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无辜的官员,奏折写的长被朱元璋暴揍!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位草根皇帝,做过放牛娃,当过和尚,读书不多,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当他上皇帝后,面对大臣们写的奏折总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想法,生怕别人变着法的骂他!

有一次,朱元璋和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大将们聊天,有人就跟朱元璋说不能过分信任文臣,说文臣特别会讽刺人,就拿张士诚的名字拿来举例子,张士诚的名字就是文人给起的,《孟子》中说:士,诚小人也。这句话连起来是什么,士诚小人。这是在欺张读书不多,绕着弯骂他呢?

朱元璋听后,觉得这位大将说的话很有道理,自己不也是草根出生么?文化程度不是也很低么?对于那些大臣们,会不会存在轻视自己的想法呢?

朱元璋开始对大臣尤其是文人们的言谈和奏章特别留心,如果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劲,一个字:杀!他当过和尚,对“光”、“秃”、“僧”甚至相同相近的音非常敏感,红巾军一开始被骂作“贼”,“盗”,这两个相同或相近音,又倒霉了。可是文人或大臣们一开始并不知道朱皇帝有此“忌讳”,文章或奏章中带上这些音可就大祸临头了。哪怕是吉祥称颂的话也不行。

杭州府学徐一夔替杭州知府写的贺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这世作则”的吹捧。完了,有“光”,“生”僧也,“则”贼也,脑袋搬了家;

在明朝开国之初,有一位刑部侍郎名叫茹太素,洪武三年,乡举,上书称旨,授监察御史。六年擢四川按察使,以平允称。七年五月召为刑部侍郎!

刑部侍郎相当于想在的司法部副部长,在当时也是一位特别大的官了,洪武八年(1375),茹太素写了一个长达17000多字的奏折。朱元璋让中书郎王敏念,到6300字的时候,还没听出个所以然,日理万机的朱元璋怒不可遏,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命人打了茹太素一顿。

第二天又让王秘书接着念,从第16500字到结尾,茹太素提了五条工作建议,这些建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朱皇帝采纳了其中四条。

五条建议采纳了四条,可以看出来朱元璋对于这位司法机关的大佬说的话还是接纳的,之所以揍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奏折写的太罗嗦了!

就在狠揍茹太素之后,朱元璋命令制定了行政文书规范,“颁示中外,使言者陈得失,无繁文”。他自己也身体力行,现存朱元璋的许多重要指示,干脆就是口语,乡下老太太都能听得懂记得住,这在历代皇帝中极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