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张自忠将军留给孙辈家训 做人不能做孬种
张自忠是牺牲在抗战前线官阶最高的将领。1940年在湖北“枣宜战役”中,他身中5枪、1刀、1炮,以集团军总司令之位殉国。张自忠有二子一女,二子已殁,女儿张廉云今年91岁,身体不适,不太见客。27日,记者在中国传媒大学采访了她的长子、该校教授车晴,又电话连线了身在成都的张自忠第六孙张庆成。
他们告诉记者,将军的7个嫡孙、2个外孙大多是从事技术工作的“理工男”,生活低调而踏实。虽然张自忠为国捐躯时他们大半还没出生,但他关于“做人不能做孬种,宁死不当亡国奴”的家训,却从小就深入孙辈血脉。张庆成说,我们全家都把爷爷看得很重,都记得不能给爷爷抹黑。
最感伤:众多“同难官兵”至今无名无姓
在张自忠老家山东聊城、牺牲地湖北宜城和墓葬地重庆,都设有张自忠纪念馆。张庆成说:“每年5月16日(张自忠牺牲纪念日)和清明节,我们家人会赶到三地祭扫爷爷。爷爷为国为民作出贡献,我们深感自豪,很崇敬。但与此同时,我也会想到中华民族抗战的壮烈历史,有3500万中国人伤亡。”
68岁的张庆成回忆:“从爷爷殉国处的石碑往山下走大约1公里,有一处‘张上将同难官兵墓’,当年与爷爷一同牺牲的官兵们长眠于此。有些士兵才十七八岁,有些至今都没有名字。每次走到这里,我都非常难过。我爷爷是一条命,士兵也是一条命,父母给每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只不过祖父的军阶高、影响大,大家都来纪念他。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数不清的无名烈士,血洒疆场,他们同样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纪念我祖父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他们。”
最委屈:将军曾被冤枉成汉奸
近年来,有人撰文称“张自忠是浪子回头型的污点英雄”,又有人说他“殉国是因曾被误解,以死来表清白”。这些冤屈,让张家后人一直不能释怀。车晴转达了母亲张廉云的回忆:“七七”事变后,张自忠奉命留守北平与日军周旋,却被国人诬为汉奸,这是他一生最大的委屈。“北平七日”之后,他率众击溃日寇“铁军”板垣师团,为台儿庄大捷立下头功;武汉会战,威名连日本人都为之钦仰,汉奸之名不攻自破。血战宜城时,他绝非后来所说的那样“以身许国,以死明志”。
张庆成说,爷爷每次打仗前都会留遗书。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里,至今留存着他1940年5月东渡襄河之前给五十九军诸将领的信,可以为证。新中国成立后,*等新中国*肯定了张自忠将军的功绩。由国民*命名的“张自忠路”路名,新中国成立后也得以延续。
最执著:用真实的史料来激励后人
虽然天各一方,但退休后的张自忠第三代,不约而同都以传播张自忠将军的精神为己任。张自忠的长孙张庆宜潜心研究与祖父相关的各种史实。他读到*版张自忠传,多有不满之处,辗转与*国史馆取得联系,在*《国史馆馆讯》上连续发过4篇文章和一首诗,算是为爷爷做了一点实事。
车晴结合家族资料,2011年编辑出版了《张上将自忠年谱简编》,还与人合作创作了《我的外祖父张自忠》一书。车晴对本报记者说:“我内心非常赞成‘烈士纪念日’的做法,但其中有个提法值得商榷。我姥爷的确是*将军,但对于抗日英烈,不要分*还是*,应统一称为‘中国军人’。要站在民族的高度来对待抗战问题,不应有党派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