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军抗战史 数万桂军壮士血战抗日无一人投降

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努力去了解真实的抗日卫国战争历史。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时间跨度最长、付出牺牲最大、战争经过最惨烈、战争场面最悲壮的一场民族战争,也是距离中国最近的一场抵御外侮的战争。然而,*组织撰写的历史教材大多是虚伪的描述,*编写的抗战史书也缺少许多历史的真相。尤其是桂军和一般的广西民众在抗战中的表现,只能从敌军日本方面提供的战史资料中获取真相,在中文书籍中的记载都难以做到全面或翔实。

众所周知,在抗战期间有许多汉奸卖国投敌,伪军的人数曾远远超过日军的人数而达到二百多万人。但是有一个省份几乎没有投降日寇的汉奸,那就是中国人的骄傲——广西省。当日军进入广西的时候,广西村自为战,人自为战。每一个广西男人都得在关公神像前宣誓,绝不当汉奸。在抗战时期没有一个桂军士兵当过汉奸,为什么?因为广西人最愤恨的就是叛徒汉奸,谁当汉奸,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被其他广西人所暗杀。

如果问起中国人在抗日战争中哪次战役最残酷、最激烈,可能有人会说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或第三次长沙战役、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等等,但是如果去问亲身参加过侵华战争的许多日本老兵,就会发现这些老兵都一致认为1944年的桂林保卫战是他们在中国战场上遇到的最残酷的战役。

1940年2月,白崇禧指挥国军消灭日本钢军,第二度攻克昆仑关后,蒋中正自重庆飞抵柳州,与白崇禧(左一)、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左二)、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罗卓英(右二)、驻华美军司令史迪威(右一)合影。

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白崇禧(白健生)舍弃跟蒋中正的个人恩怨,自桂林飞赴南京与蒋“共赴国难”抗日,徐悲鸿为白崇禧将军题词:雷霆走精锐,行止关兴衰。

笔者在日本留学时,曾在名古屋偶遇一名日本老兵,他曾参与在缅甸对英军的作战、衡阳保卫战以及桂林保卫战等,他认为广西民团的战斗力远在英军和**军之上,其英勇与顽强甚至超过日军。最后他对笔者强调说,如果每个中国人都像广西人一样英勇善战,日本根本没有机会侵略中国。说到激情之处,他连连竖起大拇指,用生硬的中国话叫喊:“广西!广西!”透露出他对广西人的敬佩之意。

多次对阵强敌 钢七军威名远扬

2012年,钓鱼岛事件引发全球关注,大陆民众惊呼:“抗日还得靠国军!”网民纷纷转发白崇禧桂军一支学生军在1939年桂南会战壮烈殉国前,刻在竹筒上的遗言:“终有一天,将我们的青天白日旗飘扬在富士山头!”

人们一般提起广西,就会联想到桂林山水甲天下,提起桂林,就会想到美丽的漓江、象鼻山、七星岩等美景。但是就在桂林城下,曾经爆发了一场令日军胆寒但却被国人遗忘的战役——1944年桂林保卫战。

民国时期的广西全民皆兵,民间没有禁枪,而广西又有“十万大山”的称呼,因此广西人的作战素质远在*军之上。在李宗仁和白崇禧治下的广西省是民国时期的模范省,纪律严明,广西所有少年必须全部进入学堂,在学校里接受军事训练。学校毕业后,军事成绩优秀的人编入民团,负责当地的治安。民团里表现突出的人才能进入桂军。桂军中的每一个士兵,都是这样一层层选拔出来的,所以他们的作战能力就可想而知了。

中国进入了21世纪,才进行所谓的全民义务教育,而广西早在80年前,就进行了义务教育。当年的广西,就是中国的斯巴达。在抗战前夕,桂军只有一个军的编制,那就是第七军,因为在北伐战争中表现卓越,被人们称为“钢七军”。

1937年,抗日淞沪战役开始后,钢七军开往上海,背着步枪,穿着草鞋,戴着钢盔,猛打猛冲,强悍无比,一度将日军总指挥官松井石根大将打回了军舰,日军惊呼:“中国的武士道军队来了。”但是,由于日军不断增兵,战争处于胶着状态。日本增兵,中国也增兵。广西民团在一夜之间,就成立了一支军队,这就是48军。广西民团本来就训练有素,他们穿上军装拿起枪,就是最优秀的士兵。48军也开往了上海,和亲兄弟钢七军并肩作战,两支桂军部队合编为国军第21集团军。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当年在淞沪会战中,两支携手奋战的桂军部队,比蒋介石苦心经营的黄埔*军三个德械师表现还优秀。淞沪会战之后,桂军又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旋即又参加徐州会战,每次战役都给予日军大量杀伤。徐州会战后,为了保存实力,几十万国军需要摆脱日军机械化部队追击,桂军一个团奉命在山东蒙城阻击日军追击,与日军先锋联队激战竟日,伤亡殆尽,双方伤亡比例竟达到1:1,在当时日军武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战果,实在不容易。

