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第一良将一场败仗赔光国力选保住西北边疆
北宋武将一场败仗赔光国力,做一选择保住西北边疆曹彬是北宋初期的著名将领,号称“北宋第一良将”,生前备受宋太祖、太宗、真宗宠信,官职做到了武将所能做的*—检校太师、同平章事、枢密使,可谓身兼将相。死后他被赠中书令,追封济阳郡王,谥武惠,并配飨太祖庙庭,绝对是宋代武将中最风光的一位。但论起战绩,曹彬似乎并不那么出众。曹彬一生征战,主要参加的战争有灭后蜀、平南唐、伐契丹。灭后蜀时,他仅仅是东路军的都监,指挥作战方面还是以主将刘光毅为主。平南唐时,他倒是主将了,但也没干多少事,只是按照水文测绘人员樊若水的指导架设了长江浮桥,冲锋陷阵这种粗活都是潘美等人的事。
雍熙三年(986年)伐契丹就更差了,潘美等另两路军队势如破竹,而曹彬率领十余万主力,居然把粮道给弄丢了,结果进退失据,大败而归,自此彻底葬送了宋对辽的战略进攻能力。
曹彬打仗一般,但为人“仁敬和厚,在朝廷未尝忤旨,亦未尝言人过失”,是个拥护领导、团结同志的好好先生。那么仅靠人缘好,就能在雄才大略的宋太祖、心高气傲的宋太宗手下混得好吗?
当然不是,曹彬有很多优点,比如谦虚谨慎、廉洁爱民,不贪财、不居功等,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有一个技能,就是能洞察人心,想他人所想,可以说是个心理学专家,所以才能赢得大家的一致爱戴。在他的一生之中,几乎没有任何人的心思能逃得过他的慧眼。
平定南唐基本结束时,后主李煜率多位南唐大臣来到曹彬军营请罪,曹彬用贵宾的礼节接待他,请李煜回宫换装时,只派了几个骑兵等在宫门外。部下暗地对曹彬说:“李煜入宫如发生意外,那可怎么办?”曹彬笑着说:“李煜性格懦弱,不能决断,既然已经投降,一定不会自杀的。”
果然,李煜君臣收拾好后乖乖回来,曹彬也算功德圆满。副帅潘美预先向他庆贺升官,因为出征之前宋太祖就对他说:“胜了李煜以后,就任命你为使相。”曹彬却一笑了之,张口就是非常漂亮的套话:“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乎!”潘美听了很不开心,认为曹彬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在兄弟面前还说这种话!曹彬这才告诉他,太原(北汉国都)还未灭,皇帝是不会兑现承诺任命我为使相的。果然,他们胜利回朝之后,宋太祖对曹彬说:“本来要任命你为使相,但是北汉刘继元没有攻灭,暂且稍微等待一些时日。”听见这句话后,潘美偷看曹彬微笑。宋太祖发觉后,责问他为什么发笑,潘美不敢隐瞒,于是按实情回答,宋太祖也大笑起来,于是赐给曹彬20万钱。
一代词帝李煜也好,堂堂宋太祖也好,他们的小心思在曹彬眼里毫无秘密可言,那么精明的宋太宗又如何呢?
开宝九年(976年),太宗赵光义坐上了龙椅。新皇帝即位,当务之急就是要巩固自己的地位。特别是像宋太宗这样得位不正的君主,尤其迫切需要建立一番功业来树立自己的威信。国家大事无非军政两方面,政务权术方面,宋太宗显然游刃有余,大家都能认可,那么只有在军事上做点成绩吧!而且是太祖没能做到的事!
宋太宗即位以来,虽然顺利接管了漳、泉二州和吴越国,完全统一了南方,但那都是宋太祖打下的基础,不能算是他的功劳。宋太祖没能拿下的就是北汉了。北汉虽是弹丸小国,但不管是当年战无不胜的周世宗,还是后来横扫天下的宋太祖,都奈何不了区区北汉,即使这两个强人亲自率军攻击也没用。
心理学专家曹彬显然深刻了解宋太宗的心理活动。一次,宋太宗闲聊般地问:“当年周世宗以及我朝太祖皇帝,都曾经亲征太原,但都打不下来。这是什么原因?是城墙太高太厚,根本就不可能攻破吗?”
