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历史事件 商朝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

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

从公元前1600年至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

中文名称:商朝

英文名称:Shang Dynasty

简称:殷

所属洲:亚洲

首都:商丘(前期)、安阳(后期)

主要城市:殷、亳、嚣、朝歌等

货币:贝币、贝蚌、铜贝

政治*:君主制

主要民族:华,夷,戎,狄,蛮

国土面积:约320万平方公里

存在时间:前17世纪—前11世纪

商朝君主

商太祖(商汤)

商懿王(仲壬)子庸

商太宗(太甲)子至

商昭王(沃丁)子绚

商宣王(太庚)子辩

商敬王(小甲)子高

商元王(雍己)子密

商中宗(太戊)子伷

商孝成王(仲丁)子庄

商思王(外壬)子发

商前平王(河亶甲)子整

商穆王(祖乙)子滕

商桓王(祖辛)子旦

商僖王(沃甲)子逾

商庄王(祖丁)子新

商顷王(南庚)子更

商悼王(阳甲)子和

商世祖(盘庚)子旬

商章王(小辛)子颂

商惠王(小乙)子敛

商高宗(武丁)子昭

商后平王(祖庚)子跃

商世宗(祖甲)子载

商甲宗(廪辛)子先

商康祖(庚丁)子嚣

商武祖(武乙)子瞿

商匡王(太丁)子托

商德王(帝乙)子羡

商纣王(商纣)子寿

商朝历史事件

商汤灭夏

夏王朝统治了大约四百多年,到了公元前16 世纪,国势日衰,*开始摇摇欲坠。夏朝最后一任君主夏桀即位后,统治更加残暴。商部落因为畜牧业发展得很快,到了夏朝末年,汤做了首领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商汤看到夏桀十分腐败,决心消灭夏朝。夏此时已是众叛亲离,而商汤领导有方,所以夏桀的军队很快被打败,桀也遭到了流放。于是,夏朝就被新建立的商朝代替了。

景亳之命

景亳之命是发生在商朝的历史事件。商汤回师西亳(今河南偃师西),与各方诸侯参共同召开了「景亳之命」大会, 会中表明自己是秉承天意征伐夏桀,目的是让百姓脱离暴政与苦难。商汤後来得到3000诸侯的拥护,取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伊尹放太甲

伊尹为商汤之右相,名挚,是商汤至太甲时期商朝的一位元老。太甲,商汤之孙。《史记.殷本纪》记载:「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这个伊尹放太甲的故事在《孟子》、《左传》等书中的记载与此基本相同,可见此故事内容在古代流传很广。不过《竹书纪年》记载的内容不同,其云:「仲壬崩,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也。伊尹即位,放太甲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按此说,则在商朝初年,统治集团内部曾发生了一次争夺王位的斗争。这里所记与传统说法完全不同。

伊尹辅政

伊尹名挚,夏末商初人,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贤相。伊尹出生于伊洛河流域的古代有莘国,即今洛阳市嵩县境内。他出身于奴隶家庭,父亲是奴隶主家的厨师,母亲为采桑养蚕的奴隶。

伊尹虽然出身低微,但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因为伊尹的父亲为奴隶主家用厨师,受其父的影响伊尹的烹调技术也很好,但他在当时主要从事于农耕,在农忙之余,伊尹潜心钻研治国之道,有很高的政治抱负。相传东部的商族*壮大以后,在商汤统治时期为图灭夏大业四处求贤,商汤曾先后三次聘请伊尹辅政,结果伊尹均没答应。过了一段时间商汤娶有辛氏之女为妻,伊尹以陪嫁奴隶身份来到了商汤身边,因其精通治国之术,且又勤奋好学,知识渊博,很快就得到了商汤的信任,在商部族中被任为重臣。他为商汤灭夏建立商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伊尹在得到商汤信任重用以后,有一次借着向汤讲论烹调技术的机会,劝汤成就一番大业,建立自己的盖世功名。在他的劝说下商汤灭夏的决心才一天天坚定,并采取宽以待人的政治策略整顿内政,与周边其它部族建立十分友好的关系,积极作灭商的准备工作。由于商族*一天天壮大,在周围诸方国中影响日隆,引起了夏桀的警惕,夏桀假意召汤入朝,并趁机*了商汤。一时间商部族群龙无首,十分混乱,灭夏大业深受影响。在此紧急关头尹以其聪明才干站出来稳定了商部族内部事务,并想出一救汤妙计。他下令在商部族中大量寻求美女珠宝,以此来讨好夏桀,让其放松对商族的警惕,同时又重金贿赂夏桀最信任的大臣赵粱,让他在夏桀面前为汤求情说好,最后成功地使夏桀放回了商汤。

