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机出现这种症状危险
在前几年,网络成瘾只是青少年才有的现象,如今,“手机成瘾”几乎是全民化,老的少的,可谓人人兼为手机狂。从微博控、微信控,再到时下最热的各种手机游戏,很多人因为玩手机患上了“手机手”、视力下降、幻听症和强迫症等。如何摆脱各种手机病,不妨一起来听听医生的建议。
手机病之“手机手”,医学名称:腱鞘炎
提醒:预防腱鞘炎的最好方法是中途多休息。
前几年,患上腱鞘炎的手被形象地称为“键盘手”,如今则被称为“手机手”。
由于肌腱在短期内活动频繁,过度摩擦,会导致腱鞘组织发生炎性反应,引起局部疼痛。以前腱鞘炎患者多见于老年人、中年妇女以及产妇,但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多。一般对于轻度腱鞘炎,通常是建议让手部多休息,并进行热敷,病症会得到缓解;对于中重度腱鞘炎患者,在治疗上采取打封闭的方法,会达到较好的效果。如果病症更为严重,则需要手术。近年来腱鞘炎重症患者还是挺多的,目前笔者经常会碰到需要手术的腱鞘炎患者。
在智能手机上玩游戏其实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体力活”。有一个面点师傅,因为整天揉面团而患上了腱鞘炎;而长时间使用手机,手指要不停地在手机屏幕上来回滑动,以此给手指带来的劳动强度不亚于打毛衣、揉面团。因为这给肌腱带来的磨损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并非一天游戏打下来就会出现腱鞘炎。如果中途做个休息,会减少发生腱鞘炎——“手机手”的几率。
手机病之眼睛疾病,医学名称:青光眼、干眼症
提醒:40岁以上和远视眼者应避免在黑暗中玩手机。
长期在黑暗中玩手机会不会导致青光眼?眼科专家介绍,原发性青光眼分为两种类型,即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目前在网上报道的因为玩手机而导致的青光眼主要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生闭角型青光眼有一个重要的解剖学基础,就是前房较浅,房角狭窄。当遇到一些诱发因素,如在暗光条件下,瞳孔散大,或者低头、用眼调节等的情况下,周边前房可能进一步变浅,拥挤而发生房角关闭,从而导致眼内房水循环受阻,眼压急性或者慢性升高。
发生这种闭角型青光眼的几率在40岁以上人群中约为1x25,而有约10x25的人群具有浅前房、窄房角因素。眼科专家提醒,发生这种青光眼,一般都有较为明显的症状,如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甚至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就诊,视力尚可挽救。但有的病人可能首先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去消化、神经内科就诊就容易延误病情。
眼科专家建议,40岁以上中老年人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暗室内或者长时间近距阅读;鉴于我国人群40岁以上发生闭角型青光眼的概率较西方人高出5~10倍,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定期或者至少一次主动进行较为详细的眼科专科检查,了解有无发生闭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及早预防。
另外,长时间使用手机,与长时间使用电脑一样,还可能导致眼干涩不适等症状,甚至出现波动性的视力下降,所谓“视频终端综合症”。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现在很多人在走路、开车时看手机,这些行为所带来的不安全后果比视力下降更为严重,因为这些行为会极大分散注意力,从而导致更为严重的跌倒及交通事故。
手机病之心理障碍,医学名称:冲动控制障碍
提醒:从技术层面和心理方面进行隔离
从以前的电脑控到如今的手机控,使用的人群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原先多见于青少年,如今,30~50岁人群是手机控的“主力军”。
现在在医院心理门诊中,因为玩手机上瘾前来寻求心理帮助的人越来越多。前几天,笔者碰到了一个因为玩微信上瘾的中年人。那是个公司经理,他说自己上班时总是控制不住看微信、发微信,有时候甚至把公司里不该讲的东西也发布在微信里。有一次,他开车时忍不住拿出手机刷微信屏幕,结果碰到交警,情急之中他不小心摔掉了手机,才没有让交警发现。
这些人原来也是比较理智的,能管住小孩不玩游戏,那为什么自己却管不住呢?原来这个“微信控”其实属于“冲动控制障碍”。
还有一个是最近大热的一些手机游戏,由于增加了在好友中排名的项目,使得很多人废寝忘食地跟朋友比拼。其实这个游戏早十几年前就有了,但现在引入“竞争”的环节,迎合了人们对竞争的需求。首先是一部分人是由于好奇心,跟早些年的“偷菜”游戏一样,如今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如果打游戏已经影响到生活、工作甚至健康时,那就是病态的行为,需要及时做出调整,可从技术层面和心理方面进行隔离。
在技术层面上,主动关掉手机网络和流量,调整手机的使用功能,甚至更换成普通手机;在心理方面,在玩得起劲时,不妨用橡皮筋弹手,给自己做一个小小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