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陈庆之:以七千对百万毫发无伤 创战争神话
南北朝是一个征战频繁的时代,也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在这众多的名将中,陈庆之是一颗耀眼的将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一、中年出阵,大器晚成
陈庆之自幼就是梁武帝萧衍的随从,从身份上来说属于书童一类。萧衍是个棋迷,常常喜欢通宵下棋,其他的侍从都睡着了,只有陈庆之随叫随到,保持清醒,并在棋局上有着一眼即能看穿对方破绽或疏漏的天赋,于是萧衍对这位少年侍从也就格外赏识。
公元501年,萧衍趁南齐政权皇族内乱、骨肉相残的机会攻入建康(今南京),杀掉南齐末代皇帝萧宝卷,自立为帝,建立梁朝。任命当时年仅十八岁的陈庆之为掌管文书的主书,陈庆之在任上虽然尽职尽责,但并不甘心在这个文职的位置上长守下去,总是将自己所得的资财分给周围将士,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在疆场上为朝廷效力。但他毕竟是个出身寒门的庶族,在那个重视门第出身的时代,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并不容易,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一直在默默的努力。二十几年过去了,机会终于降临了。
公元525年正月,北魏的徐州刺史元法僧*不成,在彭城(今江苏徐州)投降梁朝,并请求梁武帝派兵接应。梁武帝以陈庆之为武威将军,与胡龙牙、成景俊率梁军前去接应。这是陈庆之生平第一次领军,已经是四十一岁了,作为这位名将的初战,他顺利完成了任务。回军后。被提升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并率两千人护送豫章王萧综进入已经收归梁朝的彭城驻守。北魏方面不甘心就此而罢手。五月,派出安丰王元延明、临淮王元或率兵两万,阻止前来接收彭城的梁军。元延明派手下将领丘大千构筑营垒,以图切断梁军的进兵路线。可是这个营垒在陈庆之的攻击下很快就覆没了,史书上对这一段记载很简略,说陈庆之带兵来到阵前,只一通战鼓便将敌人完全击演了。大军顺利进抵彭城。
但这时候却出了问题。因为豫章王萧综一直觉得自己是南齐末代皇帝萧宝卷的儿子,虽然梁武帝萧衍封他为王,但心里总是不对劲。现在来到了两国边境,眼下离北魏军队那么近,萧宝卷的弟弟萧宝寅又在那边为官,自己干脆也去投奔算了。于是,在一天晚上扔下军队自个儿投到北魏去了。到第二天早晨。梁军遍寻萧综不见,却听见魏军在城外喊:“你们的豫章王昨夜已经投奔过来了,现在我们的军中,你们快投降吧!”主帅投敌,没人主事,军中自然大乱,军士全都溃散而逃。魏军随后紧追,梁军损失十之七八,只有陈庆之所部安然退回。
526年,梁朝的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让陈庆之假节(就是最高代理的意思),并且负责全部军事行动。北魏的豫州刺史(管辖寿县及周围地区的主官)李宪派他的儿子李长钧筑城两座(这种临时筑起来的城类似于要塞或堡垒,作为防守据点效果非常好),来抵御梁军的攻击。陈庆之率部到达后便展开了进攻,两座城很快便被攻下。梁军继续进逼,最后迫使豫州刺史李宪不得不举白旗投降,陈庆之随即占领了寿春城。这一系列战斗,梁朝总共得到了寿春地区大约五十二个城镇,豫州大部分归入南朝的统治区,陈庆之也因此被进封为关中侯。
至此,陈庆之以中年出阵,一系列战斗使他完成了由一般将领向名将的过渡,接下来更要大展身手了。
二、率兵北伐,创造战争神话
公元527年十月,陈庆之与领军将军曹仲宗联合进攻北魏涡阳(今安徽蒙城),北魏派遣征南将军常山王元昭等率马步军十五万来援,其先锋部队到达距城四十里的驼涧。陈庆之意欲前往迎战,当时作为曹仲宗副手的参军韦放认为北魏的前锋部队必定是精锐的骑兵部队,如果战胜了,不足以为功,若失利,则会影响整个军队的士气,他还引用了一通兵法上所谓的以逸待劳的道理,劝陈庆之不要出击。但陈庆之却不这样认为,他非常自信的说道:“北魏的军队远道而来,都已经非常疲惫了,离开我们的距离又比较远,肯定不会想到我们会主动去攻击他们,他们没有防备肯定会被我们击败。大军没有完成集结便已败给我们,也必会挫伤他们的锐气。而且我听说北魏军队驻扎之处,林木丰盛,他们夜里必定不敢出来巡视。如果你们再有疑惑的话,那么我一个人率军去攻击他们。”话虽是这样说,但曹仲宗和韦放还是觉得冒险。于是陈庆之便独自率靡下轻骑二百多人长途奔袭,连夜一举击破北魏的先锋部队,使得当时北魏援军士气大跌,人人震恐,援军部队停滞不前。值此良机,陈庆之回到营寨马上和大部队一起连夜将部队开至涡阳城下,与北魏军对峙。
