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可不仅会砸缸:不玩虚的 跟司马光学做人

司马光出生于1019年,当时他的父亲正在光山县这个地方做县令,于是给他起名叫司马光,后来中进士,为官,成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是我认为的中国文化的巅峰时代,可以说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程颢、程颐、邵康节、黄庭坚等等很多著名的文化人物,都在那个时期,而且几乎都在一个交往的圈子里,都有交集。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个时期,有这样强的一个文化的阵容。

司马光,他首先是一代名臣,他的谥号是“文正”。这跟曾国藩的谥号是一样的,曾国藩被称为曾文正公嘛。另外,范仲淹的谥号也是“文正”,范文正。凡是有这个谥号的,差不多都是*的名臣。

(图)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

关于谥号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文正,古人为什么重视谥号,这些在《资治通鉴》里都有提及,以后我们会讲到。

名臣当然有了不起的政绩,不过,真正让司马光名垂青史的还是这部《资治通鉴》,正所谓,文章千古事,仕途一时荣。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用了十九年,天天写,每天要写一丈长的手卷,赶上哪天有事,没写够,第二天就得补齐。为了投入更多的时间,就得少睡觉;为了少睡觉,据说他给自己设计了一个“警枕”,那个枕头就像个圆木头,睡觉时一翻身,脑袋就从上面滑落,也就惊醒了,就接着写。最终写了三百多万字,从公元前403年的战国初期一直写到公元959年五代后期,也就是宋朝以前,一共1362年的历史。这三百多万字,要搁今天写网络小说的,可能也不算什么,我听说有写手一天写一万字,一年就能写300万字。哈,可是你要知道啊,文字与文字的质量是不能同日而语的。经典中的一句顶你一万句,这样讲,是不为过的。

而且司马光的手稿肯定不止三百万字,肯定还要多得多。与他同时期的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在一篇笔记中记载,他曾经见过这些手稿,没有一字潦草,全部都是工笔正楷!

(图)司马光砸缸图

1084年,65岁的司马光终于完成全书,进献给宋神宗,神宗赐书名为《资治通鉴》。这个书名是什么意思呢?资就是帮助的意思;治就是治人、治事、治国平天下;通就是全部、整个的意思,比如“中国通史”就是全部的中国史,而不是一部分;鉴就是镜子,引申为可以使人警惕或作为教训的事情,说白了就是案例。连起来就是,帮助领导者从事治理活动的案例全集,关于治国的所有问题,在这部书里都能找到对应的案例以供参照和借鉴。简单讲,它就是一部管理宝典。

司马光在进献这本书时,他给皇帝上了一道奏折,里面回顾了他编写这本书的意图和历程,最后,他写道:

臣今骸骨癯瘁qú cuì ,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为,旋踵遗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

意思就是,老臣我如今骨瘦如柴,老眼昏花,牙齿都快掉没了,什么事情转身就忘,整个人的精气神都被这部书给熬干了。

这篇奏折附在我读的中华书局版的《资治通鉴》的最后,我第一次读完全书,读到这里时,眼泪差点掉下来,这就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啊!

而接下来,他以这样的身体,又坚持做了两年宰相,将此前王安石变法留下的烂摊子拨乱反正,把国家拉回正轨,两年后就去世了。

(图)司马光山西夏县坐姿石刻像

他曾让好朋友易学宗师邵雍、邵康节评价一下自己是个怎样的人,邵康节答: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君实是司马光的字,你就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

这个评价印在我的脑子里,主导了我的人生观,我也要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不玩虚的,不装B,埋头实干,老实做人!

这个实字,我们要注意啊。儒家在明末清初形成一个重要的学派,就是实学,他的代表人物就是我们河北人,保定博野县的颜习斋,他强调的就是学以致用,立足当下,不为学问而学问,而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问。习总书记不也讲,三严三实嘛,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与传统的精神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