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著名军阀刘武周 李世民打败的第二支精锐骑兵
李渊建立唐朝后,面对的第一位挑战者,是拥有最精锐骑兵的薛举,而对抗薛举的,是李渊最出色的儿子李世民。第一次接触,李世民被薛举率领的骑兵突袭,全军覆没,行军总管也被俘虏了仨,狼狈逃回长安后,面对随时可能闯进长安的薛举父子,李渊做好了最坏的准备,然而薛举却意外的,死了没了薛举,李渊在怂恿李轨的同时,再次派儿子,和薛仁杲作战。吸取教训的李世民,坚定了防守反击策略,在对持了两个多月后,引诱薛仁杲赶赴浅水原决战,却带领精锐主力,迂回包抄,终于打败了陇右骑兵,唐朝开国以来的,第一场大型战役,以最后的胜利而告终。打败了薛仁杲,李渊肯定了李世民的军事指挥艺术,第二年,再次命令李世民平定刘武周*。
刘武周,祖籍河间景城,因为战乱的原因,父辈搬到了马邑,也就是现在的山西朔州,刘武周出生在这里,早年的经历和薛举,颇有几分相似,在大家族出生,家里有钱,个人呢,也十分喜欢舞刀弄枪,功夫好,豪侠。
起义前,刘武周也是公务员,不一样的是,老刘没有在自己的家乡参政,他去的,是京城,顶头上司,姓杨,叫杨义臣。
这位杨义臣也算是剿匪达人,杨是皇族赐姓,本来姓尉迟,他的父亲叫尉迟崇,和尉迟迥是亲戚,而且关系还挺近,属于至亲,杨坚剿灭尉迟迥的时候,杨义臣的父亲把自己关起来,以示避嫌。
等杨坚统一北境,为了显示对北周老臣的既往不咎,树立个典型,就把尉迟义臣,改名,成为杨义臣。
此后杨义臣一直是杨坚、杨广身边大将,南征北战。
继续讲刘武周,刘武周在杨义臣麾下,也是经历过三次高句丽战争的人物,打了这么久的仗,没死,军功肯定少不了,刘武周被封为校尉,远征结束后,返回家乡马邑,担任鹰扬府校尉。
这个鹰扬府就是汉朝时候的骠骑府,当时是府兵制下的基层主将,地位和汉朝时,差距比较明显。公元617年,刘武周先李渊一步,杀死太守王仁恭,得到马邑控制权,开放粮仓,招兵买马,自称太守,发动起义。为什么这帮人,起义前的第一件事,都是开放粮仓呢,因为战乱,男丁都去参军了,庄稼没人耕种,战争结束后,等男人回家了,没东西吃,额外再来点自然灾害什么的,很容易引起灾荒,吃不饱饭,当然得去找官府救济。官府中的粮仓属于公粮,太守也没权利私开,一个要吃,一个不给,矛盾就产生了,随着难民越积越多,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开放粮仓,不同的是,太守自己开,还是有人杀死太守后,再开。话说马邑的这位太守大人王仁恭,也是位大人物,原先在杨素手下当差,沙场宿将,后来因为杨玄感*,受到牵连,才来到的马邑,没想到,最后死在了部下的*之中。
刘武周在马邑*的时候,突厥已经开启了入侵中原的计划,他们利用军队马匹,不断的支援各地方起义部队,中原越乱,对于他们而言,越有机会,于是刘武周也开始了和突厥人的联络。
马邑本身就靠近边境,李渊还和王仁恭一起出兵,抵御过突厥,都算是老熟人了,刘武周在送出大量珍宝后,获得突厥兵的支持,打败雁门郡丞陈孝意以及虎贲将王智辩,乘胜夺取汾阳宫。
汾阳宫是杨广建立在山西宁武县附近的行宫,规模很大,刘武周占领汾阳宫后,把得到的珍宝、宫女,全都送给了突厥,换取战马和军队的支持,随后开始快速扩张。
当刘武周夺得雁门、楼烦、定襄等地盘后,突厥人承认了老刘的实力,册封为定杨可汗。
刘武周在山西闹的很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山西军区司令是李渊,当时他也准备闹起义,攻占长安,对于刘武周,没工夫搭理他,需要集中兵力向长安进发,只留下李元吉看守大本营。
公元619年,刘武周得到了一位重量级人物的加盟,他就是宋金刚。
宋金刚是河北人,长的人高马大,更难能可贵的是,宋金刚熟知兵法,打仗很有一套,在河北易县起义后,与魏刀儿结为同盟。
这魏刀儿外号历山飞,部队对外号称十万,被窦建德打败,收降部众后,宋金刚的部队也全军覆没,最后逃到了山西地界,成了刘武周的左膀右臂。
如果说,没有宋金刚之前的刘武周,只是凭借武力,强行占领地盘,过过皇帝的瘾,那么在拥有了宋金刚之后,才算正式加入,争夺天下的俱乐部,能进这俱乐部的,都是些牛人,李渊、李密、王世充等等。李密是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的瓦岗军,最后杀死翟让,成为龙头老大,但是在瓦岗内部,却留下了分裂的种子,而刘武周和宋金刚却避免了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刘武周很有自知之明,把军队的指挥权,全部交给宋金刚,同时还有自己的一半财产,并封他为宋王,另一方面,宋金刚也很识相,始终尊刘武周为可汗,更将自己的老婆,休掉,娶了刘武周的妹子做媳妇,成为一家人。政治联姻是当时最保险的结盟方式,宋金刚主政后,确定的作战方针就是:夺取太原,向南争霸天下。
他打败了并州总管李元吉、右仆射裴寂、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占据太原、晋州,攻陷龙门,山西全境除了西南外,都成了刘武周的*范围。
