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让盗墓贼惦记的三大皇陵
中国历代帝王生前穷奢极欲,死后亦不愿节俭,把陵墓修葺徭盥生前住的宫殿还要豪华。汉武帝刘彻在位54年,修陵墓修了53年,厚葬成了中国丧葬文化的最典型特征。既然陵墓也有和皇宫一样多的宝贝,而皇宫里的宝物一般人也抢不了,那么盗墓贼自然盯上了这些满是宝贝的墓地。即使冒着满门抄斩、诛灭九族的危险也在所不惜。那么,众多帝王陵墓中,哪几座最值得盗墓者去冒险昵?换句话说,中国陪葬品最丰厚的帝王陵墓是哪几座呢?
纵观中国封建帝玉史,国力强大、疆壬辽阔、经济蠢荣、文明发展的几个大时代无非秦、汉、唐、元,而前3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在今天的陕西省境内,“长安”这个几朝古都的“西京”,其历史底蕴和文明遗存绝不亚于元明清时期崛起的北京。所以,无论是从占地面积、陵墓建制、陪葬品数量来讲最值得称道的3大陵墓——秦陵、茂陵、乾陵都在陕西也就不足为奇。
中国第一帝王陵墓一一秦始皇陵
始皇陵陪葬到底有多少,引天下无数“英雄豪杰”竞折腰?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东骊山北麓。透过骊山脚下高耸的陵冢,我们仿佛看到了陵墓主人秦始皇当年金戈铁马,一扫关东的豪迈。当年秦陵“坟高五十余丈”,折算成现代的高度为5米左右,占地56.2平方公里。这个巨大的工程,动用了近70万工匠,历时38年,耗费了国家税赋的三分乡一而建成。在两千年前,确实挑战了人类建筑力的极限。
关于秦陵陪葬品的数量,司马迁称,“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从秦陵的占地面积来看,其珍宝的价值和数量无法估量。在我们第一次进入秦陵的时候,就看到了那个巨大的以珠玉和翡翠装饰的棺椁。一副棺材就这么值钱,再加上其他的文物,其价值不言而喻。秦陵兵马俑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之一,而兵马俑坑只是秦陵东1.5公里的狭小地域而已。那么,除兵马俑坑之外,秦始皇帝陵还有多少陪葬坑?秦始皇帝陵园到底有多大?秦始皇帝陵为何如此庞?系列的疑问都是我们今天深深关注并试图解开的连环锁。西楚霸王项羽真的是盗掘秦陵第—人吗?想不到千古一帝,身后竞被火焚盗扰,历史的轮回竟然如此残酷。逐渐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始皇陵剖面清楚地说明了一件事: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曾经遭到过空前的破坏,它无疑经历了多次的“焚盗”和“烧摧”。
历史上流传,对秦始皇陵最大规模也是最著名的破坏是楚怀王项羽所为。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刘邦数落项羽罪名,其中就有一条”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这一简短记载,历经千百年流传,成为项羽盗掘秦始皇帝陵的信史并广为传播。果真是这样吗?对于项羽“掘始皇帝冢”的谴责,后来虽然被吵的沸沸扬扬,千年不息,但是,始终没有确凿的证据。《汉书》,《项籍传》里有些句子说到秦始皇帝陵曾遭到盗掘,但发起者与主持者并不是项羽本人。在其他一些典籍中也可以看出,发掘始皇帝陵的,是所谓的“天下盗贼”、“关东贼”,似乎并非项羽有组织的行为。
