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蒋介石的身世之谜 蒋介石竟是河南许昌人
1984年,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典藏的国民*档案中,意外地发现了河南许昌郑发在1946年12月和1948年5月23日写给蒋介石的两封信,把蒋介石的出身地说到了河南许昌。加上《金陵春梦》里的内容,一些河南籍的原*官员写的回忆录也支持此说,一时弄得沸沸扬扬。
两封信都有国民*收文日期,登录编号,以及文官长以下各级部门主管人员的签署意见。信里说,两人过去同在开封念书,1930年中原大战时蒋介石路过许昌看望郑发,适郑外出未遇,现在来南京渴望求见蒋介石。虽然信的内容不符合蒋介石的身世,但是郑发何以敢于写这两封信,特别是写第二封信时的步兵少校身份。这两封看似平常的信,为何认真谨慎地归入国民*档案,这仍是个不解之谜。
据考证,郑发系河南省许昌县河街乡(当时称灵沟镇)后郑庄人,生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4月23日,排行老二,按祖谱为“魁”字辈,大名郑绍魁,小名发,亦称郑二发。其兄郑大发早年夭折;其弟小名合成,又名三发子,生于1887年农历9月(与蒋介石生日相符);其父郑福安约在1891年去世;其母王采凤(与奉化蒋母王采玉仅差一字)因许昌大旱,成为从奉化到开封经营益泰盐行蒋老板家中的保姆,不久,成为蒋老板续弦。郑发1895年离开蒋府自行谋生,从此未能与母亲和弟弟见过面。1929年11月上旬至次年3月间,蒋介石也确实专程到过许昌。
1941年,郑发去重庆找蒋介石,蒋虽未接见,却安排戴笠“优待”郑发住在白公馆。1944年,戴笠又接来郑发妻女,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让他一家三口衣锦还乡,安排为县候补参*。后两次郑发的来南京求见,蒋介石虽未召见,但都有安排要员去处理,还让国民*文官长吴鼎昌送他一笔钱,并给河南省主席刘茂恩打了个招呼,给郑发安排个步兵少校的虚衔,拿一份干薪。
此外,旧社会家谱中,女儿是不入谱的,而《葛竹王氏宗谱》中却特别把蒋介石生母王采玉写入,这又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金陵春梦》中的主人公“郑三发子”果有其人,确有其事?讲一口奉化官话的蒋介石难道真的是河南许昌人氏?一个老实巴交的中原农民,两封内容奇怪的个人书信,道出一段鲜为人知的如烟往事。有人说蒋介石名字表示他对河南家门前的那块大石头“介意难忘”;中正这名字就是“中州长郑氏”之意。据说郑、蒋两人身架、面貌还颇有几多相似之处。
在溪口,根据《武岭蒋氏宗谱》、《葛竹王氏宗谱》及当地口碑史料都能驳倒许昌之说,并有许多蒋介石出生和8岁前的故事流传。奉化人对许昌说不屑一顾,嗤为笑谈。而支持许昌说的学者据理力争,认为蒋介石是对“拖油瓶”的身世不愿启齿,完全有能力修改宗谱。……
名人出生地会有多种说法,看来蒋介石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