还是619年的11月,李渊派遣李世民讨伐刘武周,两大军事天才,终于开始了正面对抗。
农历的11月,山西龙门境内的黄河,已经冰封万里,李世民趁着这段时间,经龙门,过黄河,到达柏壁,也就是现在的山西新绛县西南一带,直面宋金刚。
经过薛举和薛仁杲的战役,李世民已经明白了防守的重要性,宋金刚以骑兵为主的部队,最大程度的将快攻发挥到了极致,宋金刚善攻,李世民善守,但是在对战之前,双方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粮食问题。
史书上记载,宋金刚的部队,粮草主要的解决方式,就是劫掠,以战养战,但是定襄等地方,是山西的粮食主产区,还有刘武周在后方的支援,前期受粮食困扰的,应该是李世民。
劳师远征,而且走的是,跨越黄河的捷径,粮草的运输就成了大问题,但是在史书上,并没有关于李世民缺粮的记载,结合小李子谋定而后动的个性,对于粮草,应该是有了更完美的解决方案。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李世民得到了山西世家大族的支持,右仆射裴寂就出生在山西大族河东裴氏,这是一个盘根了上千年的古老家族,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
“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
李世民本身也是门阀出生,血统要出色的多,出兵山西后,李世民就出台了各种政策,再加上裴寂在其中的带头作用,对比宋金刚这种,掺杂了突厥的外来户,山西本地大族集体倒戈,倾向李世民。
同时,李世民出台扶民政策,聚集附近百姓,辅助抵御宋金刚的攻击。
在三国时代,本地贵族对于治理地方的重要性,要征服土地,只有两条路,要么和贵族成为利益联盟,要么全灭贵族,重新建立次序,曹操就是为了摆脱袁绍这种超级豪门的控制,才出兵*徐州,希望建立新的根据地。
(隋末离曹操去世已经几百年了,还拿人家当年那点事来说,有点不厚道,只是举个栗子)
李世民得到大族支持后,并没有给宋金刚喘息的机会,虽然双方的攻防战各有胜负,但是宋金刚还有一个薄弱的环节,那就是他的盟友吕崇茂。
刘武周在马邑起义后,*逐渐扩大,李渊派遣的第一批剿匪部队,领头的,是裴寂,希望依靠裴氏家族强大的影响力,牵制刘武周,而裴寂的策略也很清楚,坚壁清野。
但是裴寂犯的错误,是没有顾忌百姓,或许是大家族的原因,公子哥总是很难理解,社会下层百姓的真实想法,而这,也是李世民难能可贵的地方。
刘武周的起义,代表的是下层人民的利益,所以最先得到老百姓的共鸣,而裴寂的坚壁清野,使老百姓的生活,更困难了,如果有人再煽动一下,很快就会成为一场暴动,在夏县,第一个煽动的人,就是吕崇茂。结果就是吕崇茂*成功,自封魏王,联络上刘武周,结为联盟。为什么吕崇茂,应该说夏县如此重要,因为夏县远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一个名字,叫安邑。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都城就在这里,战国时,魏国的都城,也在这里,在咸阳因为商鞅变崛起之前,安邑是整个中原最富裕的城市,也是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十二月,李渊命令永安王李孝基、工部尚书独孤怀恩、陕州总管于筠、内史侍郎唐俭等人带兵讨伐吕崇茂,此后宋金刚的尉迟恭、寻相,还有李世民的殷开山、秦叔宝,都聚集在这里,打的是你来我往,非常热闹。
战争打到这里,就必须依靠战场之外的策略了。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620年,李渊策反吕崇茂成功,尉迟恭被逼出夏县,宋金刚失去了最重要的粮食供应商。
同时,李世民由守转攻,没有留给宋金刚喘息的机会,终于在雀鼠谷,打败宋金刚主力,一举歼灭了宋金刚几万人的精锐,平定刘武周的战役,胜利了七八成,此后,李世民身先士卒,追击宋金刚。
在山西介休,宋金刚依托介休城,迎战李世民,小李子使用了,和薛仁杲同样的战术,利用主力牵制宋金刚,然后依靠玄甲军,迂回,从背侧突袭,将宋金刚的阵型打乱,而后,大军突击,打败了宋金刚。
刘武周和宋金刚,在兵败后,逃往突厥,最后被突厥人杀死,而手下大将尉迟恭,成为俘虏,投降了李世民,和秦叔宝成为中国传统门神的原型。
因为刘武周的覆灭,李唐王朝正式划清了和突厥人的界限,在打败薛举和刘武周之后,李唐王朝的地位,算是得到承认,边境安全了,夺取长安的后遗症也消除了,稳定大后方的李渊和他的儿子们,开始将目光瞄向了中原。
走出山西后,李渊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中原腹心,隋朝的东都,洛阳,在这里,李世民将打败两大军事集团,正式确认无敌军事统帅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