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军抗战纪实 军医结缘于台儿庄 牵手走完一生

那一年,金振声和白若芬在战场上相遇。他们有着同样的年龄——24岁,有着同样的信念——爱国抗日,做着同样的工作——战地救护。他们是一对患难与共的夫妻,是抗日战场上的白衣天使。

如今,这对夫妻已经不在人世,我们只能从他们的小儿子媳妇袁晋鹿女士那里了解到一些他们当年的故事。袁女士翻开几张保留至今的老照片,以及白若芬当年在第一八零后方医院任军医时佩戴的三个章证,上面的日期分别是民国二十九年、民国三十年、民国三十一年。时间又将我们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金振声出身豪门,父亲金子箴当年是云南省宪兵司令部副司令兼造币厂厂长。同时,金家也是云南有名的洞经音乐世家,音乐家聂耳的国乐启蒙老师正是金子箴,当时人称“金三弦”。金振声自小不但精通各种乐器,对中医也颇有研究。当年,因为家人要为自己包办婚姻,金振声一气之下便报名参军,于是就到了第一八零后方医院。在医院里开始学习西医,后担任该医院的院长。

白若芬自幼父母双亡,独自寄宿在昆明舅舅家。因为舅舅经营药铺,白若芬便在药铺里当学徒,懂得不少医药知识。1937年,昆明组建妇女战地服务团,白若芬也报名参加并被选中,于是就跟着战地服务团奔赴战场,后来也被分到第一八零后方医院。

当时,第一八零后方医院就驻守在台儿庄外围做战地服务,金振声和白若芬相识、相知也就在那儿。白若芬常常给金振声当助手,为伤员做手术、包扎、换药等等。渐渐的,两人之间产生了爱情,于是在战场上结为夫妻。后来,第一八零后方医院又跟随部队转战各地,两人始终在一起互相支撑,不离不弃。

抗日战争结束后,金振声和白若芬响应周总理“到西南地区支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号召,两人回到昆明。金振声担任云南省交通厅医院的院长,白若芬则和两个朋友合资创建了金碧保健站(后改名盘龙区红十字会医院),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医生和护士。解放后,金振声和白若芬还分别被评为省劳模和市劳模。

“说起来还挺巧,我就是我婆婆接生的。”袁女士说,自己就出生在金碧保健站,母亲分娩时大出血,幸得白若芬医生救治才保住了母亲和自己。而这件事直到袁女士嫁给白医生的儿子时才知道。

回到昆明后,金振声和白若芬共育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其中的小儿子也就是袁女士的丈夫金治中,是第一个在北京开个人音乐演奏会的云南艺术家,能演奏二十多种乐器,是国家一级演奏员。

“我敬佩我的丈夫,但我更敬佩我的公公婆婆。”袁女士说,虽然她嫁到金家时,公公已经去世了,但是从婆婆那里,她感受到了他们强烈的爱国情感。“虽然后来在*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可是公公婆婆从不后悔在战场上的付出,因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袁女士说,因为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婆婆一直没被批准加入中国*,但直到婆婆去世前说的最后一句话,也是很遗憾这辈子没能入党。

“这就是我的公公婆婆,一对平凡而伟大的夫妻。”故事说完,袁女士早已红了眼眶,“之所以把公公婆婆的故事讲出来,是希望有人也像我一样,被他们感动;像我一样,记住这两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