但毕竟魏军的实力雄厚,这场围攻涡阳的战役竟由春至冬,打成了消耗战。期间大大小小打了数百仗,双方军队的士气都已经衰竭了,而北魏的援军一再在梁军的后方筑起营垒,不断威胁着梁军的补给线。有仲宗和韦放等唯恐腹背受敌,于是计划撤军,陈庆之得知后拿着梁武帝赐给他的节仗(即假节身份的象征,这种节杖在外可代表皇帝本人),在军门前大声说:“我们大家当初一起来到这个地方,经历了一年时光,耗费了国家大量的物资和金钱。但现在大部分军队却没有了斗志,只是在谋划退缩以求保全,这何以报效国家呢?兵法上说,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们大家应该同心协力,共同对敌,可你们却在商议班师退却,我手上有皇上的密旨,今日如果有谁敢违反教令,我就依照密旨上的吩咐来行事。”曹仲宗等人被他这种气势所震慑,也被这种精神所感染,再也不提退兵的事,依从陈庆之的计划,由他全权指挥作战。
交战期间,北魏的部队为便于防守,筑起了十三座营垒。一天晚上,陈庆之在夜色掩护下,出动骑兵突袭魏军,连克四座营垒。涡阳城的守将王纬为陈庆之的勇毅所折服,请求归降。而剩下的九座营垒仍然兵力雄厚,防卫森严。陈庆之在投降的魏军中挑选三十多人予以释放,让他们回去,到魏军各营垒报告涡阳陷落的消息,以瓦解敌方士气,接着,又派军队擂鼓呐喊攻击。在梁军的凌厉攻势下,魏军剩下的九座营垒也先后溃败。梁军乘势追击,大败魏军,俘斩甚众,涡水为之断流。涡阳一战,魏军全军覆没,从此,北魏日渐衰落。梁武帝萧衍对陈庆之的这次指挥大加赞赏,亲自写了诏书称他是:“不是名将的后代,也不是豪族的门下,但是在这次战役中,深思熟虑,建立了白己的勋业,寒门变为朱门,使自己的勇名传诸史册,这正是大丈夫的本色!”
528年十月。北魏的朝廷因争夺帝位产生了内江,皇族之一的北海王元顾因此投奔到梁朝。梁武帝萧衍出于战略考虑决定出手援助北海王,命直合将军陈庆之(已是高级将领了)护卫北海王回到洛阳继承帝位。529年四月,陈庆之率兵乘北魏征讨邢杲起义军之际,攻占荥城(今河南商丘东),进逼梁国(今河南商丘),魏将丘大千率众七万分筑九城(营垒),以抵御梁军。陈庆之率军进攻,一日攻占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元颖遂于雎阳(今河南商丘南)城南称帝。授予陈庆之使节、任命他为镇北将军、护军、前军大都督。但当时陈庆之手下只有七千骑,当时魏境内兵力约有近百万之众,以七千对百万,但陈庆之毫无畏惧。他带着他的七千骑兵,从梁魏边境开始.在魏的领土内进击一百四十天,其间激战四十七次,水、陆、山地、城市攻坚作战全部都获得胜利,共攻陷了三十二座城池,击灭十万多兵力,击败击退约三十万兵力。对都城洛阳造成了极大的震撼,北魏朝廷不得不放弃洛阳,退至山西,洛阳就这样变成了一个空城。更让人吃惊的是陈庆之在占领洛阳后所率的七千骑几乎没有损伤。于是洛阳便有童谣说:“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因为当时陈庆之的部队都穿白衣,给敌方在心理上造成一种震撼,见到白袍就已经无心恋战了。
陈庆之占领洛阳达六十五天,后来由于孤军深入、元预掣肘、魏军开始大规模反扑等原因,只好向南撤退。北魏大将尔朱荣亲领三十万大军追击,但三天内打了十一仗,都被陈庆之击退。回撤到河南登封境内,在率部渡河时,突遇山洪暴发,陈庆之那身经百战的军队一下子死散无数。陈庆之因为亲自负责殿后,没有被洪水冲走,在当地僧人的帮助下剃度装扮成僧人,辗转逃回建康。这次攻魏作战虽以失败结束,但他以七千之众北伐,连克魏军,以少胜多,并进占洛阳等三十多城,创造了战争史上的神话。所以梁武帝在陈庆之回到建康后,仍封他为右卫将军,永兴侯。
陈庆之为人谨慎,每次奉诏,都要洗沐之后才拜受;生活俭朴,只穿素衣,而且不好丝竹;虽然身居要职,但爱护士卒,这也是他的部队战斗力强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