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母亲之死宋江脱不了干系 李逵母亲怎么死的
李逵下梁山,回沂水县百丈村搬取老娘到山上快活,一路上遇到一些波折,等赶到董店东老家时,已经是傍晚时分。推门进入家中,看见坐在床上的老娘双眼已经瞎了。娘是想儿子想的哭干了泪水瞎了双眼的。家里倒是有个大儿子,可是这个大儿子给人家做长工,“止博得些饭食吃,养娘全不济事”。李逵怕娘担心,只说在外做了官,回家来搬娘亲。不成想哥哥回得家来,揭穿了他的谎言,只因“敌他不过”,才没有打他。等到哥哥走了,李逵知道他要去报官,只能背起娘,“出门望小路便走”。因为怕哥哥领着人赶来,李逵背着娘只能走“乱山深处僻静小路”,等上了沂岭,已经是晚上了。李逵娘口渴,让李逵找地方讨口水喝,由于眼瞎,她不知道娘儿俩现在身处何地。李逵想过了岭再说,可是娘口渴难忍,李逵也喉咙里冒火,只得把娘放在一棵松树旁边的一块大青石上,下到山涧里取水喝。山涧的溪水倒是好,只是没有东西盛。等到从山庵里寻了一个香炉,盛上水,再回到岭上,娘已经被老虎吃了。
李逵的母亲的的确确是被老虎吃的,这没有什么异议。但是,李逵母亲的死,宋江却脱不了干系。
宋江搬取父亲不成,自有教训,可是他却没有坚决阻止李逵盲目行动。
李逵要接娘亲上山,源于宋江接了父亲上山。在晁盖设宴庆贺宋江父子完聚的时候,勾起了公孙胜思念老母的念头,于是提出回家省视一遭。公孙胜一走,又勾起了李逵想娘的心思,于是也嚷嚷着回家搬取老娘。宋江回家搬取父亲上梁山,曾经也是一个人前行,可是他不但没有成功,还差点儿搭上自家性命。那是宋江刚上梁山,坐了第二把交椅,宴席上对着众兄弟提出来的。晁盖苦劝无用,只得由他而去。等到宋江回到家门口,弟弟宋清告诉他,郓城县已经差下赵能、赵得两个都头带着一二百人守候在那里了。宋江吓得没敢迈进自家门槛,转身就往梁山泊跑,要不是得到神灵的保佑,赵能兄弟肯定是将他捉到县衙请功去了。幸好晁盖“放心不下”,派了山寨几乎全部人马“前来接应”,这才救得宋江和搬取了宋太公。
宋江搬取父亲上山,教训深刻。晁盖曾经劝他:“众兄弟们连日辛苦,寨中人马未定,再停两日,点起山寨人马,一径去取了来。”可是宋江以“事不宜迟”为由,自己逞能一个人就要下山。晁盖进一步提醒他:“贤弟路中倘若有失,无人可救。”宋江却放了狠话:“若为父亲,死而无怨。”李逵的心情应该和当初的宋江差不多,宋江完全可以拿自己的例子来说动李逵,可是宋江却根本没有提这个茬儿。的确,宋江确实说过:“你且过几时,打听的平静了去取未迟。”但凭他对李逵的了解,肯定知道李逵那个脾气,只能是“兀的不是气破了铁牛的肚子!”这种敷衍了事的说法不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逵不可能听。假如他设身处地地为李逵着想,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即便李逵仍然不听,那至少没有他的责任。可是宋江没有这样做。都说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宋江自身的教训不过是几天前的事情,他完全应该想到,可是他没有!晁盖劝过宋江,宋江不听,晁盖没有责任,所以在救得宋江上山后,晁盖可以责怪他:“我叫贤弟不须亲自下山,不听愚兄之言,险些儿又做出来!”宋江也劝过李逵,李逵不听,但宋江有责任,所以李逵回到山上,宋江没有责备李逵。根本的区别,晁盖是真劝,宋江是敷衍。真劝是“不用亲自下山”,可以派人去接;敷衍是不接,打听的平静了再去。
