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服饰介绍 土家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土家族传统服饰及其文化象征

摘要:服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文化标象,是民族无声语言的艺术传承,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之一。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土家族为表达民族的共同信仰与文化因素,创造了集纺织、绘画、扎染、刺绣、挑花等民族手工艺术为一体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与民族文化特征的土家族服饰。本文从土家族服饰的演变、内涵与文化象征三方面研究土家族服饰,以期传承与开发土家族服饰。

一、土家族传统服饰的演变

《五峰县志》(1994)关于土家族服饰载:“旧时,家绩白布用锅灰或化香树叶熬煮染成‘吊灰布’、青布,做衣打粗穿”。“走亲访友穿青和纯白衣裳谓‘青打白扮’。”历史上,沿河、酉阳、秀山、印江、德江等土家族地区(以下简称沿河地区)受乌江切割,地势偏僻,山高林密、自给自足经济和农耕生活明显。所以自古以来,传统土家人的服饰反映了土家族先民荜路蓝褛,披荆斩棘的生活状况,表现了土家族从胼手胝足,刀耕火种走向现代文明的历史发展过程。

服装是为了满足人们遮生、温暖和劳作所需,因此服装男女各不相同,行业有别。清道光《思南府续志》记载:“闺中妇女向织土布,阔二尺,纱粗缕疏,乡民染蓝色,以资蔽体”;我们从茅谷斯的装扮中看出远古土家族人的衣物为头上束发,佩有防邪防毒之果叶;腰围稻草或树叶以遮羞,肩披稻草蓑衣为防太阳灼晒和遮雨保暖。现代行业中有为防灼伤铁匠穿长而宽的牛皮肚兜,猎户实战需要挂绣花子弹肚兜,农民农事时雨天披蓑衣等,这些都有土家族衣物雏形的反映。在沿河塘坝、后坪等地,为了让“命相”不佳的小孩易长成人,就在按土老司的指点下戴“百家锁”;从一百户人家讨一百块碎布拼做成百纳衣等,这些服饰则是反映民族信仰、宗教文化的美术工艺品。

据史书记,“溪布”“賨布”、“峒布”是土家族服饰的原布料。《后汉书•南蛮传》:“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四丈),小口二丈,是为賨布”。宋人朱铺《溪蛮丛笑》记:溪布为“绩五色为之,文采斑斓可观,俗用作被或衣裙,或作巾,故又称峒布”。1950年前,沿河地区土家族服装布料为多用自种棉花,自纺、自织、自染的青色、蓝色布;在改革开放前服饰除仿效汉族衣物格式和采用现代布料制作外,广大乡村仍多采用传统工艺即手绣的土布缝制而成。《酉阳通志》载:“男女垂髻短衣跣脚,以布勒额,喜斑蓝服色”、“清王朝建立,尽更汉族服制,沿袭近三百年”。

所以土家族服饰从原始社会的发扎、草衣发展到封建社会的蓝褛粗衣、青打白扮之后成为现代社会的斑蓝服色与汉族、苗族服饰元素的融合,经历了一个成千上万年的发展过程。但土家族传统服饰能够至今完整地体现土家族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是土家族文化所处的大环境所致,是土家族文化的特殊品格使然。土家族在长江水系和武陵山区,具有一种特殊的品格。

由于长江水系河流汇集山区涓涓之水浩浩荡荡流向东海,土家族文化就有着大江外流的开放品格,也能在汉人或其他民族进入时,接受其他文化的“同居”,有时还谦虚地为别的文化让“上座”,由其他文化当家作主。这是土家族服饰发展变化和在现代社会消失的根本原因。

在清华大学,有一教授说:“土家族没有自己的服饰和文字,只有自己的语言”是不准确的;之所以在2009年“4.28”铜仁梵净山旅游文化节上,让外人产生土家族服饰不正统的印象,是因为土家族文化有兼容外来文化的这一品格的体现。另一方面,由于武陵山区山势陡峭,江河阻隔,交通不便,显得相对封闭、相对保守、非常顽固,这就铸造了土家族文化固执品格;所以不管历史如何地发展进步,文化怎样地交流融合,土家族文化仍然屹立在中国文化丛林之中。因此,我们相信,土家族服饰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在当今大力发扬、传承土家族文化的环境下,更加具有个性,具有特色。

