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知识 冬季最养生的3大洗澡方法

目录:

第一章:健康小知识 冬季最养生的3大洗澡方法

第二章:冬季驱寒保暖泡泡澡 洗澡养生谨记8点

第三章:冬季泡温泉养生有哪些学问?

寒冷的冬天最舒服的事就是下班后泡一个热乎乎的热水澡或者洗次温泉,不仅能驱除一天的疲劳还能起到养生保健的功效哦~不过,洗澡也不是随便冲冲就行的,正确的洗澡方法才能达到养生的效果,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健康小知识 最养生的3大洗澡方法

洗澡,也叫沐浴。在中国,洗澡是一件大事,自古就有沐浴而朝,斋戒沐浴以祀上的说法。其实洗澡并不只是清洁身体,同时也是一种运动。

热水浴——消除机体疲劳

案例:日本人把洗热水澡称作“汤浴”,也叫“泡汤”,常常阖家老小一起“泡”。 置身洗浴池中,身后40℃的水由石槽中汩汩注入,身心的疲惫顿消。

点评:疲劳跟人体血液中乳酸的浓度有一定关系,洗温水浴可以加快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分解乳酸的速度,消除疲劳。泡澡20分钟相当于慢跑500米,因此,洗澡也有健身的功效。

但温水浴水温不是越高越好,否则出汗过多易导致虚脱,应控制水温在38℃左右。

冷水浴——增强抗寒能力

案例:*的老师徐特立先生历经人生沧桑,却仍享92岁的高寿,其中冷水浴功不可没,被其称为“革命者的战斗”。徐老起床后先用冷水擦头面,再擦颈、胸背部,每次擦到皮肤发红发热为止。不论是春、夏、秋和严冬腊月,从不改变。

点评:冷水浴可提高人体抗寒能力,锻炼血管弹性,是一个“血管体操”。需要提醒的是,冷水浴有一个适应过程,如果一直洗热水澡,突然洗冷水澡,不仅无益反而会得病。

热冷水浴——保持血管弹性

案例:马寅初先生是我国着名的人口学家、教育学家和经济学家,原北京大学名誉校长,也是活到了101岁的老寿星。早年在美国求学时体质孱弱,后来有幸结识了一位93岁但仍鹤发童颜的医生。这位医生告诉他,自己健体强身的秘诀:热冷水浴。先洗一刻钟的热水澡,让周身经络通畅,然后擦干身体,休息数分钟,再迅速进行几分钟的冷水浴。自从应用这种锻炼方法,马寅初身体一直非常健康,连感冒都很少得。

点评:冷热水浴可使血管一张一弛,热胀冷缩,保持血管弹性,这对维持血压正常,防止发生心血管疾病,很有好处。

小贴士:

1、在沐浴前后,应当适量饮水,这样可以促进体液循环,排除体内的毒素。

2、沐浴时水温不宜过高,泡浴水温最好维持在40摄氏度上下,单次入浴时间控制在15分钟为佳。最好别超过20分钟,时间过长容易使皮肤皱缩、干燥,老年人尤其需要注意。

3、最佳的沐浴时间一般在下午3点到晚上9点之间,更有利于肌肤的放松和调整。

4、使用磨砂沐浴产品可以帮助去除皮肤上的死皮,不过力气不要太大,此类产品也不宜每日使用,每周2~3次足矣。

5、沐浴后的保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沐浴乳可以帮助锁定身体的水分,令肌肤更加有光彩。

冬季驱寒保暖泡泡澡 洗澡养生谨记8点

洗澡并不只是清洁身体的小事,也算得上一种运动,暗藏着许多养生祛病的小技巧。如果洗澡时有针对性地多花点心思,就能达到防病养生的功效。

一、饭前30分钟冲洗肚子增强食欲

胃口不好、食欲不振的人可有意识地在饭前30分钟洗澡,用热水刺激胃部,待身体暖和后,再用温水在胸口周围喷水,每冲5秒休息1分钟,重复5次;

