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的故事 成王败寇

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的故事:元朝末年,群雄逐鹿,争夺天下,各路兴师之军互相吞并,最后只剩下两支势均力敌的部队:一支是以陈友谅为首的队伍,占据着以江州(九江)为中心的湖广、江西等广大区域,国号大汉;另一支是以朱元璋为首的部队,占据着以集庆(今南京)为中心的江苏、安徽一带的广大地域,国号西吴。两支队伍为了争夺天下,在长江中下游多次进行过交战。

元代至正24年(1364)4月1日,陈友谅亲率60万人马乘艨艟巨舰围攻洪都(南昌),朱元璋亲率20万军队前来解围。陈友谅操转船头迎战朱元璋,两军相遇于鄱阳湖上的康郎山,一场震撼古今的鏖战展开了。

两军兵力悬殊。陈友谅兵多舰巨,他指挥的五千艘艨艟巨大无比,船楼分上中下三层,中间置走马棚,船楼上下的人说话互相听不见,每层船楼有无数房舱,如同大厅。船身铁皮包裹,红漆涂饰,远远看去,犹如一片红色的城廓。朱元璋不仅人马少40万,而且战船多是小舢板,声势不壮。

朱元璋率部在康郎山驻扎已毕,亲率诸将观察敌阵,见陈友谅战舰首尾衔接,桅樯林立,冷笑一声说:“陈友谅在军事上犯了一个大错误,当年曹操在赤壁就吃了这个大亏,你们看,他们战舰首尾相接,我若用火攻,顷刻之间,叫他们化为一片火海。”众将都说主公言之有理。

第二天,朱元璋将队伍分成11支小分队,每船满载火器弓驽,向三江口的汉军发起攻击。朱元璋在这里也有失误,时值盛暑七月,风平浪息,纵用火攻,没有风助火威,不能发挥火攻的作用。况且汉军战舰在山西南,须得东北风相助才能奏效,诸葛亮不能再世,此时哪来东北风呢?果然,开战以后,两军胶着一起,不但火攻发挥不了作用,而且朱军因船小,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特别是朱元璋乘坐的指挥船比一般战舰要大,白色桅杆非常醒目,陈友谅的骁将张定边率船队专攻这艘指挥船。汉军鼓噪呐喊:“乘白桅船的是朱元璋呀!别跑了朱和尚!” 这一喊。汉军的大小船只将朱元璋指挥的小分队围困个水泄不通。大将常遇春、俞通海等人率领的船队也被汉军冲散了。朱元璋身边只有左副指挥韩成和一些谋士及少量将士。

韩成当机立断,下令分队各船,将备用的石灰包打开,用水调和,将各船桅杆统纫刷白,白杆林立,分散了汉军的注意力。两军混战一阵。汉军又一阵呐喊:“穿红袍的是朱元璋,别跑了朱和尚!”汉军的船只又向朱元璋乘坐的指挥船围拢。

此时,朱元璋乘坐的指挥船被激浪推上了浅滩,无法开动,兵士下船,手推肩扛,无奈船体太大,推拉不动,眼看汉军不要掩杀上来。朱元璋仰天长叹:“真乃天亡我呀!”话音刚落,韩成将朱元璋拖进船仓,扒下红袍,穿在自己身上,向朱元璋拱手道:“主公保重,韩成我去了!”韩成威风凛凛站在船头,将陈友谅臭骂了一顿,投水而死。这时,汉军一片欢腾:“朱和尚死了,我们胜利了!”

汉军大将张定边正在船头洋洋得意,不料吴军大将常遇春从右边杀上前来,一箭将他射伤。主将受伤,汉军纷纷溃退,直到朱元璋重新站在船头指挥时,汉军才知刚才跳下去的是替死鬼。

尽管诸将拼死保住了朱元璋一条命,但吴军死伤惨重。仅将官就死了30多员。他登基以后,在康郎山建忠臣庙,塑供36位将军神像。市郊新港乡就有韩成庙,供韩成像,地方官府春秋二祭,此是后话不提。

朱元璋退回康郎山后,汉军尾后弃舟登山,象潮水般涌上山来,活捉朱元璋。此时,朱元璋已脱下红袍,换上绿袍。汉军中又一阵呐喊:“穿绿袍的是朱元璋,别跑了朱和尚。”

