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峤成功骗婚娶表妹 表妹将计就计钓金龟婿
温峤为了把表妹骗到手,费尽心思挖了一个温柔“陷阱”,自以为得意。其实他偷偷摸摸的一举一动,表妹早已看得一清二楚,只是暗自发笑装傻。然后心甘情愿地跳到“陷阱”里,等着他一起进来。
究竟是谁骗谁?已经分不清了。说明恋爱中的男女,是最会骗人也是最容易被骗的。
温峤“骗”到了表妹
温峤的妻子去世得早。他有个堂姑刘氏,因为战乱和家人失散,和一个美丽聪慧的女儿相依为命。堂姑亲人不多,就拜托温峤说:你在外面见多识广,平时多留意留意,如果遇到合适的就介绍给我女儿。
温峤说:现在兵荒马乱,好男人不好找啊。像我这样的,你看怎么样呢?
堂姑说:我们后半生能够平平安安地活着,就算谢天谢地了,哪里还敢奢望找到你这样出色的人呢?
过了几天,温峤告诉堂姑:我已经替你物色到人家了,门第还算可以,他的名声职位也不比我差。
当晚结婚行礼后,新娘拨开团扇,一看新郎就是温峤自己。拍掌大笑着说:我早就怀疑是你,果然不出我所料!
新娘是怎么知道的呢?原来温峤此前送给堂姑一个玉镜台,作为聘礼。温峤任刘琨的参军,这个玉镜台就是与匈奴作战缴获的战利品,一般人都不会有的。
堂姑和表妹看温峤含含糊糊,云山雾罩,猜到他可能是动了坏心思。于是看着他在面前蹦蹦跳跳,不去戳穿他罢了。
因为表妹内心愿意以身相许,巴不得假戏真做,水到渠成。
江南名士很欣赏他
温峤是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曹魏名臣温恢的曾孙,西晋司徒温羡的侄子,货真价实的”高干子弟”。他聪明敏捷,长相俊秀,风度翩翩,不仅是才华出众的美男子,而且从小就以孝顺出名。
17岁的时候,他就闻名乡里,*请他出来做官。他后来到了洛阳,担任司隶校尉属下的都官从事,类似于到京城的纪委上班,主要任务是监察百官。他在任时有个“上头条”的大新闻,就是弹劾了大名士庾敳(音ái)。
庾敳个子不高,按照现在的算法不足一米七,还是啤酒肚,属于“矮矬”一类。但在当时却是许多女孩心中的男神,因为他气度不凡,博学多才。
王衍非常看重弟弟王澄和王敦,曾经把天下男人排了座次,那就是:阿平(王澄字平子)第一,子嵩(庾敳的字)第二,处仲(王敦的字)第三。
庾敳出身于庾家大族,声望极高。但他最大的爱好是钱,贪污受贿,家中有巨额财产。不过也有人认为,庾敳这样作践自己,败坏名声,只是为了在乱世中保全性命。所以对他有个评价:“长于自藏。”
司马越的心腹刘舆(刘琨哥哥)很看不惯这种贪官污吏,但庾敳从来不问政事,找不到把柄。刘舆建议司马越问他借钱,像他这个吝啬鬼肯定拒绝,可趁机查办他。于是在一次宴会上,司马越对庾敳说:听说你生财有道,我想向你借一千万钱应急,你看怎么样啊?
庾敳正喝得醉醺醺的,一听差点呛到,头巾都掉到了桌子上。庾敳手也没动,直接晃着脑袋挑起头巾戴上,坐直了说:我家财产两千万,想要多少,随便拿。
刘舆这才佩服他。司马越听了也哈哈大笑,说:不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温峤却也是不放过,上表弹劾他的贪污,一时传遍洛阳,结果当然是不了了之。庾敳听说了他的“壮举”,一点都不生气,后来逢人就说:温峤是栋梁之才啊。
刘琨在并州时,温峤任他的参军,为他出谋划策,深受器重。司马睿坐镇东南后,317年,刘琨派他到建康劝说司马睿即帝位。
温峤的母亲崔氏担心他的安危,拉住他不肯他远行。温峤想到国家危难,执意要去南方。和母亲拉扯中,衣服都被拽破。没想到的是,两人一别成了永诀。后来,崔氏在北方病死,温峤因为战乱,再也没有办法回家葬她,悔恨痛哭。
这就是“温峤绝裾”的故事。当时注重孝道,他这种做法受到很多人的批评。
当时南方名士相聚,评论南渡中一流人物的时候,温峤都特别紧张,担心自己排不上一流。但因为这件事,他始终被评为二流人物中的拔尖。
温峤在朝堂之上,慷慨陈辞。王导、周顗、庾亮等一批名士都欣赏他的才华,争着和他交朋友。
温峤从此留在江南,成为他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年他30岁。
他和太子成了好朋友
后来,温峤担任王导的长史,由于表现突出,又担任太子中庶子,相当于太子的侍从。深得太子司马绍器重,类似于司马睿和王导关系,两人称为“布衣之交”
王敦谋反时,朝廷军队节节败退,司马绍怒火中烧,要亲自领兵出战。温峤死死地拦着马,说:善于作战的人不轻易发怒,善于取胜的人往往不是凭借武力。殿下身为一国储君,怎么能够以身犯险而置天下于不顾呢?
司马绍这才作罢。晋明帝即位后,任命温峤为侍中,不久又改任中书令,参与机要。王敦觉得他是个人才,放在朝廷不放心,于是要求朝廷任命温峤为自己的左司马。朝廷拗不过他,温峤就进了王敦的阵营。
要废黜司马绍时,王敦到处宣传太子是如何的不孝,但他一直离建康很远,又拿不出强有力的证据。所以他自己也心虚,说完之后,都要加上一个尾巴:温峤也这么说的。
有一次他正说着,温峤正好进来了,王敦就问:太子为人怎么样?
温峤答:我是小人物,不敢揣测君子的所作所为。
王敦觉得太丢人,还不甘心,声色俱厉地质问温峤:太子是不是不孝顺?
温峤正色回答:太子懂得治国之道,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就是大孝。这不是见识短浅的人所能认识的。
王敦无奈,不敢作出废黜太子的决定。
王导也不主张换太子
不仅温峤不支持,王导也不支持他换太子。
王敦攻陷建康后,责怪王导说:当年我就说,不要立司马睿,他不好控制,应当立一个年龄小的,这样我们可以主持朝政。要不是我有军队,王氏肯定遭到灭顶之灾了。你现在难道还想立一个贤明的太子吗?
王导坚决不同意。因为当温峤反对换太子时,朝中大臣一致附和,王导看出了人心向背,知道单靠王家根本无力做出这样的惊天举动,只能选择忍耐。
王敦想换太子得不到支持,极为恼恨又无可奈何。结果走出了一步臭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