然而,后代的文人骚客竟然将项羽盗掘秦始皇帝陵的事迹不断加以渲染,最终将千古罪名给予楚怀王—人。不过,不管是不是项羽做了盗掘秦陵的第一人,有一点可以肯定:对这么大规模的帝陵进行盗掘,绝非单枪匹马的小毛贼可为。《神话》中再现的秦陵地宫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机密?《史记》中对秦始皇帝陵地宫的描述,成为有关秦始皇帝陵最大的秘密所在,更成为有关秦陵研究中分歧最多的一个课题。时至今日,就连香港名导演唐季礼和巨星成龙也为它深深迷醉,用不懈的努力和西方学来的拍摄技巧重现了当年“用人油作为灯烛,用水银灌注成江海”的地宫奇貌。
让唐季礼后来念念不忘的“梦幻天宫”,也是考古专家们2003年在秦陵地宫发现的一个大秘密。在勘探工作刚进行到秦陵封土南端时,始皇陵考古队队长段清波研究员发现了一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状况:洛阳铲发现的清膏泥与夯土堆积在秦陵封土的东、南、西三侧连贯分布,这种异常情况究竟是什么呢?这一疑问让他很久不能释然。突然有一天,他在想,这会不会是秦陵地宫的地下防御工事呢?随后的进一步工作印证了他的猜测。这一围绕秦始皇帝陵东、南、西三侧的清膏泥与夯土堆积是当初修建秦始皇帝陵的阻水系统,与随后在封土西侧发现的地下排水系统共同组成了秦始皇帝陵规模空前的地下阻排水系统。
这个阻排水系统的发现,破解了《史记》中陵墓建设“穿三泉”及<汉书>中“下锢三泉”的历史难题,它的作用是为了阻挡从地宫以外潜水进入地宫,从而达到永久性地保证地宫安全的目的。秦始皇帝陵最让考古工作者们震惊和振奋的就是陵园的规模。秦始皇帝陵园规模之大,堪称中国古代帝王陵园之首,它由内外两重城垣呈“回”字型套合而成,整体是按照都邑的建制设计,两重城垣都呈南北向的长方形。时至今日,历经2200多年的血雨腥风、时事动荡,昔日高大的城墙建筑,除却南内城垣仍有局部残留外,其余的在现地面上已经荡然无存。经勘探测量,内城垣南北长1355米、东西宽580米,周长3870米,占地面积7859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经GPS定位测量约有2.13平方公里。形象地说,这个面积已经不亚于欧洲一个小国家了。雄才大略的始皇帝自知自己也难逃宿命,终将帝国微缩一起下葬,期望在地下也能统率千军万马征战四方,并能运筹帷幄,使地下秦帝国始终在自己的掌控之下。没想到,事与愿违,这样的繁重劳役,终究引来的是秦帝国大厦的顷刻倒塌,反而使始皇帝的“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梦想瞬间灰飞烟灭。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两朝帝王合葬墓一一乾陵
乾陵之所以出名,不仅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二帝合葬墓,还因为其中一位皇帝就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武则天。更为重要的是,乾陵是迄今为止历史文献记载中惟一没有遭到盗墓贼光顾的帝陵,且据文献记载,陵墓中可能埋藏有各种珍贵文物近500吨。历史上曾经对乾陵下手的记载中重要的共有3次:一次为唐末黄巢起义时攻入关中,发动了40万人在乾陵旁挖出40公尺的大沟,被称为“黄巢”沟,幸运的是,黄巢所挖位置不在乾陵主体;其后,五代时耀州刺史温韬也发动军民对乾陵打起了主意;民国初年,陕西军阀孙连仲带领军队在乾陵挖了几个月终究没有得逞。
目前,仍有众多考古学家坚信乾陵依然完好。首要的证据就是乾陵极隐秘的墓道。墓道是由外界进入乾陵地宫的惟一通道。墓室修建完成后,大门关闭永远无法打开,为防止盗掘,帝陵修筑者通常会把墓道修得蜿蜒曲折并隐藏起来,外人无法知晓。况且,历史上从没有乾陵墓道发现的蛛丝马迹。但是,这个观点遭到了同是唐陵研究专家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建林的质疑,“再好的锁也能有办法撬开,墓室就更容易了”。多年的考古发掘让他对盗墓者的技术深感惊讶,”我可以下论断,不是10墓9空,而是100墓99空”。
