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史趣闻 哪位*师长给邓华留下了好厨子?
第二任志愿军司令员(相当于总司令)邓华有一个姓叶的云南厨师,是从148师师长赵鹤亭那里挖来的。在这段文字中,赵鹤亭提到这位厨子原来是属于一个*师长的,“他是*60军起义的一位师长从云南带出来的厨师,那位师长回云南,这位厨师不愿走就留下来了,正因为他菜做得好,我又是湖北人,很对口味,就把他打‘埋伏’了,只有我们曾军长知道。”
看到这里让人不禁饶有趣味,这位善于做狗肉和锅巴的厨子,是哪位*师长带出来的呢?如果推理考证一番,无疑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五十军早期将领有第148师师长白肇学(原国军182师少将师长),军政委徐文烈(解放军整编专家)军长曾泽生(原国军60军中将军长)第 149师师长陇耀(原国军暂21师少将师长)、军宣传部部长刘惠之(解放军调入),第150师师长李佐(原国军182师上校副师长),他们谁给邓华留下了 一个好厨子?
要是看相的说,这几位里面徐文烈少将的嘴最大,“嘴大吃八方”,他最可能留意好厨子。但是,徐是正儿八经的老红军,一二零师出身的,并非起义将领,所以只好排除了。
赵鹤亭指挥的这个志愿军148师,隶属于50军。50军则脱胎于*的60军,1948年11月在长春起义改编为解放军,军长曾泽生,就是赵鹤亭提到的“曾军长”。这位厨子跟随的,无疑应当是60军起义的一位师长。
第60军一共辖过4个师,到底哪一位师长把这位厨子从云南带出来,那就一个一个分析好了。
60军最早起义的师长,是裹创大战台儿庄的184师师长潘朔端。他起义后1949年回到云南,后来当了昆明市市长,符合赵鹤亭“那位师长回云南”的说法。不过,他1946年就在海城起义了,他的部队也没有编入50军,所以这位厨子应该不是跟他的。
说到这儿,顺便说说海城起义,有人说潘早就酝酿起义,和*联军有联系,但看看历史记载似乎有点令人狐疑。根据黄济人记载,这位师长在海城被包围的情况下 也是决心死守的,连着毙了两个放弃阵地的军官,而且连续给杜聿明打电话求援。杜当时正在和与184师最近的新一军军长孙立人闹别扭,宁可牺牲184师也不 肯求孙立人去救(孙当时要救援184师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杜虽有命令,他也敷衍而已。只有杜服了软,孙才会真正出死力,但杜是不肯的)。结果杜 后来干脆不接潘的电话。
1946年*在东北正在节节胜利的时候,怎么看怎么不象要跑到*的样子。如果不是逼到绝处,想来潘师长也不至于投了*。
后来潘的地位较高,大约也和千金买马骨的意思比较接近。
184师起义以后曾经重建,不过不再编入60军序列。守长春的时候,曾泽生手下有三个师,即182师,暂21师和暂52师,三个师都参加了起义。
但是,暂52师少将师长李嵩并没有参加起义。他的这个师是杜聿明派来掺沙子的,不是曾泽生的嫡系。所以,60军起义的时候,曾不但不联络他参加,相反还派 部队警戒这个暂52师。李嵩也真是够光杆,别人都在准备起义,他一直在进行突围演习,都断粮了还指挥部队拒绝起义试图往外冲,结果走到路上被缴械,本人也 被抓住。这时,暂52师才加入起义。因为赵鹤亭说到这厨师原来为“起义的一位师长”服务,所以自然不会是李嵩。
多说一句,这个李嵩虽然跟了杜长官,但本人倒是正宗的云南人,当初红军和滇军开战,第一仗就是他带省府独立2团和红军一军团打的。结果李团长碰上了红一师(后来的总参谋长杨得志就是这个师的指挥官之一),打得只剩下几个护兵逃出战场。看来这位李将军腰杆虽硬但打仗的本事不大好说。
剩下的,只能是暂21师师长陇耀和182师师长白肇学了。这两位师长都率部参加了长春起义。而且起义后先后脱离部队回西南地区工作去了。
不过,这里面陇耀又可以排除。这是因为,陇耀虽然是滇军将领,本人却是四川人(老家凉山,彝族),离开部队以后南下参加解放重庆之战,后来先后在四川重庆和乐山工作。所以,与赵鹤亭所说“回云南”不符。
剩下的,只有原182师师长白肇学了。如果看赵鹤亭这个师的来历,解放军148师正是*军原182师改编的!实际上看到后面史教头文中的隐喻,我想自 己的推测应该是没有错 – “当时148师师长应该是白肇学(就是长春起义时的148师师长,)但此公在抗美援朝时未到任,所以由赵鹤亭代理。-----而被他‘埋伏‘的大厨师也是 这么得来的。”这句话说明赵鹤亭转给邓华的这位大厨正是出身原*148师,而且察看历史,白肇学此时也不是“未到任”,而是调任云南省工业厅副厅长 了。既然如此,推测这位被转给邓华的大厨原来是白肇学从云南带出来的厨子,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148师在1985年大裁军的时候被裁掉了,但曾泽生这个军至今有一个旅保留下来在*军区,是对付藏独的主力部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