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红丸案 明太子痴迷药丹命归西

“红丸”又称红铅丸,是古代宫廷中特制的一种春药。其制法很特别:须取童女首次月经,盛装在金或银的器皿内,还须加上夜半的第一滴露水以乌梅等药物,连煮七次,浓缩为浆。然后加上乳香、没药、辰砂、松脂、尿粉等拌匀,以火提炼,最后炼蜜为丸,药成。据《明实录》记载,嘉靖年间,宫廷为了配制“红丸”,前后一共选少女1080人。由此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一场特殊的宫女暴动。

万历末年,太子朱常洛因酒色过度,卧床不起。一天晚上,朱常洛为了寻求刺激,就服了一粒“红丸”,结果狂躁不已,精神极度的亢奋。次日早上,侍寝的太监吴赞连忙请来御医崔文升诊治。崔文升以为是邪热内蕴,下了一副泄火药。结果,朱常洛一宿腹泻三十余次,危在旦夕。

重臣杨涟上书,指责崔文升给皇帝误用泻药。崔文升反驳道并非误用,而是皇帝服用了“红丸”造成病重。就在争执不下的时候,危在旦夕的朱常洛还念念不忘“红丸”。鸿胪寺丞李可灼当即进了颗红色丸药,朱常洛服下。到了晚上,朱常洛又要求再服一丸,李可灼又进了一颗红色药丸。结果,皇上手捂心口,一命呜呼。

朱常洛一宿腹泻三十余次,危在旦夕。重臣杨涟上书,指责崔文升给皇帝误用泻药。崔文升反驳道并非误用,而是皇帝服用了“红丸”造成病重。就在争执不下的时候,危在旦夕的朱常洛还念念不忘“红丸”。鸿胪寺丞李可灼当即进了颗红色丸药,朱常洛服下。到了晚上,朱常洛又要求再服一丸,李可灼又进了一颗红色药丸。结果,皇上手捂心口,一命呜呼。

两颗“红丸”,酿成大案。红色药丸究竟是不是“红丸”?为什么在皇帝病重之时,还要进这种丸药?崔和李到底有没有幕后指使者?这一系列的疑问在人们脑海中盘旋。

明末宫廷内党派之间斗争激烈,“红丸”案激起了党派的更加尖锐的矛盾。有人认为,李可灼进的“红色丸药”其实就是“红丸”。李可灼把春药当补药进上,是想步陶仲文的后尘而已。也有人认为,那颗红色丸药是道家所炼金丹。用救命金丹来挽救垂危病人,一旦治活了则名利双收,要是死了算是病重难救。还有人认为,李可灼是受人指使,有意谋杀皇上。

最后,大臣韩上书平复众议。李可灼被判流戍,崔文升被贬放南京。“红丸”案才算了结。

明末宫廷内党派斗争激烈,“红丸”一案,引起了党派的更加尖锐的矛盾。崇祯死后,南明王朝又一次以此为题材挑起党争,直到明王朝彻底灭亡。小小红丸惹起的党争,简直是祸国殃民,后世不能不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