认为乾陵没有遭盗的专家的另一个根据是,乾陵是中国墓葬修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它太坚固了。“乾陵是以山为陵,整座山就是墓室的防护层,而地宫所在点直到现在都无法确定,也就是说,除非你把山全打开,仅靠运气去探摸到地宫基本上不可能。”秦建明如是说。乾陵位于今陕西省乾县城北约6公里处的梁山上,东距古都西安76公里。梁山为乾县境内各山之祖脉,乾陵寝宫就深凿建于其中。武则天当初选择梁山为唐高宗李治及其墓园所在,正是一代女皇独注心境的最好写照,梁山为一睡美人,是女皇仰天而卧的绝妙象征。仿长安城修建的乾陵分为宫城、皇城和外城。
南门朱雀门外即为皇城,神道两边设置有排列整齐的巨型石雕100多件,象征百官衙署。陪葬墓一律置于陵园东南部,星罗棋布,象征居民居住的外城。陵园内城四门之外设置体形硕大、雕刻精致的石像生群,这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前设置石刻的肇始之作。自乾陵以后,唐代帝王陵墓陵园之内的石刻内容才成为定制被传承。
乾陵陵园石刻总计124件,除内城东、西、北三门之外各有石狮两尊,北门外另有仗马和控马人各3对,号称“六龙”。其余皆分布在陵园朱雀门(南神门)外司马道两侧。从陵园南峰土阙起,自北依次对称排列,计有华表、翼马、鸵鸟、仗马和牵马人、拄剑石人像,左置无字碑,右置述圣纪碑、石狮和61尊蕃臣石像。蕃臣石像中一些深目浓眉、高鼻短须,身著翻领服装的西部少数民族首领形象,形象地反映了唐王朝声威宣远,邻邦使者纷纷朝觐的史实。大唐盛世的繁盛从此可窥见一斑。
汉武帝刘彻的“锵塔”——茂陵
公元前64年的一天,河东郡(今山西省临汾地区)一位叫李友的官吏到上党(今山西长治市北)抱犊山采药,无意中进入了一个崖洞,竟意外地发现洞中有一金箱,内装杂经30余卷。从书卷后面的文字记载和姓名、年月来看,竟是武帝时物。李友遂将此事奏呈汉宣帝刘询,并将金箱书卷一并呈上。宣帝见后十分吃惊,便向当年汉武帝侍臣冉登询问。
这位已是满头白发的老臣一见到金箱和经卷,痛哭流涕,断定这是孝武皇帝即汉武帝墓中的随葬物。宣帝听后怆然泪下,立刻下旨将金箱经卷重新装封,送到茂陵武帝庙中。此时距武帝下葬不过区区23年,况天下还是大汉王朝,可想而知,有多少人冒着灭九族的风险来觊觎武帝墓中的珍宝。此事最终不了了之,成为一桩悬案。汉武帝刘彻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最有作为,经济实力、政治实力等综合国力最强的一个皇帝,所以武帝茂陵也是西汉帝陵中修建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座帝陵,据史书记载,武帝即位后第二年,即为其修建“寿陵”,直至病逝,时间长达53年。因汉武大帝在位时间最长,墓中随葬器物的质量与数量也奢华至极,所以引起盗墓贼如此疯狂的盗贼也就不足为奇了。
茂陵这座“金字塔”,在高大的夯土封冢之下,是它的核心建筑一一地宫,史籍上称为“方中”,即墓室。据历史文献记载,茂陵地宫占地一顷,深十三丈,约合现在的30米,内置梓宫、黄肠题凑、便房、堂坛、墓道、羡门、甬道等建置。
