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在莱比锡战役中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莱比锡战役是影响欧洲命运的一次战役,甚至有些人认为这是一场民族之战,这么说到底有没有道理呢?为什么把莱比锡战役称为民族之战?
当年发生在莱比锡城下的旷世大战,其中一方是俄国、奥地利、普鲁士组成的反法同盟,另一方是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如果法军获胜胜利,欧洲将在法兰西的铁蹄下进行统一。如果拿破仑战败,欧洲将回到以往的格局。两军的对抗没有明显的民族性,那么为什么把莱比锡战役称为民族之战呢?
法国大革命后,法国进行了统一,由于外国封建*的干涉,企图扼杀革命。一开始法国对外战争是防御性质的,是正义的战争。但后来拿破仑的野心膨胀,对其他国家进行侵略战争,被侵略国家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随着莱比锡战役中法国战败,被法国压迫的国家才得到解放,这些国家已经回不到古代王朝,就在民族主义刺激下变成了主权国家。1813年欧洲各国第六次组成反法同盟,拿破仑率领40万人和联军作战,不料却在莱比锡战役中被打败,其各附庸的小邦国乘机摆脱了法国统治。这次战役不仅对局部历史有影响,而且影响了整个世界,这次战役决定了欧洲近代史是单一的还是多元的。深刻影响了今后世界格局的形成,近代是属于欧洲的时代,欧洲的命运对世界影响巨大。这就是为什么把莱比锡战役称为民族之战的原因。
拿破仑在莱比锡战役中为什么会失败
拿破仑在莱比锡战役中为什么会失败这一问题在史学界曾引起广泛的研究。研究拿破仑在莱比锡战役中为什么会失败这个问题要从多方面考虑,客观全面的了解事实。从广义的来讲,拿破仑在他刚刚执政就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虽然是在侵略扩张增加领土,但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在那个时代是有进步意义的,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依然是各国的封建王朝和他们生存的封建*,推翻和打击他们是被压迫的人民所欢迎的。
拿破仑执政后期,当他成功的征服欧洲,成为一代霸主之后,这时法国进行的战争,早已经不能为欧洲各国人民解除封建统治的枷锁,给他们带去的是战争的痛苦,这个时候已经获得解放的人,不会允许法国来统治他们,反对拿破仑把战争加在本国身上。所以拿破仑后期发动的战争与大部分人的利益相冲突,遭到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反对。各国的统治集团为了维护统治,在和拿破仑战败后,也实行了一些改革,利用人民反对法国霸权的情绪,煽动人民发动反抗法军的起义。
法军就这样在和充满了敌意的国家对抗,缺乏广泛的帮助,情报滞后,人员常常受到偷袭,补给越来越难。法军中的外籍士兵,出现过很多次的阵前哗变。这些所有的事情,给法军的士气造成非常坏的打击。这就是拿破仑在莱比锡战役中为什么会失败原因。
莱比锡战役评价
莱比锡战役发生于一八一三年,此战以法国战败而结束,那么世人对莱比锡战役评价如何呢?
文献中莱比锡战役评价指出那时联军的兵力急剧增加,进行过多次、多战线的作战,这种复杂局面让拿破仑难以做到指挥若定。这时候他的将军们却又不能主动指挥。拿破仑四处游走做出各种命令,这常让法军进入被动局面。拿破仑曾口头命令艾尔斯特河上增设桥梁,可是总参谋长贝尔蒂埃的想法是没有书面命令不能进行,因此并没有架桥,这导致法军在撤退时只有一座桥,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莱比锡战役评价中包括对两军将领的评价。包岑战役中内伊迂回,比拿破仑预计的时间提前一个小时,但是没有得到进一步沟通,就一直停滞,等到命令到达已经贻误时机进入被动局面。联军取得胜利,一是由于兵力的优势,二是战术灵活。专门打击法军其他将军率领的队伍,避免同拿破仑作战。抓住法军指挥的弱点,联军行动非常小心,谨慎迟缓,在联军阵营中,普军大将布吕歇尔大胆的行动对联军起了刺激作用。他渡过易北河与北路军团会师,从西北迂回到法军侧后,配合了波希米亚军团形成包围的形势,从而获得战场上的主动权。莱比锡战役意义重大,打破了拿破仑独霸欧洲的企图,更是完成了反法联盟的任务,此战之后拿破仑帝国走向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