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吴起 上马能打仗下马能治国的战国英才
吴起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风云人物,每到一处,都能起到强国安邦的作用。他在鲁国为将,击败强敌齐国,大获全胜;他到魏国统兵,使魏国迅速强大起来;辗转楚国为相,开疆拓土,邻国畏惧。
一、强国安邦的军政才能
吴起从小就喜欢排兵布阵,玩战争游戏,长大一点后,一心想着如何成就自身的功名。后来,他来到了每国,在孔子的得意高徒曾参门下学习,并在鲁国朝中做了个中层官员。公元前412年,齐国发兵进攻鲁国,鲁国组织抵抗,鲁国国王想用吴起为将,但因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对他有所怀疑。吴起在这突然降临的机会面前,自然是要好好把握的,毅然杀掉了自己的妻子,表示不倾向齐国,绝对忠诚于鲁国。鲁国国王被他这种赤诚感动,任命吴起为将军,率领军队与齐国作战。经过短暂的练兵,昊起以严于己而宽于人、与士卒同甘共苦的方式,赢得了士卒的爱戴,因而军士也都乐于效命。率军到达前线后,他没有立即同齐军开仗,而是用了缓兵之计,表示愿与齐军谈判,并以老弱兵士驻守中军,给对方造成一种鲁国国小兵弱、不敢打仗的假象,以求达到麻痹齐军将士,使齐军放松戒备的目的。这样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准备后,出其不意地以精壮之军突然向齐军大营发起猛攻,齐军仓促应战,一触即淡,伤亡过半,鲁军大获全胜。
战争的胜利虽然使吴起的才名鹊起,但却也结束了他在鲁国的政治生命。由于他的功勋,使得鲁王对他很是倚重,招致了鲁国其他朝臣的嫉妒和非议,他们纷纷在鲁王的面前说吴起的坏话。偏偏鲁王又是一个耳根软的人,倒吴的风吹多了,就起了作用,鲁王罢免了吴起。既然在鲁国已没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吴起听说魏文侯很贤明,又在励精图治,就来到了魏国。
魏文侯问大臣李悝说:“吴起这个人怎么样?”李悝说:“虽然他为了取得自身功名,有点不择手段,但真是个人才,用兵打仗,天下没人能比得上他。”魏文侯就任命吴起为将军,他率军攻打秦国,很快就攻克了五座城池。后来,魏文侯就任命他为西河(今陕西合阳)守将,抗拒强敌秦国和韩国。从公元前409年到公元前389年的二十年间,不断的攻城掠地,“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特别是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今陕西华阴)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己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大的诸侯国。
后来,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继位,吴起在魏国也受到了一些朝臣的攻击和国王的猜忌,便离开魏国,投奔楚国。当时楚国大权还掌握在旧贵族手里,他们飞扬跋扈,对上不拿国王当回事,对下残酷虐待普通民众,反对任何形式的改革。弄得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楚悼王为了富国强兵,下令求贤,实行变革。楚悼王早就听说吴起贤达,他一到楚国,便拜他为相国,主持变法。吴起首先废除了楚国世卿世禄制度,裁除无能的官员,疏远的公族一律除去族籍,规定凡是封君的子孙已传三代的,收回爵禄,把节省下来的钱用来训练军队,有力地打击了贵族*;其次吴起把民愤很大的贵族流放到边孤地区开荒,废除了他们原来分封的领地,进一步削弱了贵族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增加了国家的收入;最后“明法审令”,加强国王的权力,统一政令,使政权牢牢的掌握在国王手里,禁止贵族干涉、讨论国家的法令。这样,理顺了政治*后,楚国在短时间内迅速强盛起来,南面征服吞并了百越之地,北面灭亡了陈国、蔡国,气势使韩、赵、魏胆颤,他又率领军队向西征伐秦国,形成了诸侯都害怕楚国强大的局面。
二、超凡脱俗的远见卓识
还是在魏国的时候,一次。吴起与魏武侯一起坐船沿黄河顺流而下,船到黄河中游,武侯对吴起说:“这里的山河多么险固,多么美好壮丽,这是魏国的珍宝!”吴起却正色回答:“‘国家的稳固在于统治者的德业而不在山河的险固。从前,三苗国左边扼据洞庭湖,右边扼据鄱阳湖,但他们不修道德仁义,所以被夏毓灭掉了。夏桀的都城,左边是黄河,右边是华山,伊阙山在南边,羊肠道在北,但他不修德政,终于被商汤流放。商封的都城,左边是孟门山,右边是太行,背靠常山,南据黄河,不修德政,被周武王杀死。。由此可见,治国在德不在险,如果大王您不修德政,舟中的人都会成为您的敌人。”武侯听了后,沉思了一会说:“你说的有道理。”吴起不仅有这样的见识,在实际行动中,也始终是以威德治军治政的。
吴起认为,打仗靠的是士兵,只有士兵能打仗并愿意打仗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士兵的身体素质、军事技能及士气等对战争的胜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他在魏国时对士兵的挑选、训练和考核非常严格,录用后待遇也不错。凡考核及格者,免除其徭役,并赏给田宅。 这样,既提高了士兵训练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出一批英勇善战的战士。同时,昊起还改革了魏国军队的编制法,把身强力壮、善于近战的士兵编成一队;善于吃苦耐劳、长途跋涉的编在一起,这样就使每个士兵的优点都能充分的发挥。在治军中,吴起强调“进有重赏,退有重刑”,严明军纪,赏罚分明,深得将士的拥护。
吴起爱兵,非同一般。他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率,深人士兵队伍,和最下等、最辛苦的士兵一起生活,和普通士兵吃相同的饭菜,穿一样的衣服,晚上和士兵睡在一起,行军时不骑马,不乘车,背负干粮。坚持与士卒一起步行。吴起统率魏军攻打中山国时,有一个士兵身上长了毒疮,辗转呻吟,痛苦不堪。吴起巡营时发现后,毫不犹豫地跪下身子,把这个士兵身上毒疮中的脓血一口一口地吸吮出来,解除了他的痛苦。
同时,吴起还深明大义。由于他防守西河,为魏国开疆拓土,又爱护士兵,赏罚分明,所以在国内威信很高。魏文侯去世后,国内选任相国,很多人都看好吴起,可是最后却任命田文(魏贵戚重臣)为相。吴起很不高兴,找到田文说:“请你和我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可以。”吴起说:“统领三军,使士卒乐于为国牺牲,敌国不敢图谋进攻我们,你比我怎样?”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说:“管理各级官员,爱护人民,使财力充裕,你比我怎样?”田文说:“我不如你。”昊起说:“镇守西河地区,使秦军不敢向东扩张,韩国和赵国都遵从我们,你比我怎样?”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说:“这三方面,你都不如我,而你的职位都比我高,这是为什么?”田文说:“国君年少,全国忧虑,大臣没有诚心归服,百姓还不信赖,在这个时候,是由你来当相国合适呢?还是由我来任合适呢?”吴起沉默了很久,然后说:“应该由你来任相。”大丈夫做事,不平则鸣,而又能深明大义,虽觉不公但能忠实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后来是由于受到国王的猜忌和大臣的排挤才不得不离开的),这也是吴起在当世赢得名声、后世受人尊敬的原因所在。
吴起不仅具有远见卓识,还特别重视士兵的作用,强调军事技术和士兵素质的训练,强调军令军纪官兵一致。这是吴起军事思想中很有价值的部分,也是吴起在战争中能够赢得将士的信任,誓死效忠,最终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