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 现代军事指挥摇篮 影响中国历史进程

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

1924年1月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建立军官学校选址于广州黄埔。

军校成立后,以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随后,任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后为*)、*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1924年5月,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5月5日开始入学。6月16日,举行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孙中山还宣布训词:“三*义,吾党所宗, 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为民前锋, 夙夜匪懈,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此训词其后成为*党歌及官校校歌,并由陈祖康谱曲,该校歌从黄埔五期开始传唱至今。

1929年9月10日,在南京,蒋介石以国民*名义,改学校名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并陆续成立潮州、洛阳、湖南、湖北、江西、广州、成都、昆明、南宁、西安、*等多所分校。

1930年9月,学校被要求停办,1927年底,在南京由蒋介石决定自行成立(南京)*军事政治学校,宣誓反共。1931年3月,以*军事委员会名义明令改名*陆军军官学校。主要培养*陆军高级军官。建国后的海军少将张学思,历史学家黄仁宇都是*军校毕业的。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8月日军陷南京,其后由南京出发,经九江、武汉、四川、铜梁,至1938年11月到成都。十六个月间学校四易其地,学生长途跋涉,栉风沐雨,艰苦备尝,均能安之若素。迁校期间,因前方作战部队缺乏,十一、十二及十三期先后提前毕业,且于沿途在各地招收十四、十五两期学生。

黄埔军校在抗日战争中成了培养抗日官兵的大本营。各期毕业生都一律开赴抗日前线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