏军声东击西,大破蜀国,而姜维也因为一人之失,彻底葬送了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