为了辅佐商汤完成大业,伊尹还秘密进入夏都斟寻阝,观察夏桀的内部情况。他利用夏桀举兵讨伐外族之机,结交了已经失宠的桀妃妹喜,通过妹喜大量收集夏朝的内部机密,并将情报及时地报告给商汤,为商汤制定灭夏战略提供了巨大帮助。在商汤灭掉了夏朝的几个小方国之后,商汤以为灭夏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发动灭夏战争,之时,伊尹政治上非常清醒,建议商汤慢慢来,主张以不向夏桀纳贡之策考察夏朝诸方国的反应。当夏桀得知商汤竟敢不向夏朝交纳贡赋时,十分震怒,速召九夷之兵讨伐商族,谁知对夏桀的命令九夷之首领竟置若罔闻,没有任何反应。伊尹这时才告诉商汤“灭夏战争是时候啦”!并为商汤制定了周密的行军路线和作战计划,最终帮助商汤灭掉了夏朝。

商朝建立以后,伊尹为相,帮助商汤处理朝政。他向商汤主张“居上克明,为下克功”,强调“任官唯贤才,左右惟其人”,并常用夏桀暴虐无道导致政权灭亡的事实提醒商汤,在伊尹的辅佐下商汤才逐渐稳定了自己的统治。商汤死后,伊尹继续为相,先后辅佐了外丙、仲壬、太甲。据说太甲在统治时暴虐无道,*百姓,老臣伊尹为了教化他让其悔过自新,曾将太甲软禁于桐宫三年,最后又把他扶上王位。由此来看,伊尹这位洛阳人为商朝的创立和巩固起了多大的作用啊!

据说伊尹活丁一百多岁,到沃丁统治时才死去,死后葬于西毫,即今偃师市城西10公里处。后人非常尊崇伊尹,称他为中国第一贤相。

九世之乱

九世之乱是商朝自商王仲丁后,连续发生王位纷争,又屡次迁都,使王朝中衰、诸侯离叛的事件。这一动乱历经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九王,故名“九世之乱”。九世之乱延续近百年,直到盘庚迁殷后才最终结束。

盘庚迁殷

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这是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有一次发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搬家。

武丁中兴

武丁,商朝君主。后世称作高宗。传说名昭,为盘庚弟小乙之子。年幼时,武丁曾在外行役,与“小人”一起劳作,因而较了解“稼穑之艰难”。他即王位后,提拔傅说执政。傅说原为刑徒,被武丁发现,加以重用。

神道设教

因为真正能遵行神神圣旨意的圣人,神就会通过他启示(默示)自己的话语和真道,藉着与神同行的圣人(圣人之所以称为圣人,是因为他能遵行神的圣道),教训引导天下百姓,使人认识神的圣洁公义而无不屈服。

宗法制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贡纳制

分封制

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是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是为分封制。 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

井田制

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商时有文字记载,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而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酒池肉林

殷纣王是商朝的末代帝王,他整日胡作非为,不尽心朝政,是中国有名的暴君。为了惩罚那些反对他的人,他采取了很多的酷刑。他还轻信宠妃妲己的谗言,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

纣王的宠妃妲己心性狠毒,脾气乖戾,平时很少发笑。纣王为了讨她的欢心,想了许多办法,但妲己脸上难得有一丝笑容。有一天,纣王看见一只蚂蚁爬到了烧热的铜斗上,细小的蚁足被烙伤,不能继续爬行,只是在那里翻滚、挣扎,觉得很有趣,心想,如果人被火烙,那种痛苦挣扎的狼狈相一定更好看。于是,纣王就让人用铜制成方格,下面加上炭火,把铜格子烧得通红,让有罪的囚犯赤着双脚在上面行走,囚犯痛得惨叫不已,有的人就从格子上掉下来,落入火中被烧死。妲己看到这种情景,果然高兴得咧嘴大笑。纣王大喜,以后经常用铜格子烙人逗妲己发笑,凡有敢于议论他是非的人,一律绑在铜柱上,活活烙死。