时值黄昏,朱元璋精疲力竭,躺在一棵古槐树下喘息。汉军的箭翎飒飒地从他耳边射过。他迅速把绿袍脱下,披在槐树上,身穿卒服,混在乱军中逃命。第二天,陈友谅派人到槐树下,收拾朱元璋的尸首,只见一件绿袍被无数只箭钉在古槐上。陈友谅命士兵将古槐砍去一截,以雪愤恨。朱元璋登基后则封这棵救命槐为“将军槐”,民间称为“槐树将军”。

第二天,朱元璋又出现在指挥船上,陈友谅大惊,不仅朱元璋未死,反伤了大将张定边,不禁长叹一声:“常遇春一出,我军将无能与之相敌也!”他的胞弟陈友仁大叫说:“哥哥,不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待小弟将常遇春捉来献大哥!”

陈友仁亲麾五百只艨艟巨舰围攻常遇春。常遇春将船队化整为零,分头进击,并派20名敢死队分乘七只小船,船内装满硫磺、火药、船头尾置数位身戴盔甲的稻草人,快速向陈友仁船队推进。陈友仁的战舰太大,又以铁索相连,加之时值秋季,湖水落浅,洲滩众多,尾大不掉,行动不便,貌似排水倒海,实际处于被动挨打地步。当常遇春派出的七只小船向汉军战舰推进时,汉军箭如飞蝗,稻草人安然不动,待小船靠近巨舰时,20名敢死队员潜出水面,跳进船仓,将点燃的火把和硫磺、火药向巨舰掷抛,霎时,陈友仁巨舰连环连成了一片火海。常遇春麾师掩杀,汉军被焚死溺死不计其数。陈友仁亦被活活烧死,半个鄱阳湖被血水染红。

船焚弟亡,陈友谅不胜悲悼,退保康山,坚守不出。忽报吴军行枢密院同知丁普郎带领随从来降。这个丁普郎原是陈友谅的部将,1360年朱元璋进军江州路过小孤山时,他投奔朱元璋,参加了鄱阳湖大战。陈友谅怒道:“反复无常之人,要他何用,将他射死。”张定边劝道“问明情况再杀不迟。”丁普郎进帐叩头说:“臣死不足惜,有紧急军情请陛下提防。水域天堑,硬攻不入,今夜常遇春将由梅溪嘴登陆,从后边劫寨。”陈友谅半信半疑,亲自部署兵力,向梅溪嘴包抄。二更时分,湖州苇丛中人影绰绰,鼓声大作,似有伏军。汉军一阵呐喊杀将过去,苇中却无一人,只有几十面旗帜在苇中飘扬,陈友谅发觉中了疑兵计,正要退兵,忽然后营起火,朱元璋大队人马从矶山杀来,陈友谅又一次损兵折将,大伤元气。

次日,朱元璋指挥舰队强攻康山水寨,7只熊熊燃烧的船只象游龙般向汉军巨舰冲去,当火药船接近陈友谅的船队时,风助火威,火仗风势,烈焰腾空,湖水尽赤,陈友谅的巨舰成了一片火海,60万人马损失大半,不得不由康山退守鞋山,又因缺少粮草,准备回到武昌,整饬人马,伺机再战。当陈友谅率领残兵败将行至安徽省宿松县的江口,见追兵渐远,不禁长吁一口气说:“刘基这牛鼻子老道倘若在此伏下一支队伍,我们就完蛋了。”语犹未了,一声炮响,从芦苇丛中驶出两只船队,朱元璋的两位部将郭英和廖永忠已持枪挺立船头。已成惊弓之鸟的陈友谅此时吓出一身冷汗,暗暗叫苦:“天亡我也”!当他从船舱内伸出头来准备指挥百十号船突围时,一支硬箭从他的左眼穿进,一直贯穿脑颅,当场毙命。张定边拼死护着陈友谅的尸体和陈友谅的次子陈理,突破重围,逃往武昌。至此,相持两个多月的鄱阳湖水战,以汉军60万人马全军覆没,陈友谅中流矢身亡而告终。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为了宣扬自己是真命天子,诸神相助,他在庐山建立了御碑亭、访仙亭,重建了天池寺,编造了周颠随军相助于海口、赤脚僧人送药至南京等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