二、沿河地区土家族传统服饰

沿河地区土家族传统服饰的图案主要采用“挑花”法,即在布上用针刺绣连贯的“小十字”线条或方块基本图形,再以之组合成花鸟鱼虫等各式各色的图案。服饰包括从头到脚的服装饰物与内套如脚帕、鞋垫等男女各式;常见的有衣裙、头巾、青白、纯色帕子、帽子、围腰、鞋与鞋垫、花帕子、花背带、小花被等。布料颜色以灰、青、蓝、白、黑、红等为主,或以其一为主,其他色布相间拼成,或各种色布缀镶成斑斓。在彩绣花纹图案中还有红黄及混色装饰。

男服饰:土家成年男子包白头巾,长7尺到9尺,成人字格、左边留两寸长帕头,称王字头。包孝帕要遮住头顶,后边拖两尺长的帕头。此外,沿河思渠、客田、德江高山部分土家族男子喜戴青色大风帽,帽后有一尺见方的白布及肩,布上绣龙、鸟、虎等图案,布边滚栏杆花边。上装为琵琶襟,安铜扣子或布扣,衣边镶梅花朵和绣银钩,后发展成穿满襟和对襟。青年男子多穿滚韭菜花边对襟短衣,正中安5对或7对(少数6对)布扣。

老年男子穿青蓝色排子衣,外扎半截围腰,围腰上栏杆用白色滚边。下装,用白布上裤腰,裤脚肥大,绣花纹,膝盖绣花。穿高粱面白底鞋。旧时,土家男女不穿袜,爱打绑腿;男子将裤筒裹成人字路,配布鞋或草鞋,显得精神利索。读书人由于受汉文化影响,喜穿长衫,但长衫滚边,青衫滚蓝边,蓝衫滚青边。

女服饰:土家女子喜穿滚边挑花排子衣,边口滚栏杆。中年妇女的衣襟角上缀两颗铜扣子,上衣为花边衣。上齐胸下至大腿围青布绣花围腰,花纹图案全为手工刺绣;少女服饰朴素,少花纹图案。女裤青蓝色为主,白布裤腰,裤脚宽大,蓝底加青边,或青底加蓝边,后边挑两三条宽度不同的“梅花朵”或“麦穗条”,裤子膝盖部外侧绣有圆形“蝴蝶戏花”、“双凤朝阳”、“野鹿含草”等图案。

姑娘出嫁时在娘家穿“露水衣”,上着鲜艳挑花绣衣,下着罗裙;“花圆酒”一天为“开脸”头饰,变姑娘发式为挽巴髻,髻上插簪子,戴匝心花,高髻左右两边各戴一朵银质后围花,还要在高巴髻插上一支有梅、菊、牡丹三种花的花钎,在前面戴上三个指头宽的布带,正中缀有玉石做的“勒勒花”。

头四周缀银质花朵,头顶插“银质麻花”或“银镶玛瑙抽心花”、“巴耳花”、“玉石花”及“石榴针”,整个头饰高耸。耳戴金或银质耳环,行动之间,饰物摇曳多姿。上轿时穿露水衣、露水裙、露水鞋,头搭露水帕。在做新娘期间,穿水红滚边栏杆排子衣,系围腰,胸前右斜戴扣花牙签。牙签银质,有3层,上两层各长4寸,底层7寸,第一层是一条长1寸的链子系一块银牌,牌子四方呈卷草形花纹装饰,中缀红、黄色珠子各一颗;第二层是一条长1寸链子,右边系一方巾,左边系百家锁;第三层是一条长1.5尺的链子,下系2个小牌,从左至右分别垂挂牙签、宝剑、关刀、挖耳子、夹针等日常生活必需品及土家人认为避邪之物。整个扣花牙签约重二三两,环佩叮当。