宋江否定了晁盖的意见,逼迫李逵只能独自行动。
众人送别公孙胜,看着他转过金沙滩,望蓟州去了。众头领席散,却待上山,只见黑旋风李逵大哭,宋江问了缘由,知道李逵想搬取老娘上山来快活。晁盖说:“兄弟说的是。我差几个人同你去,取了上山来,也是十分好事!”宋江赶紧说:“使不得。”他对晁盖说的理由是:“李家兄弟生性不好,回乡去必然有失。若是叫人和他去,亦是不好。况且他性烈如火,到路上必有冲撞。他又在江州杀了许多人,那个不认得他是黑旋风?这几时,官司如何不行移文书到那里了,必然原籍追捕。”接着又对李逵解释:“你又形貌凶恶,倘若有失,路程遥远,如何得知?你且过几时,打听得平静了去取未迟。”
宋江拦住晁盖的话头,赶紧说了一个“使不得”,给晁盖解释的原因是两条:一时李逵的性情,二是江州的缉捕文书上会有李逵的形貌,人们都会认得他。后来他又同意了李逵回家,那么,这个应付晁盖的条件变化了吗?显然没有。假如宋江不阻拦晁盖,真要是能够派几个人和李逵一道回家,说不定李逵还真能接来老娘上山。至少,身边有两个人照应,有些事情可以给李逵遮挡一下,上到岭上找水这事儿,不会把老娘一个人丢在岭上吧?正因为宋江的反对,晁盖不好再说什么,所以,有人帮忙这件事是不可能了。
是宋江真的认为晁盖的主意使不得吗?显然不是。公孙胜回家,宋江提出:“先生何不将带几个人去,一发就搬取老尊堂上山,早晚也得侍奉。”让公孙胜搬取娘亲上山可以带几个去,换上是李逵就使不得了,这是什么逻辑!或者,李逵可能不听人劝,问题在于,公孙胜是山寨第四把交椅,谁又能说得了他?他又会听谁人的?梁山上有一个习惯说法,只要是头领,统称兄弟。晁盖和宋江说的是“几个人”,显然不是指头领,这样的人只是李逵的帮手,只需要听李逵的召唤指挥,不需要他们限制约束李逵的行为。如果真正按照宋江说的那样,李逵一旦有失,可真是连个报信的人也没有了。作为能够打下无为军的宋江来说,不会是思虑不周,只能是另有隐情。
宋江提出的条件,不但让李逵失去了帮手,还收缴了李逵得心应手的武器。
李逵是个急性子,直肠子,这番话只能惹得他更加焦躁,叫道:“哥哥,你也是一个不平心的人。你的爷便要取上山来快活,我的娘,由他在村里受苦。兀的不是气破了铁牛肚子!”李逵这种人,是典型的“一根筋”,这会儿只想着能够让他回家接老娘就成,别的什么事情也是顾不得了。他可以为宋江去死,却不知道这个“哥哥”心里边想的是什么。当宋江惹得李逵火星乱爆,脑子不再拐弯的时候,他适时地提出了三个条件。
宋江道:“……第一件,径回,不可吃酒;第二件,因你性急,谁肯和你同去,你只自悄悄地取了娘便来;第三件,你使的那两把板斧,休要带去,路上小心在意,早去早回。”李逵听了,原来是这样三条,马上就答应了。凭李逵的思维方式,这算是什么条件,要说有点儿针对性,第一条还算是一个条件吧,所以他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再看看宋江这三条,没有一条是真的为李逵着想。第一条,径回,这不是废话吗!一个梁山泊的贼寇,难道会在家摆宴席,还是会游山玩水?李逵脑子再不拐弯,也不会傻到这种地步!“不可吃酒”,整部水浒,宋江总是拿吃酒和李逵说事儿,可就是没有认真制止纠正过。要说李逵这人,最大的短处就是管不住自己喝酒,而宋江动辄就拿这条说事儿,可谓是把住了李逵的“命脉”,一说喝酒,李逵就气短心虚。