如果有浴缸,可以先在热水中泡一会,同时进行腹式呼吸,从鼻子吸气,让腹部鼓起,然后从口吐气,再用稍温的水冲冲腹部,这种交替刺激能促进胃液分泌,提高食欲。

胃酸过多、胃溃疡者,在热水中浸泡3~4分钟,可控制胃酸分泌。

二、冲洗疼痛部位可逐渐打通血淤

对于风寒、血淤造成的慢性肌肉损伤、局部僵硬疼痛等问题,也可用洗澡疗法。淋浴时以40℃的热水在疼痛部位喷上10分钟左右,特别是容易疼痛的如头、肩和腰等部位,可以边冲边做舒展运动、前后左右转动,可逐渐打通血淤,促进血液循环。

因提重物或受撞击而闪了腰的人,伤后不宜马上洗澡,否则会加剧疼痛。应于疼痛缓解后,在40度的热水中泡10~20分钟,有助于消炎止痛。

三、洗澡时大口呼吸 缓解便秘

每到季节变换、劳累时,不少人都容易出现功能性便秘的症状。除了日常的生活调理外,洗澡时可以用手掌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同时腹部一鼓一收地大口呼吸,并重点淋浴腹部,可增进气血流动,加强血液循环,有缓解便秘和防治痔疮的效果。

对于神经性便秘的患者,可沿着肠部用40度的热水冲3分钟左右,再用25度的温水冲10秒钟,反复5次左右。

四、热水里加生姜 祛除寒气

许多女性及体寒的人在冬季经常会全身发冷,手脚容易冰冷、麻木。这类人群在淋浴时,可先用40℃的热水冲浴肩部和膝盖以下,边洗边做肩部上下运动和脚部踏步运动,等充分暖身后,再用冷水冲10秒钟。

反复5遍,冷水和热水交替冲淋,血管一冷一热不断伸缩,以达到畅通血管的目的。

五、搓搓脸洗掉疲劳

由于面部分布着很多表情肌和敏感神经,偶尔搓一搓脸,人马上就神清气爽起来。

在洗澡时搓搓脸,热水能更好地刺激面部神经,在摩擦和水温双重作用下,面部血管遇热扩张变粗,血液循环加快,舒展表情肌,可促进新陈代谢,保持面部的紧实红润,长期坚持可防止面神经炎、视力减退。

六、按摩脚 缓解疲劳、浮肿

脚步沉重、浮肿多是因人体内“气”不畅,导致血液循环受阻造成的。而脚上神经密集,洗澡时重点刺激各部位反射区,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正常运作。

可以先用40度的热水从脚尖往脚背来回冲浴,然后针对性地冲脚踝和脚掌心部位各3分钟后,再用低温冷水冲同一地方约10秒钟;同时,脚部边冲边活动,重复数次后以达到刺激穴位、通畅气血的作用。

七、洗热水澡别饱食别空腹

饭后立即洗澡,会使消化道血流减少,妨碍食物消化和吸收,引起肠胃不适。此外,还容易造成心脏等部位供血不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而空腹会造成低血糖,易发生晕厥。洗澡时间应在饭后1小时左右;水温避免过高。

八、洗热水澡时间别太长

洗澡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泡澡时间过长,容易使人疲劳,引起心脏缺血、缺氧,还会造成头部血液供应相应减少,容易因脑缺血而发生意外。

所以,洗澡时间在30分钟以内为宜。心脑血管病人洗澡时最好不要把浴室门锁上,一旦发生危险,能够及时获救。

冬季泡温泉养生有哪些学问?