女鞋鞋口一般是滚半边挑“狗牙齿”图状。鞋头用五色线绣成花草、蝴蝶或蜜蜂等草虫图案,鞋尖细小上翘。脚缠蓝布或青布裹脚。

女性手镯有银质、玉石,手指戴“一颗印”、“三镶边”、“单股子”等款式银戒指,手腕戴走马银圈或玉石镯。

女性头饰,未婚女青年长辫用红色绳束扎,并在额上伸出一束齐眉头发,并梳八字云鬓。出嫁妇女则梳盘龙髻(巴巴髻)。自幼穿耳,一般只戴耳环,头上包白布或青布头帕。中年妇女头饰简单:捆巴髻,插发簪,包折叠帕子;过节或走亲戚,戴银质压发,巴髻上佩戴花朵,耳垂三缕长形耳环。青年妇女头饰只罩发网。

小孩服饰:孩子随年龄、季节戴帽:春秋戴“紫金冠”,夏季戴“冬瓜圈”,冬季戴“狗头帽”、“鱼尾帽”、“风帽”等。帽子有五色丝线绣“喜鹊闹梅”、“凤穿牡丹”、“长命富贵”、“易养成人”、“福禄寿禧”等花鸟和字;帽沿正面上缀上银质“大八仙”、“小八仙”、“十八罗汉”等饰品。帽顶或帽后缀银铃、虎爪。儿童手腕上戴银圈,银圈上吊有空心银锤和银铃。有的小孩戴项圈,用银链系一鸡心形椭圆银牌,上镂刻有“长命富贵”等吉祥字样,称“百家锁”。婴儿背带、围裙或围帕上的图案为彩色线刺绣“双凤朝阳”、“蝴蝶戏花”、“古宝圈”;背带上镶植物藤花的花边条;有的围帕上挑花,或用汉字挑上“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身前挂挑花肚围,与成年人的围腰相仿,侧面是挑花鼻涕巾。

信物:沿河、酉阳、秀山、印江、德江等地方新鞋、绣花鞋垫是女子赠给男人的定情信物。绣花鞋、鞋垫是姑娘赠给意中人最珍贵的礼物,多用青、蓝、粉红绸缎料。鞋底全是粘贴白布,其针脚密、细,纵横成行;在中间为菱角形的图案,鞋面用青布,圆口。

八幅罗裙:在沿河、印江、德江等土家族傩堂戏中土老司(在湖北地区叫“梯玛”)法裙有八幅罗裙、太极罗裙和山河*罗裙三种,尤以八幅罗裙最为常见。八幅罗裙用红、蓝、黄、青、绿、黑、白、紫八色长形布条制成,每块彩布的左、右、下三边镶上不同色彩的吊边或镶嵌花栏杆,块面彩绣龙凤花草衬饰。用白布缝成腰与每块的一头连接。块与块间不相接,起舞或走动时,八块布斑斓多彩。

三、沿河地区土家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与象征

服饰被称为“穿在身上的民族史诗”。土家族传统服饰直观反映了土家族人民从原始到现代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服饰除了满足人们的保暖、遮羞、护身等基本需求外,在社会功能方面,土家族服饰满足土家族人际交往的礼仪需要,表达土家人的爱憎感情和民族意识,反映民族的宗教思想和信仰图腾。在沿河地区的土家族,每逢节日要穿新衣,每逢走亲访友要穿新衣,红白喜事要穿新衣。

从小孩出生到生命终结,人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为新生儿和死人换上新衣服。所以,服饰与人的终身相伴、与历史相伴、与民族节日相伴、与宗教活动相伴。其衣服的文化元素往往来源于社群的文娱体育与社会生活,如土家族男性的“汗杉”;源于择偶活动,如土家族男女的赶场、庙会、吃酒、拜年和其他人群聚集的时候所穿的从头到脚进行武装的民族衣服;起源于宗教活动,如摆手舞衣服、茅古斯打扮、傩堂戏的八幅罗裙、太极罗裙和山河*罗裙等。