不仅如此,纣王还大兴土木,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室。为了供自己玩乐,纣王还建造了宏伟的鹿台。鹿台高千尺,宽三里。按照姜子牙的预计,这个工程要完工需要三十五年,足见其工程之浩大。纣王命北伯崇侯虎监造鹿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历时两年四个月。三十五年的工程,仅用两年四个月便完工,纣王的搜刮民财之重,可见一斑。

纣王耗尽国力建成的鹿台,很是壮观。在鹿台的周围,是一色的白玉石雕。鹿台的柱石和亭台,皆是由玛瑙砌成。在鹿台的殿*,镶嵌着光彩夺目的明珠,夜晚,鹿台在明珠的光芒下如同白昼,壮丽绚烂。

纣王举动激怒了朝臣,但大家只是敢怒不敢言。有些大臣实在忍无可忍,就与纣王激烈争辩,指责纣无道,纣当即将他处死,并制成干尸示众。

纣王的庶兄微子不忍坐视国家灭亡,苦劝纣王也没有用,只好逃离王朝,隐居在民间。纣的叔父箕子对纣的暴政早有不满,他装成疯子,混在奴隶之中。纣发现后,命武士将其*。

纣王有一个臣子叫比干,是一位忠心的良臣。他看到纣王如此昏庸,心中十分着急,多次苦口婆心劝谏纣王改邪归正,为民多做好事。

有一次,纣王听信了妲己的话,下令杀害了无辜的梅伯,并要把梅伯剁成肉酱。比干知道此事后,急忙劝谏纣王,希望他不要听信妲己的谗言,错杀无辜,并说这样下去是要亡国的。比干一连几天极力劝谏纣王,引起了纣王的极大不满。纣王愤怒地嚷道:“我早就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我要把他杀了,取出心,解剖开来看个究竟!”纣王果真杀了比干,并挖出了他的心。

纣王的生活越来越糜烂了,他还下令用酒装肉池子,把各种动物的肉割成一大块一大块挂在树林里,这就是所谓的“酒池肉林”,以便一边游玩,一边随意吃喝。同时又叫祼体男女互相追逐嬉戏,生活靡烂荒淫至极。

纣王的暴行终于得到了报应,最后商朝就在他手里灭亡了!

成语“酒池肉林”就是从纣王的糜烂荒淫的生活引申出来的,形容荒淫腐化、极端奢侈的生活。

纣王小传

纣王,名辛,是商朝最后一位君主,是与夏末代王桀齐名的暴君。纣是商王帝乙的儿子,帝乙死后继位。他天资聪颖,思维敏捷,武艺高超,力大无穷,曾徒手和猛兽格斗。他多次攻伐东夷,俘获了大量奴隶,但对中原文化传播到淮河、长江流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纣王以荒淫残暴著称。他喜好饮酒,贪于女色。后宫佳丽中,最受宠的要算妲己了。纣王的种种暴虐,终于使他陷于众叛亲离、民怨沸腾的孤立境地,商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最后,纣王在鹿台*而死,商朝宣告灭亡。

羑里之囚

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年代说法不一,从公元前1130年到公元前1018年都有)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商朝灭亡。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名称:牧野之战

地点: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

时间:说法不一,从前1130年到前1018年都有

参战方:周联军:周、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商朝

结果:商朝战败,纣王自杀,商朝灭亡

参战方兵力:周联军4.5万人,商朝约17万人

伤亡情况:现代估计约两万人

主要指挥官:周武王、吕尚,帝辛

甲骨文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一般认为,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安阳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国都遗址“殷墟”的所在地。百余年来,当地通过考古发掘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已超过十万块。此外,在河南、陕西其他地区也有甲骨文出现,年代从商中期延续到春秋。

甲骨文的发现,促进了各国学者对中国上古史和古文字学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并开创了一门崭新的学科——甲骨学。

中文名:甲骨文

外文名: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又名:殷墟文字,殷契

发现地:安阳市殷墟

青铜器

青铜器(Bronze Ware)是由青铜(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因为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5000年至6000年前的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时期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中国青铜器之乡是陕西省宝鸡市,出土了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盘等五万余件青铜器。中国唯一的青铜器主题博物馆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中文名:青铜器

外文名: Bronze Ware

出现时间:5000年至6000年前

铸造范围: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等

最早发现地: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

食器:鼎 、鬲、甗、簋、簠、盨、敦、豆

酒器:爵、角、斝、觚、觯、兕觥、尊、卣、盉、方彝、勺 水器:罍、壶、盘、匜、瓿、盂

乐器:编铙、编钟、编镈

兵器: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