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振镛为什么是巧官?凭借什么做了清代三朝宰相

很多人说身为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宰相的曹振镛,一生唯唯诺诺,除了“少说话、多磕头”就没别的本事。事实并非如此。

曹振镛当官长达52年,年届80岁才退休,在清代官宦岁月之长,无人能比。并且,他的仕途自始至终,就如一马平川,一江春水,步步高升,无灾无难,单靠“少说话、多磕头”恐怕难以做到。

公元1782年(乾隆46年),27岁的曹振镛考取进士,并得到重用。不久又任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到了道光朝,他再升一级,任武英殿大学士,成为道光的心腹之臣,曾代理皇帝事务三个月。

嘉庆皇帝出巡,曹振镛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处理政务,代君三月,歙县民间至今能听到“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这句俗谚。曹振镛三次当学政,主持乡试、会试各四次,都能尽心尽力;阅评考卷能守法遵纪,不淹没博学有才之士;对到金殿面试的考生,必预先一一校阅考卷,工作一丝不苟,不出差错。曹振镛还有一个十分出名的学生,名叫林则徐。

当然,如果光从才学方面来评判,曹振镛似乎并不突出。真正让他步步高升、一生顺畅的,可能还数他的心胸。他的一生,对名利看得开,看得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放得下,这反而令他获得了更多。比如,那时的官,都流行贪,可曹振镛一生无贪念,他历任三朝宰相,从没查出有贪污行为。

曹振镛是盐商子弟,祖上以盐业起家,有一批亲属是扬州盐商,世代享有特权,是曹氏家族的命根子。两江总督陶澍提出盐政改革,取消商盐垄断权,实行凡纳税皆可贩盐的盐票法。这一改革,严重损害了盐商的利益,也损害了曹振镛亲属的利益。亲属纷纷投诉到曹振镛那里,曹振镛却毫不在乎地说:“焉有饿死之宰相家?”他能把祖传的家族利益放在一边,支持盐政改革,这种能够放下的气度,非一般人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