从土家族传统服饰的内容、款式我们可以看出,土家族服饰充分反映了服饰的自然属性、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无论从布料、颜色的选择还是工艺美术及衣帽饰物佩戴等无不展示土家族文化特征,展现了土家族的自然特色、人文特色和地域特色。

第一、土家族传统服饰布料、形式和挑花图案等自然特色反映了土家族经济社会发展史。

由于土家族长期居住在武陵山区,其文化是在武陵山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适应山区环境的文化体系。土家族服饰文化作为土家族文化体系中的一方面,自然表现了土家族适应山区环境的文化特征。如土家族服装从原始社会茅谷斯生活中的棕叶当棉、草衣蔽身到粗麻片、麻布作衣;从纯白棉布到“吊灰布”染色;从单一的青黑颜色到色彩斑斓;从棉织布到绸缎料等就完全反映出土家族从适应自然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地发展历程,表明土家族在历史长河中的生产力进步与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

土家族居住地区,山高坡陡,森林茂密,是典型的山区经济;农耕文化与山区文化在土家族传统服饰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土家男女的衣裤都宽大宽松,有利于身体活动和汗水挥发,适宜山区生活劳作,反映了土家人生产环境。女人头上挽发髻、包帕子,男人包帕子、戴帽子使土家人的头发在生产劳作过程得到保护,并能在山间小道上*穿行,显得利索。

因土家族居住地山高少坝,粮食主要以小麦、粟米为主;虽环境封闭,但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所以在土家族服饰花纹上就以麦穗、狗牙、庭院(实际是篱笆围成的房院)为主要内容做滚栏杆花边;以梅花、牡丹、韭菜花、蝴蝶或蜜蜂等草虫为主要图案,用梅、菊、牡丹三种花做女人头上的花钎;绣以“蝴蝶戏花”、“双凤朝阳”、“野鹿含草”、“喜鹊闹梅”、“凤穿牡丹”等动植物吉祥图画。用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名“风帽”、“狗头帽”、“鱼尾帽”、“冬瓜圈”,“紫金冠”等。用五色丝线绣龙、鸟、虎等帽子图案。

尤其是被称为土家族无声的艺术的“土家织锦”(土家语叫“西朗卡普”,沿河地区称“土花被盖”)的花纹有200多种,直接反映土家族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生活状况。沿河地区的“土花被盖”动物图案有:猴子手花、小野兽花、狗牙齿花、野鸡尾巴、猫脚印等;植物有刺花、大蒜花、梨子花、白果花、臭牡丹花、梭罗树、杉树叶、青菜叶子、巴毛草线(穗)等;习俗和生活用具有老鼠接亲、万字格、豆腐嘴巴、小船花、摇篮花等。所有这些图案都是土家族地区常见的,是与土家人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使我们直接获取了土家先民“或火耕水耧,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嬴蛤,食物常足”——《汉书.地理志》的原始时代气息。

第二、土家族传统服饰色彩、图案、形状等人文特色表现土家族的宗教信仰与风情民俗。

1、表现了土家族的朴素唯物史观和族源史。“赤、橙、黄、绿、青、蓝、紫”是太阳的原始色彩。《千字文》的开篇就有天地的颜色文字:“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玄即黑色,黄即土地。为了表达土家族对于天和地的尊崇与崇拜,反映土家族依于自然、顺应自然的文化心理,土家族就把自然界的颜色作为自己的文化元素。如沿河地区把大水淹没称“黄水朝天”,把沿河地区流传的伏羲兄妹结婚造人类的故事编入其中。“黄”不仅是浑浊洪水的颜色描述,更是土家族人的民族起源和对自然的敬畏崇拜心理的反映。在土家族语言中亦有关于颜色的记载与传承,如光绪版《古丈坪厅字》就记录了土家族语言的六种颜色:青(浪夹)(土家语、下同)、黄(黄)、蓝(信来)、红(米纳节)、白(阿使)、绿(绿)。