梓宫,是武帝遗体安放的棺材,因为全用梓木建成,故称梓宫。武帝的梓宫为五棺二椁,有五层棺木,梓官之下有梓木棺床。在墓室的后半部,有一个椁室。五棺所用的木料,质地坚实细密,均耐潮湿,防腐朽性极强。茂陵地宫中的黄肠题凑,由158800根长90厘米,高宽均10厘米的黄柏心木堆叠而成。茂陵的便房宽阔通畅,与他活着时所用居所和宴饮之地所差无几。茂陵的墓道十分宽阔,可容6匹硕马并排驾车通行。地宫中的堂坛高三丈,用以摆放奇器异珍。武帝死后,遗体安放在玉床之上,口含蝉玉,身穿金缕玉衣,玉衣上镂刻着蛟龙、鸾凤、龟鳞等吉祥之物。武帝发丧当天,灵车之后是长龙般的满载随葬品的车队。来到茂陵时,文武百官见地宫中已装满了金银珠宝、丝绸经卷、食品及各种奇珍异物,竟还有大量的随葬品无法放进“方中”,茂陵随葬品之丰厚不言而喻了。
其实在发现金箱经卷之前,茂陵文物曾不只一次惨遭盗掘。发现茂陵第一次失盗,是在汉武帝病逝入葬茂陵之后的第四年,即公元前84年。这一年在茂陵以西30公里的扶风(今陕西扶风县)市场上,一个商人用青布三十匹、钱九万买得两件玉器,一件是玉箱,一件是玉杖。当时有人认得此物,正是西胡康渠国王献给汉武帝的珍宝,于是将这个商人连同两件玉器一起送到长安。经查东西果真是汉武帝随葬在梓官之中的珍爱之物,当朝马上将玉箱、玉杖登记交公。
第二次也是史上最大的一次盗掘茂陵,是西汉末年赤眉军所为。据说他们肆无忌惮地打开了地宫的羡门,整整搬运了几十天。然而后来东汉*派人来查看后,竟说”所失葬物不到一半”,这更加深了后世人对茂陵珍宝的强烈想象。连同公元880年黄巢起义时对茂陵的盗掘,史籍可查的共计4次。到了近代,当地农民在建房耕地时常常会发现文物,共计上交各类西汉时期文物达数千件,其中属于国宝级和国家三级以上文物的就达400余件。而且,茂陵随葬品不仅是数目巨大,从出土的鎏金马、鎏金银竹节熏炉等稀世奇珍当中,也不难看出这实在是一个惊天宝藏。
秦始皇帝陵虽规模浩大,但所葬者只始皇—人,纵有万千珍宝和兵马俑陪葬,仍然能看出他为残暴乖戾所付出的孤独代价。汉武帝则不同,他生前知人善任,又有较高的文学造诣,比较儒雅,所以聚集了卫青、霍去病、霍光等披肝沥胆的忠勇将军为他效命,这些人在死后也均葬在他的帝冢周围。“英武长陪汉武帝,英魂应为汉家人。”对于他们来说,作为皇朝的有功臣民,身后被赏赐与生前所侍奉的君主共享黄泉富贵,是他们最好、也是最为显赫的归宿。
汉武帝在建造陵寝时也对这些忠勇将军不薄,在茂陵陪葬墓区的霍去病墓地,散布着各式各样的巨石雕刻。《汉书-霍去病传》颜师古注曾在叙述霍去病墓时载:“在茂陵旁,冢上有竖石,冢前有石人马者是也”。这些石刻是在霍去病落葬后,按照汉武帝旨意,招募能工巧匠、石刻艺人,用完整巨石雕刻成各种动物与人的石像,布置于墓地之中,使得霍去病安寝的墓冢,不仅具有祁连山的静态之状,更具动态之势。所采用的石料不仅完整硕大,而且质地十分坚硬,据研究可能来自秦岭山中,为山中的“花岗伟晶岩”。
这批石刻艺术绝品,在*民国时期已发现9件,计有“马踏匈奴”、“跃马”、“卧马”、“卧牛”、“伏虎”、“野猪”,“怪兽吃羊”,“人与熊”、“石人”。1957年又发现5件:“卧象”、“蛙”、“鱼”(一对)、“蟾”。此外,还发现了两通自然石刻文字:“左司空”、“平原乐陵宿伯牙霍巨益”,先后两次共发现石刻16件。这批石刻题材多样,雕刻手法简练,造型雄健道劲,古拙粗犷是我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大型石雕,也是汉代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在我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用大型石刻表彰战功,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首创之举。很多学者说,这也是汉武帝的聪明之处。让先自己30年而去的霍去病为他守护帝陵,他在辞世之后也可以高枕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