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二代”赵括难成大事:个性张扬 妄自尊大

说赵括,得先说其父赵奢。

“赵奢,赵之田部吏也。”根据史迁的说法,赵奢原本只是赵国一个收税的小头头。这个芝麻税务官有个性,他不畏权贵,秉公执法,愣是杀掉了王室贵公子平原君的九个拒不纳税的管家,一鸣惊人。庆幸的是,赵奢此举不仅没遭到平原君报复,相反赢得了其赏识,因此还把他推荐给了赵王。

“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赵王很快任命赵奢主持全国税赋,相当于国家税务总局局长。在赵奢的领导下,赵国赋税工作井井有条,百姓富足,国库充实。

赵奢不单善于税务,还会带兵打仗。强大的秦国军队在閼与(今属山西和顺)进攻赵军,这时,连廉颇这种能征善战的将军,都认为没法抵挡。赵奢却勇敢地扛起了抗秦的大旗,率军奔赴閼与。他凭借多谋善断出其不意,最终打败了秦军,凯旋而归。归来后被赵惠文王封为马服君,荣升至与廉颇、蔺相如同等的高位,威名传天下。

按现在的说法,赵括是标准的“官二代”,将门之子,卿大夫之后。赵括自小爱好兵法,人面前很喜欢谈论这个,且自认为,论军事知识,时人无可匹敌。

赵惠文王卒,赵孝成王继位。七年(前260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今属山西高平)一带交战。这时赵奢已死,蔺相如重病在身,只靠老将廉颇在前方苦苦坚守不敢出战。但终非长久之计。恰在此刻,一个消息传到赵王耳朵里,说秦人称廉颇不足畏,唯一担心的是,怕赵国派马服君的儿子赵括来统帅赵军,那秦国的麻烦就大了。得到这个信息,赵王立即任命赵括取代廉颇统帅一职,前往长平去指挥军队。

新官上任,赵括先是将廉颇制定的军中诸多规定,一揽子推翻,接着大面积撤换了各级军官。秦将白起掌握这一情况后,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切断了赵军的粮草补给线,将赵括的人马截成两段,赵军转眼成了一群乌合之众,被秦军分割包围,战不能战,走又走不了。

艰难支撑了一个多月,眼看军中无粮,难以为继,赵括无奈挑选出一小股精锐,亲自带领,实施突围。煮熟的鸭子岂能让它飞了,秦军死死盯住赵括,在他脱逃途中,乱箭射杀。

将军毙命,赵军群龙无首,乱作一团,数十万人仓皇不知所往,举手投降,结果被秦军统统活埋。这一仗,赵军共计伤亡四十五万人。更为严重的是,直接导致了后来的邯郸被秦军包围,首都危急,国将不存。

一向高谈阔论,自诩军事专家的赵括,一战而亡,成了中国历史上首个“纸上谈兵”的代表人物。

其实,早就认为赵括不善实战的是他的母亲。当时,赵括受赵王之命,即将前往前线时,他母亲就立马给赵王上书,明确提出“括不可使将”,我这个儿子不能让他当统帅去打仗。赵王问为什么?赵括母亲据实以告:大王,我知道,您任用我儿子,是希望他与其父一样为你杀敌建功,可我这个儿子跟他爹完全是两样性格,两种做派。他爹为人低调,勤勉务实,即使身居将军高位时,仍每天亲自给几十个亲人端饭送汤,仍一如既往地平等友善对待他上百个的朋友故交,大王您和王室贵族赐赠的所有珍宝财物,他一样不留,都分散给了他的手下军官和士卒,他视军务若性命,一旦接受大战任务,家里大小事情一概抛诸脑后,专心致志运筹谋划,唯恐有所疏漏。再看我这个儿子,平日里个性张扬,妄自尊大,这才刚受命于王当上将军,就傲慢地面东而坐接受部下的拜见,张狂得让军官们都不敢抬脸看他,您赏赐的金玉布帛,他一样不少赶紧拿回家里藏起来,他平时最关心的就是哪里有良田豪宅,不惜一掷千金买下享受。

“王以为何如其父?”大王以为这孩子有哪一点像他的父亲?

“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父子二人秉性完全不同,请求大王不要派遣他带兵。

赵王怎么会接受一个妇人的意见呢,最终还是固执地决定任用了赵括。老母亲在无法说服赵王、万般无奈之下,竟然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请求——也许她想以此举再次强调儿子的难以胜任:大王既然非要用他,如果他不称职吃了败仗,大王能不能不要株连我这个当妈的?

一个母亲,怎么就如此肯定自己的儿子无能呢?原来,这是夫君的临终交待。赵奢在死前,就对儿子赵括下了明确的结论,并再三地叮嘱夫人,绝不能让儿子应王之命率兵实战,否则,他会毁了自己,也会毁了国家。

赵括年少那会儿,经常与父亲交谈兵法,父亲竟说不过伶牙俐齿的儿子,但内心里,赵奢敢断言,他这个儿子不具备实际统军征战的本领。那时护犊子的赵夫人还很不理解,问丈夫:咱儿子那么能说,你为什么总认为他没本事难成事呢?赵奢耐心地对妇人解释提醒道:战争,是生死攸关的事,打仗,可不是开玩笑的过家家,括儿却把它看得很简单;“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如果赵王不让他带兵,最好,赵王一旦让他统军去打仗,使赵国吃败仗的,一定是咱这个儿子。——真是知子莫若父啊!

这里留下一个尾巴颇令人费解,子女的个性能耐,父母深知,这好理解,可秦人是怎么掌握到手的呢?——那个“秦独畏赵括为将耳”的讯息,事实上是秦人给赵王释放的烟幕弹、使出的反间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