而土家族把“红、蓝、黄、青、绿、黑、白、紫”作为土家族服饰的主要色彩,完全是土家族的历史认同和民族意识的表达。据《后汉书》所载:“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这也许就是土家族为何偏爱红色与黑色的原因吧。应该说,红色代表巴氏,黑色代表巴氏外四姓。红色还是火的象征,是土家族的生活历史的标志。土家族《创世歌》中说,土家先民在小鸟帮助下找到了火源,使土家先民由生食到熟食的过程飞跃。土家族感念火的恩典,向往火的温暖,因而在服饰上使用红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红、蓝、黄、青、绿、黑、白、紫”八种颜色也许还是土家族祖先的象征,分别代表八个女儿和八部大王中每一位。在土家语《雍尼补所尼》古歌中,讲述一个老太婆生下八个女儿,都靠“喝虎奶龙涎长大”,这与土家族的祖先因喝虎奶长大的许多民间传说一脉相承,成为土家族白虎崇拜信仰的历史依据。八种颜色就分别代表这老太婆的八个女儿。在酉水支流捞车河的上游今龙山县干溪乡白拉寨,梯玛做《三月堂》时,所敬的土家族祖先就是,他们的名字分别是煞朝河舍、西梯老、西呵佬、里都、苏都、那乌米、拢此也所也冲、接也会也那飞列也。在沿河地区,以前都信奉多子多福,如果那家有了七个儿子或女儿,就要千方百计去抱养一个凑满八个。

如果哪家有八个小孩,是最让人羡慕的。这也许就是因为八部天王和八女祖先文化的影响。在沿河地区土家族傩戏土老司的八幅罗裙就是“红、蓝、黄、青、绿、黑、白、紫”共八色就是分别代表八部大王的。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八个部落联手战胜官兵后,各献一块彩布做成的战裙,大首领穿上能凋动八个部落打胜仗,也标志着八个部落紧密团结。因而土家族在服饰上采用八种主要颜色,不能不说是在敬在衣服的土家族祖先。

2、反映土家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艺术。颜色是土家人用来抒发和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艺术的反映。土家族传统服饰红、黄、青、绿、黑等颜色交相辉映,浓艳而不俗,表达了土家族居住地区的青山绿水和姹紫嫣红,也是土家族的审美艺术的表现。土家族服饰八种颜色中,“红、黄”,是具有温暖、热烈、积极的感觉,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乐观、积极、热情、浓烈的精神风貌与情感。“蓝、青、绿、黑、白、紫”有寒冷、沉静、后退和纯净的感觉,反映了土家族的环境的恶劣、历经磨难后的坚毅冷静、敬畏与顺应自然、天地鬼神的阔达以及真诚不故作、热烈不冷漠、纯洁不虚伪的性格特征。

“红”色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因为它是火是太阳的象征、热量的源泉,是温暖的意象,是神的代表,是虔诚的象征,反映了土家人吉祥喜庆、求吉祈安、祛灾避邪的宗教心理。在沿河地区土家族,逢喜必“红”,红色成为生活中的主色调。衣服是红色调,房子是红板壁,贴的是红对联,挂的是红灯笼。说那家生意事业昌盛,叫“红火”,说那个人得势,叫“红人”,把媒婆叫“红娘”,因为她穿的是男女之间的“红线”;就连谁的头上出血了,也要说成谁“挂红了”、“老壳红了”。

土家族是“多神信鬼”的民族;据《遵生八笺》记:“画桃符以厌鬼”。所以,“红贿鬼、黄避虫”。《月令图经》“元日日未出时,朱书录符悬户上”,那家如有鬼祟和不顺,土老司必画红符于黄纸上,贴挂门上以祛邪。端午节则在小孩头上点“雄黄”以驱虫。系五彩丝带于手臂上以厌鬼。为何红能贿鬼?这与土家族的“人祭”有关。《后汉书》记“……禀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之”。先是杀人“祠之”,后屠畜祭之,再后以破“红”代祭。沿河土家族祭祀神树、神石,就以红丝带悬挂代表血贿。1976年,在沿河地区,传说9月18日天上的观音菩萨要收13岁以下的小孩去天上垫喜鹊桥,但如果谁左手佩戴红布条,即可免上天。一时吓到家家小孩戴红挂彩。其中有一家穷无红布,大一点的小孩就把最珍爱的“红领巾”撕碎条佩戴以避难。

