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为什么都吃不起鸡蛋?

光绪帝喜欢吃鸡蛋,是个责任心很重、忧患意识很强的皇帝,有一次他同老师翁同龢闲聊,说到“鸡蛋好吃是好吃,就是太贵了。翁老师你能吃得起吗?”翁同龢是个贼精的世故老手,一听就明白皇上给人蒙了,宫里头有人吃黑吃到了皇上头上,但是他丝毫不露声色,谎称自己也要到过年时才吃得上鸡蛋。

《中国历史的教训》近日登上中纪委网站的推荐书目,作者习骅是“反腐第一线纪检*”。此书特别之处主要是鉴古知今,以人物故事为主线、以廉政思想为内核,提供看问题想事情的新角度。近日笔者联系到习骅,他表示,写这本书的一大动力来自风生水起的反腐现实,他感觉自己有很多话必须说出来,让更多的人听到。

皇帝都吃不起的天价鸡蛋

习骅是法学博士,现在*纪委派驻机构工作,他“讲古”习惯见微知著,不喜欢做高头讲章,选择的切口往往很小。比如选入此书有篇文章,标题是“皇帝的饮食费”,里面说到再普通不过的“鸡蛋的秘密”,读来让人既饶有兴味,又十分震撼:

乾隆皇帝有一天早朝,无意中跟大臣闲聊,问起他们过早时都吃了些什么,其中一位大臣回答说自家家境不怎么富裕,只随便吃了几枚鸡蛋。乾隆听了却是一大惊,倒吸一口凉气:“天啦,一枚鸡蛋要10两银子,朕都不敢多吃,你还哭穷!”大臣们立刻明白过来,皇上身边那些搞采购的人,层层加码,报到皇帝那儿,市场上只要三四个铜板一枚的鸡蛋,在宫廷里贵到了10两银子一枚的地步。

习骅抓住“宫廷鸡蛋价格”这一线索进一步探究,发现到了光绪帝时,御厨里的鸡蛋进价达到了30两银子一枚。光绪喜欢吃鸡蛋,是个责任心很重、忧患意识很强的皇帝,有一次他同老师翁同龢闲聊,说到“鸡蛋好吃是好吃,就是太贵了。翁老师你能吃得起吗?”翁同龢是个贼精的世故老手,一听就明白皇上给人蒙了,宫里头有人吃黑吃到了皇上头上,但是他丝毫不露声色,谎称自己也要到过年时才吃得上鸡蛋。

整个有清一代,由宫廷鸡蛋价格引起的史书记载不绝如缕,道光和咸丰皇帝为此曾大动干戈,专门调查背后的猫腻,慈禧太后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总的说起来,纵是天子之尊也不能搞定小小的鸡蛋,让宫廷采购回归本来的价格水平。

这是为什么?光是讲故事,人们看了只会一笑而过,习骅却陷入了思考。他从平常的故事中咀嚼出言简意赅的道理。他指出,这里的原因也许很简单——皇朝内务府一直缺乏刚性的制约制度,更不要说现代财务制度。内务府由于长期在皇帝身边工作,是各级部门官员巴结的对象,监督不可能有效形成。

“扎紧篱笆是最紧要的”

习骅讲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比如才能一般的庆亲王,是如何通过把麻将引进宫廷、把慈禧太后伺候得舒服暖心,从而得到提拔重用的;比如雍正皇帝整治吏治,既打击贪腐误国的官员,也整肃无所作为、邀名卖乖的“清官”(实际就是庸官、懒官)的。《中国历史的教训》全书由24篇文章组成,大部分指涉我国明清吏治和制度,也有些是探究苏联垮台内因的。

习骅告诉笔者,在反腐倡廉的过程中,他不主张一味强调个人道德堕落而忽视制度防范的作用。他引用恩格斯的话指出,人是“半人半兽的东西”,“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了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还是少些。”同时,人又是理性的动物,懂得趋利避害,每个人的行为选择“本无所谓好坏”,因此习骅认为,运用道德约束、思想教化来改良人性尽管有其根本意义和终极价值,但却不具备现实的、工具性的制约功能,不但效率低,而且不可靠,只有建立完善制度才是建设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最根本、也可能是成本最低的选择。

“就好比农夫,要防止鸡鸭进菜园子乱吃,扎紧篱笆是最紧要的。”习骅告诉笔者。他在书中谈到赵宋(北宋、南宋)时期为什么能绵延300多年,认为关键在于他们发明了一些原创性的制约措施,比如文官集团对实权武将的有效制约,成功防止了五代十国以来频仍的地方割据和*;赵宋时期的科举制度也基本做到了社会公平,“官二代”现象稀少发生,保证了人才质量,社会阶层流动活跃。

“好的制度并不一味试图改变人性,而是承认人性现实,顺应人性规律,通过科学设计诱导人们克服自身兽性,主动选择做好事、当好人,也只有做好事、当好人才符合他本人的最大化利益。”习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