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帅*的另一面 也是玩阴谋手段的高手

给外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公子哥,不谙世事,其实不然,*也是一位政治高手,其在中原大战期间,未出一兵一卒,却赚个盆满钵满,名利双收。

那么,在中原大战期间,*都用了哪些手段呢?

汪蒋纷出重金,拉拢*

1930年3月,为争夺*统治权,汪精卫联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地方实力派发起挑战蒋介石南京**及**会议的内战,5月蒋介石宣布“平叛”,史称中原大战。

手握重兵的东北边防军司令*成为交战双方争取的对象。反蒋派于4月1日任命张为陆海空军副司令,9月反蒋派成立北平国民*后任命张为国府委员(共7人)、承诺*一半的部长职务为奉系人员担任,最后战事不利时又许诺将察、绥两省和平津地区让与东北军。

1930年6月21日,蒋介石也任命他为陆海空军副司令,许诺平津地区的军政、财权均归*掌握,黄河以北地区全由*节制,还任命*部于学忠为平津卫戍司令,王树常为河北省主席,王家桢为外交部次长,又以数千万元巨款收买。应蒋介石请求,英、法驻华公使也出面对张施加压力。

*在双方矛盾之初,于1930年3月1日发表《劝告蒋阎息争通电》,表示“邦家多难,非息争不足以图存”,声称自己中立并调停劝和。为表示中立,拥有东北兵工厂的*向交战双方都出售武器。但实际上*较为倾向蒋介石,张与蒋的代表张群、吴铁城、方本仁等很亲近,对阎、冯等人的代表则较为冷淡。不过由于奉系内部对是否介入中原大战以及帮助哪方有诸多分歧,*并未下定决心入关助蒋。

不到关键时候绝对不出手

随着中原战火日益扩大,交战双方都极力拉拢*。

1930年7月2日*以养病为由,避居葫芦岛一个多月。7月下旬,冯玉祥决定在陇海线发动总的攻势,以配合晋军夺取战略要地徐州。但由于阎军配合不好,冯军给养不足,未能如愿,南方桂军又中途受阻,回师湘桂边界。蒋介石趁机调动援军增强陇海线防务,反蒋力量处于劣势。当时*分析,如果蒋介石部队夺回济南,那么蒋在中原大战中将获胜的局势就基本明朗了。至此,*感到摊牌的时机已到。

1930年7月18日*密电张群:“弟拟暂不返省,刻已派车迎岳军(张群字岳军)兄来岛畅谈,耀(方本仁号耀庭)、铁(指吴铁城)两兄如能同来,尤所祈盼”。吴铁城、张群来岛后,*向他们表示:“蒋军如果夺回济南,就可以考虑出兵”,但仍不肯表示具体出兵时间。8月初,*从葫芦岛到北戴河,进一步观察时局变化,把握着出兵时机。8月中旬,蒋军攻取济南,反蒋联军出现无法挽回的败局。

*出兵助蒋

*感到出兵时机已到,1930年8月30日,他致电张作相、万福麟:“良于卅日返省,现有事待商,希即来沈为盼。”1930年8月30日,*返回沈阳。1930年9月10日,*在北陵主持召开东北最高会议。在会上*详细阐述了他决定出兵华北武装调停内战的原因。他指出:第一,东北地处边陲,日本窥伺已久,欲抵御日寇,必须国内统一,南京*是全国统一的*,支持了这个*方能保证国内的统一;第二,扩大会议内部派系多,分歧大,阎冯反复无常,不能成大事;第三,蒋介石亦系一阴谋野心家,对东北无特殊关系,如想搞垮东北会不择手段,为防止蒋介石继续分化东北军,只有从速实现全国统一,早停内战;第四,蒋军已攻下济南,“应实践对蒋的诺言”。*的精辟分析是经过数月冷静思考后得出的,其有理有据,使一向反对出兵的张作相也无话可说,与会者一致同意*的主张。应该说,*做出拥蒋入关的决定,既是维护自身所在的奉系集团的利益,又有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心的考虑。

*达到了人生顶点

1930年9月18日,*发出拥护*、呼吁和平的“巧电”,不失时机地出兵华北,10多天时间,东北军即完成了对平津地区的占领。10月15日,阎锡山、冯玉祥、汪精卫联电*,表示接受和平解决。随后,阎、冯联袂下野,晋军、西北军分别为张、蒋收编。

中原大战后,*成了赢家。张在中原大战胜负已分时入关,未受到任何损失,他却不仅在战争中靠卖军火和索要军费发了一笔财(张部一入关蒋即发开拔费500万元),还于战后获得了晋、冀、察、绥四省和平、津、青岛三市的地盘,整编后的晋军和西北军一部也归张指挥。政治上*还

获得了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的职位,成为蒋介石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其部下也有多人进入南京**。中原大战后的*,实力和声望达到了其人生的顶点。

为九一八爆发埋下隐患

但是,因为处理中原大战的善后事宜,*对东北事务的精力被分散;而且中原大战后入关的大批东北军没有回防,1931年*为了讨伐石友三又再度征调部分东北军精锐入关,导致了东三省兵力的进一步空虚。这些都给图谋东北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以可乘之机。

正好是*入关的一年之后的9月18日,日本少壮军人发动了九一八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