土家人好“白”,把丧事称“白事”,吊孝时要悬挂丈长白布,包白帕子,穿白孝衣,贴白纸黑字挽联。平常包青、白帕子,有“左青龙、右白虎”的心理寓意。

3、反映土家族的风情习俗。在沿河地区流传有口头俗语:“沿河姑娘宽脚板,思南姑娘大脚杆,印江姑娘常打伞”,描写的是姑娘在集会、会友时的模样。沿河的姑娘裤子要长齐脚跟,在集会时,喜赤脚舞蹈,人们看到的是姑娘的大脚丫。思南姑娘常穿短裤,脚腿肥嫩。

印江的小油伞随时为姑娘的携带物品。这样的描述,实际表现了姑娘的性情。沿河姑娘开放爽辣,思南姑娘大方真挚,而印江姑娘就含蓄沉稳了。

所以,服饰也是人物性情和思想感情的表露。土家族姑娘从小就学会编织土家花被面和扎鞋。到了十八九岁时,如果姑娘看上小伙,她就会扎一双布鞋表心意。鞋底全用白布粘贴,表示纯洁无暇。姑娘还用手帕包鞋底,以免手心出汗,弄脏鞋色。其针脚密、细,纵横成行,融入了姑娘的情谊;鞋中间纳成菱角形的图案,叫做“有心鞋”。鞋面用青布做成美观大方的“圆口”式样,表示“圆缘”。

当姑娘将自己缝制的新鞋连同一双精美的挑花鞋垫交给小伙子时,小伙子为心上人的心灵手巧而深感幸福。在沿河自治县淇滩一带的土家姑娘在送给情郎定情鞋时,还将姑娘自己的新鞋套在郎鞋中,表示婚后姑娘的妊娠反应其夫会代替,减轻姑娘的痛苦;表达夫妻同甘共苦的愿望。

沿河地区的姑娘小伙结婚生子,女方母亲一定的送三样东西,一是小花被盖,二是挑花背带,三是小孩帽子。帽子五色丝绣“喜鹊闹梅”、“凤穿牡丹”和“长命富贵”、“易养成人”、“福禄寿禧”等字和婴儿背带、围裙或围帕上的刺绣“双凤朝阳”、“蝴蝶戏花”等表达对小孩的美好祝愿;帽沿缀银“大八仙”、“小八仙”、“十八罗汉”等饰品是保护神,表示小孩能够得到神、佛的庇护。而花被面是家庭经济状况的“显示剂”。

姑娘出嫁时,父母会把20多床陪嫁的花被面或花被条整齐地叠放在堂屋以显阔富。而赶来吃酒的客人,首先要看的就是陪嫁品,然后对花被面的工艺评论,对姑娘的聪慧与手巧称赞,为姑娘父母的富裕和慷慨敬佩。

了解土家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我们就会知道土家族服饰的独特性与民族性。与苗族服饰相比,土家族服饰的图案要复杂丰富得多,但土家族的银物饰品在服饰中不是主要的,只是点缀而已,没有苗族的张扬与奢侈。

这是土家族不刻意用银饰去代表其文化的内敛性格及其实用性、借鉴或相融文化的反映。因为土家族在与汉族、苗族的和睦相处中,土家族文化的包容性和谦让品格,使苗族的崇银文化和汉族单一颜色相融到土家族服饰文化中来,形成了土家族服饰文化的鲜明特征。所以,我们在开发土家族民族服装时,既不能担心有与汉族、苗族的相似元素,也要突出土家族服饰的鲜明性。而这就得首先深刻了解土家族的文化内涵。

本文参考资料:《土家语探微》(张伟权)、《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志》(2007)、《试论土家族服饰的艺术形态》(王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