第二条,以“谁肯和你同去”为借口,只能是李逵独自行动。晁盖要派人给李逵,话音还没有落地,就被宋江一句“使不得”堵了回去,人们并没有机会表达意愿,他宋江怎么就知道没有人肯?梁山泊上的人,为了兄弟舍命都肯,怎就不愿意帮忙为李逵接一趟老娘?何况,晁盖派的不是头领,只是一般喽啰级别的兄弟,宋江要是不拦着,难不成这些小兄弟还敢违抗晁大哥的军令?第三条,收缴李逵的板斧。这看起来是为李逵着想,拿着它会让人容易辨认,实则没有多少意义,板斧可以收缴,那张黑脸可以洗白吗?没有了板斧的李逵照样可以让人认出来,没有了板斧的李逵,打起仗来那本事可是差远了。
所以说,宋江的这三条,看起来是为了李逵着想,实则是做给晁盖及众头领看的,他堵住了李逵的嘴,为以后的事情埋下了伏笔,假如李逵接成老娘,那是宋江交代的好,接不成,是你没有按照我说的做。
宋江事后派出朱贵,只不过是应付了事,原本没有打算他能起多大作用。
李逵走后,宋*朱贵下山,朱贵的任务是:“去他那里探听,走一遭”。宋江为什么又要派人呢?根本的原因,他是想起了李逵有朱贵这个同乡,他和人说是“我却忘了”,实际上正是他想起来了,否则,几天前在白龙庙说的事情,怎么就忘的这般干净?这朱贵可不是李逵那样头脑简单,仅仅是“探听一下”的任务他也不肯接,如果宋江一定要他去,他也只接受探听任务,顺便的,“亦就要回家探望兄弟一遭”。等到朱贵接了差事走了,宋江再也没有了心事,就和那晁盖“在寨中,每日筵席,饮酒作乐”。这和他宋江回家接老爹,晁盖先是派了戴宗下山探听消息,紧接着又派出大批人马,该是多大的差别?
朱贵是不愿意走这趟差事的,从他的行动就可以看出,他比李逵晚一天动身上路,没成想却早了一天到达。不过,朱贵虽然早了一天到达,但他却什么也没干。即便是探听消息,他也应该先到李家看看的。因为他对李家的情况了如指掌,对于要走的路径,他甚至比李逵都清楚,为什么没有先行到李家看看?关键在于,他没有协助李逵的任务,他的任务是探听消息。只不过,他已经见到了李逵,又知道李逵被官府捉拿了,如果不施手相救,怕是宋江会把责任都让他承担,只好求弟弟朱福帮忙。这朱福手段也是十分了得,只略施小计,不但救了李逵,还捎带着把李云劝上了梁山。
至此,我们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一看,假如宋江给朱贵的任务不仅仅是“探听一下”,凭朱氏兄弟的手段,接一个李逵母亲上梁山,又岂在话下!
那么,宋江为什么阻止晁盖给李逵派人呢?说到底,李逵是他宋江的人,他不能让晁盖做成这个好人。如果说,宋江救过晁盖,这种天大的恩情,晁盖仅仅凭江州劫法场还还不过的话,这回人家救了他老父亲及兄弟,应该是还清了。剩下来,宋江想要把持梁山泊的大权,就只有靠扩充*了,像李逵这种纯粹是宋氏帮派的人,是绝对不能让晁盖拉过去的。还有一点,宋江为什么又让李逵下山呢?根本的原因,宋江乐见李逵身涉险境,如果李逵就此被官府捉拿了去杀头,倒省了他的事情。我们可以好好想一想,后来,李逵这个福将总是死不了,正是这个宋江在临死之前把李逵毒死了。
凭宋江的为人,不是他的责任他还会假惺惺地说怪自己,为什么李逵接母亲这件事情就没有呢?不但没有,宋江竟然丝毫没有愧疚之心,反而笑话李逵,这不正是宋江想要的结果吗?所以说,李逵母亲之死,宋江脱不了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