近年来,喜欢泡温泉的人越来越多。中医学认为,温泉性味多辛热,有温通经络、活畅气血,使人精神愉快等功效。天冷泡泡温泉特别舒服,但泡温泉也讲究学问,才能达到最佳保健效果。

并非热水都是“温泉”

目前各地大大小小的温泉很多,“假温泉”也很多。专家说,并非“一汪热水”就有保健作用。国家规定,含有一定浓度的矿物质(每升水含可溶性固体1克以上),含有特殊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氡等),以及含有一定量的化学成分(如铁、溴、氟等)的温泉,才对人体有医疗保健作用。

部分“假温泉”的水源是来自山泉水或者地下水,用这种水源烧开的温泉水或许还含有较丰富的矿物质,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当然也要分析水中矿物质的含量及成分。还有的酒店只是单纯把自来水烧开当作温泉水,这类的假温泉没有保健作用,只是泡温水澡,顶多能舒解压力释放疲劳而已。

专家表示有4种办法可以区分真假温泉:第一,真温泉闻着有轻微的硫化氢味,也就是臭鸡蛋味;第二,真的温泉水在身上有滑腻的感觉;第三,人泡在真温泉里,能感到有比较明显的浮力;第四,手指泡在真温泉水里皮肤不会发皱。

并非泡得越久越好

专家说,泡温泉的时间不宜过长。泡的时间能多长要看水的温度。34℃~36℃是微温浴,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能平缓情绪;37℃~38℃是温浴,能缓解血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神经紧张;39℃~42℃是高温浴,能改善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泡温泉的时间以每次10~20分钟为宜,若是34℃~36℃的微温浴,时间可稍长些,高温浴则绝不宜时间长,应以机体微微出汗然为宜,尤其冬天不能大汗淋漓。

寒冷的冬季,如果从温度较低的空气中骤然浸入泉水里,一般很难适应。所以要先用手或脚试探水温是否合适,再进入温泉泳池,并注意从低温泉到高温泉,逐步适应温泉水温。

因温泉成分不同,泡的时间长短亦有差异。如果温泉的主要成分为碳酸,为防止吸入过多的碳酸气,引起不良反应,应隔日进浴一次或连浴两日休息一日,每次泡8~15分钟。当在泉水中感觉口干、胸闷时,就得上池边歇歇,或喝点饮料补充水分。

并非所有感冒泡泡就好

温泉的种类很多,不同的泡浴方式也会影响其功效。专家说,瀑布浴可活络筋骨、减轻酸痛;坐浴可消除疲劳;冷热泉交替的方式可加速放松全身,故常有人在温泉和冷水之间轮换交替。

应注意的是,泡热水之后再泡冷水这种做法对于血管硬化或血管瘤的人群是绝对禁止的,尤其温度相差太多的话,不宜在短时间内相继浸泡,这种做法对于体质虚弱者更易造成感冒。由于在热水浸泡的过程中血管扩张、毛孔舒张,容易造成寒邪乘虚入里。此外,这样做易引起人体血管的骤然扩张或收缩,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者慎用。

许多人认为,如果感冒了,利用温泉的温度可以帮助康复,专家认为,如果感冒的症状为身寒、鼻塞流清涕等,泡温泉确实有一定的康复作用;但如果还有神疲乏力、气短、动则气喘等症状,则属于气虚感冒,并不适合泡温泉。

其次,露天温泉虽浪漫但不如室内温泉健康安全。一方面,身体泡在温泉里,头面部因为体温升高而毛孔打开,冷风吹来,极易受寒;另一方面,泡完之后身体发热往往不注意保暖,从露天汤池走到室内更衣必然有段距离,冬天寒邪凶猛,很多人就是这时埋下疾病祸根。

还有些人,泡完之后觉得浑身发热,就穿着泳衣到处逛,或坐在岸上聊天,冷风吹来浑然不觉,等到感觉凉时已经寒气入侵,很容易感冒,而且心脏在这种冷热交替刺激下也要承受更大的压力。

结语:冬天洗澡、泡温泉是一件最惬意的事,更何况还能给健康带来莫大的好处,因此大家不妨多泡泡澡、偶尔也洗洗温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