徐州会战之后,白崇禧向蒋介石建议,桂军奉命进入安徽开展敌后游击战。

很久以来,在*人们总以为在敌后开展游击战的,只有八路军和新四军,其实还有很多国军部队,包括战斗力超强的广西桂军。日军对桂军一直很忌惮,所以,在抗战时期的安徽,日军一直没有胆量举兵进犯。抗日八年,中日双方一共进行了22次大型会战,但是没有一次发生在安徽。

血战昆仑关 广西新军与日本钢军打成平手

1939年,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上将任桂南会战总指挥官,指挥国军消灭日本钢军,获得昆仑关抗日首场攻坚战大捷。图为桂南会战军事作战图。

在昆仑关战役中,一方是日军最强的第五师团,一方是中国装备最好的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双方在广西南部的昆仑关硬碰硬,广西的新军31军和46军也参加了这场战役。虽然桂军强悍举世闻名,然而,当时桂军最强的军队“钢七军”和48军都被调到了东南沿海的抗日最前线,而日军第五师团乘着军舰从广西南部登陆,进犯广西。留在广西配合第五军迎接强敌的是由民团仓促组建起来的31军和46军,他们与第五军一起担起了抗击日军第五师团的任务。

尽管31军和46军是桂军的二类预备部队,与日军最强的第五师团交战时毫不含糊,虽然武器装备绝对落于下风,有的士兵甚至还扛着鸟铳上战场,然而,人数和武器都占据了绝对优势的第五师团仍然没有占到便宜。

当年有31军的一名连长,名叫周树谟,他率领全连战士死守一座山头,阻击了日军一个联队五天五夜,全连几乎打光。当年46军170师的卫生官桂调元说,当年打得太艰苦了,真正的尸堆如山,血流成河。桂军31军和46军依靠血肉之躯御敌,国军第五军是依靠钢铁机器在打仗。第五师团则是日军装备最好的师团,不但有坦克火炮,还配有飞机。

第五师团,在日本号称钢军,自从建军以来,从未吃过败仗,在日俄战争中,让俄国军队吃尽苦头,俄国将领听闻第五师团而色变,然而,在广西昆仑关,第五师团被打残了,其中,旅团长中村争雄被击毙,全师团的军官伤亡率达到了85%。此战曾经震动日本朝野。

血染漓江 桂林之战结果令日军胆寒

1944年6月26日,蒋介石指派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前往桂林,协调指挥衡阳一带战事。1944年8月8日衡阳沦陷后,白崇禧从桂林急电蒋介石,建议速将衡阳周围的第46军、第62军调往桂林,并请将其他部队大部撤至祁阳、零陵至桂林一线防守。从日军的战略意图看,日军占领衡阳后,必将迅速西进,攻取其下一目标桂林。白崇禧的这一部署显然是正确的。

蒋介石在接电之后,让军令部加以研讨。而军令部建议将主力部队仍留在衡阳周围继续攻敌,其理由是:一、前线撤兵,敌必跟踪深入;二、激战之后,部队急撤,有溃退之虑;三、撤兵影响人心与盟军观感;四、目前态势,地理比较有利,利用现形势打击敌人,较退保桂林有利。军令部还建议蒋介石将白崇禧调回重庆。蒋介石再次接受了军令部的建议而否决了白崇禧的主张。

8月10日,蒋介石电令各军反攻衡阳。12日,蒋介石再次训令各军“以攻为守,并袭扰敌后方”。9月11日,军事委员会筹商湘桂线防卸事宜,白崇禧再次力主撤全州兵力以增保桂林,其意以全州既难久守,不必徒作无谓牺牲,并请增兵桂林。军令部长徐永昌则以当时运至全州弹药足供三个月之用,而且全州地形较衡阳为佳,尤利于防守为由,似宜定防守期限。这一次,蒋介石总算接受了白崇禧的主张,但为时已晚。

为了攻占战略要地桂林,日军共集结了近7个师团,15万兵力,300多辆坦克,30多架飞机,大量重炮。不足2万名桂军地方部队及广西民团在无坦克飞机并缺乏火炮重兵器支援的苦境之下英勇抗敌,无一人投降。

日军虽然攻占了桂林,但是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战后的结果让日军大本营胆颤心惊。日军在后来递交大本营的战报中说:“皇军在桂林之役中战死1万3千9百余人,伤1万9千1百余人,失踪300余人,其中阵亡9名大佐级别的联队长、31名中佐级别的大队长,近100名中队长和小队长,漓江之水为敌我两军之血染之为赤,此役是我一生中所经历到的最惨烈的战役,并非在于规模,而在于敌军之勇猛。”

日军在1944年发动了被中国称为“豫湘桂战役”的大规模作战,连克河南、湖南,除了在湖南衡阳遭到了*军第十军的顽强抵抗外,一路所向披靡,日军近7个师团的15万兵力与大量重炮集结于桂林一线,准备进攻桂林。