曹彬作为军方最高长官枢密使,对并不久远的战史当然非常熟悉,从容答道:“周世宗时,史彦超兵败石岭关,军心震恐,只能退兵;太祖时,屯兵的地点选在了甘草地里,军人水土不服拉肚子,所以也只好撤兵。”
“那我要举兵征讨北汉,你以为如何?”
曹彬的回答正中宋太宗下怀:“以我国精锐兵马,人心拥戴,征讨太原如同摧枯拉朽,没什么不可以的!”
宋太宗大喜,不顾宰相等人的反对,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亲征北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宋军总算拿下了太原。随后急功近利的宋太宗不顾师老兵疲,又率军顺势攻击契丹,众将虽然不愿去但也没人敢劝。当时的宋军是前朝打下的底子,将士战斗力都非常强,开始阶段的攻势也比较顺利,但随后在契丹名将的顽强反击下,宋军遭遇了高粱河大败,损失惨重,宋太宗也中箭落荒而逃。
曹彬当时支持宋太宗北伐,受到后世很多人的批评,好像高粱河之败是曹彬的错。其实曹彬的话虽然是迎合了皇帝,但也并不算离谱,和北汉相比,当时宋朝确实算得上国富兵强,而且即使曹彬反对,也不见得有用。宋太宗的能力如何暂且不论,但他“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只有曹彬敏锐地捕捉到了宋太宗的志向。任何人都不可能阻挡宋太宗去追求他的伟大梦想,因此心理学家曹彬选择了支持皇帝放手去干,甚至不惜委屈自己。雍熙三年,宋太宗集结30万大军分三路发动了对辽国的北伐战争。曹彬担任东路军主帅,指挥十余万大军作战。刚开始进展顺利,“败契丹于固安,破涿州,戎人来援,大破之于城南”。宋太宗接到战报却“颇讶彬进军之速,且忧契丹断粮道”。
曹彬大军顺利进占涿州(今河北涿州市),距幽州(今北京大兴区一带)仅百多里路,牢牢盯死幽州城内的辽国大将耶律休哥,使其不敢动弹,让其余两路宋军能顺利攻城略地,完美实现了作战意图。
但曹彬在涿州仅仅呆了十几天就突然撤退,原因是耶律休哥果然“如宋太宗所料”劫了他的粮道!随后曹彬退到雄州(今河北雄县),宋太宗闻讯大惊失色,忙命曹彬与另一部会合,配合潘美等部作战。但曹彬手下一大批悍将不服,要求再次进攻。曹彬只能率军再次向涿州前进。但路上遇到出击的耶律休哥,宋军打打走走,艰难地再次进入了涿州。随即曹彬就收到消息,辽国萧太后大军已在附近,随时可能扑向涿州!曹彬不得不再次退兵,结果在半路被耶律休哥的追兵击溃,损失惨重,直接导致整个雍熙北伐彻底失败。
雍熙北伐的失利使北宋全部家底一朝散尽,此后再也无力发动对辽国的战略进攻,完全转入了防御状态。丧师辱国的主要责任人曹彬违抗皇命,违反战场纪律,罪名深重。多位大臣上书,要求斩曹彬。但宋太宗仅仅把曹彬降级为右骁卫上将军,更在第二年再次提拔没有任何立功表现的曹彬为侍中、武宁军节度使,官复原职!
宋太宗真的这么好说话吗?其实在雍熙北伐的史书记载中,宋太宗善于运筹帷幄、洞察先机,坐在皇宫里就把所有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完全考虑清楚,而曹彬如同没头苍蝇,忽进忽退,没有听他的命令才会失败。那宋太宗为什么不严惩曹彬,反而在第二年又重新提拔他呢?其实可以这样猜想,实际上是宋太宗在遥控指挥,而曹彬只是严格执行命令而导致失败,失败后又主动替领导背黑锅。
心理学家曹彬为了维护皇帝的光辉形象,为了国内安定团结的局面,选择了忍辱负重,承担所有骂名和责任,这份苦心令人钦佩。
外人的心思曹彬能懂,自己家人当然就更了解了。曹彬临终时,推荐他七个儿子中的曹璨、曹玮担任将官。真宗问这二位能力如何,曹彬说曹玮能力更强。果然,曹璨、曹玮都为国家立下不少功劳,尤其是曹玮后来成为北宋一代名将,威震西北边疆。举贤不避亲,也算是曹彬为国家做的最后贡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