1944年,面对绝对优势的强大日军,桂林守军外无援兵,内无补充,孤军奋战,无一人投降,全部血战到底,此战被侵华日军称为“最令人胆寒的战役”。

桂林守军原为广西桂军第三十一军(下辖第131师和第188师)、第一三五师及部分地方守备部队,在战役开始之前,上层又把第188师调出,以第四十六军的一个大部分是新兵的后调师第170师来替换,同时把第三十一军副军长冯璜及第131师第三九一团调出桂林,其后又把第135师和地方守备部队也调走,这就使得桂林守军只剩下桂军缺少一个团的第131师和第170师,第170师说是一个师,其实兵力也仅仅相当于一个团而已,在后来的战斗中也编入了第131师。而国民*统帅部的开始的意思是要全部放弃桂林、柳州一线,但是后来白崇禧又要求坚守桂林,为日后反攻争取赢得时间,所以在15万装备精良的日军面前,桂林守军只有广西桂军第131师的1万2千余人,加上后来从各地自发进入桂林城的广西地方民团,总兵力不到2万人,没有坦克飞机,只有22门火炮(加农炮两门炮,山炮12门,高射炮4门,战车防御炮4门),大部分广西民团和少部分桂军士兵拿的只是土枪而已。

但是桂林守军都抱着必死决心与桂林共存亡,所以士气十分高涨,而且守军立足于与日军打巷战,他们把所有的房子都修成了碉堡,在所有的路口都建了防御工事,所有的水井都下了毒,实行焦土抗战。广西地方民团更是组成了数千人的敢死队,他们的任务是身上绑上手榴弹或者炸药,然后用自己的身体炸毁日军的坦克和登陆艇。

1944年10月28日,日军十几万人马开始大举进攻桂林。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桂林城外的屏风山、猫儿山等四个据点进攻,驻守这里的桂军2个营700余官兵一直抵抗到11月4日。11月4日当日屏风山、猫儿山等阵地失守,日军开始直接进攻桂林城,并且派登陆艇试图从水路攻击桂林,桂林守军进行了异常顽强的抵抗,日军曾经27次冲入桂林市中心,每次都因为陷入巷战的泥潭使得损失惨重而不得不撤出,日军曾经想从漓江迂回进攻桂林,但是被桂军准确的火力杀伤大半,地方民团敢死队甚至身上绑上手榴弹划着竹排去炸毁日军的登陆艇,日军仅仅在漓江上就付出了阵亡7000余人的巨大代价。

在水上战斗激烈的同时,城区巷战也始终处于白热化状态,日军第58师团师团长在日后的战报中称:“我师团在桂林遭到了广西当地土著武装的顽强阻击,这些土著武装的装备虽差,但是极为凶悍,至死决心甚浓,其勇猛为我军远远不及,我军士气低落到极点…”,日军下级军官也有过这样的记录:“自小听说之桂林景色宜人,为世之罕见,但今日我军遭到了自战争以来最凶猛的抵抗,城中到处都是枪声,到处都是地雷,全城都在肉搏,我大队900余人在战役结束后仅剩70余人,且多为伤兵,在战后从敌军死尸上发现桂林之敌军的武器竟然大多为我*40多年前已淘汰的火枪,如此简陋的武器居然令我们遭受到如此巨大的伤亡,虽为敌人,但亦为之忠勇精神而感概。”

到了11月7日,日军见强攻伤亡巨大,急忙使用了大量的毒气弹攻击桂林各处守军阵地,守军中大多数没有见过毒气,不知道躲避所以大量中毒死伤,其中800名桂军士兵(多为伤兵)在七星岩抵抗日军数日,日军在损失了近千人后向七星岩内施放毒气,七星岩内桂军官兵大量中毒,日军此时冲入其中,很多桂军士兵用剩下的一点点力气射击日军并同日军肉搏,但终因中毒确缺少力气和弹尽粮绝而全部被日军杀害。

陆军第131师师长阚维雍在战前已给家人写了“不成功便成仁”的遗书,不愿撤退,在东镇路西端靠铁封山的师指挥部,将任务交代给副师长郭少文,并将身上的怀表交与副官主任钟其富,随即写下了绝笔书,嘱龙营长呈张发奎司令长官,诗云:“千万头颅共一心,岂可苟全惜此身。人死留名豹留皮,断头不做降将军。”然后,举枪自毙,以身殉国,时年仅44岁。

城防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桓久历戒行,富有实战经验,在桂林保卫战中指挥若定

第31军参谋长吕旃蒙在桂林保卫战中协助军长指挥作战,沉着镇定,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

同壮烈殉国的3位将军一样,参加桂林保卫战的中下层军官和广大士兵,克尽守土御敌之责

桂林战役之后,不少亲眼目睹过战场的广西老人说,在美丽的漓江上整整有过近5公里的江面上都是中日两军的尸体,战役之残酷可见一斑。更让广西父老引以自豪的是桂军始终没有一名士兵在“清醒”的时候投降日军(后来有一些被俘虏的人全部是被毒气所熏已经昏迷不醒的人),全体广西壮士都是在弹尽粮绝,身受重伤的情况下仍然拚死抵抗,而且据不少日本人的回忆录记载,在参战的广西民团中,有许多人是满头白发的老人。战至城破而无一人投降,广西壮士在抗战中的英雄壮举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