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宰相贾似道:南宋末年最合适当宰辅的人选
一般史书提到南宋最后一个权相贾似道,都把他说成一个“不学无术”,只知“游押博戏”,没有文学修养的纨绔子弟,其实这主要是似道年少时的形象。历来很少有人注意,贾似道字师宪,别号允从,号秋壑。浙江天台赤山松溪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父贾涉曾任盱眙军、淮东制署副使兼京东、河北节制,是南宋抗金名将。而似道本人也于嘉熙二年(1238年)考中进士,在科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贾似道考取进士,显示了他有的经学和文学才能。但是《宋史》未来贬低他,只是说他“少落魄,为游博,不事操行”。(卷二三三13779奸臣传三九册)绝口不提他后来发愤,考取进士之事。但与贾似道同时的徐元杰却说他是“器质拔俗,机警过人,以科举则发家学之传,以才具而胜事任之重”。(《梅野集》卷七《收换湖会转官制》) 贾似道后来是折节读书的。关于贾似道的人品,也绝非宋季文士所撰笔记的 夸张。何忠礼指出:
贾似道生活腐朽,他的纨绔习气至老不改,这完全可以相信,但个人品质是否恶劣到如此地步,我们却不能从宋末元初嗯,治学严谨而又对故国怀念的文天祥、黄震、谢枋得、郑思肖、周密等人的著作中得到印证,所以对有些记载还是值得怀疑的。(《宋代政治史》561)
钱大昕批评“宋史于南渡臣僚褒贬多不可信”。(《十驾斋养心录》卷七)是很中肯的。其实贾似道主要是因为搞公田,重振衰亡的宋朝,因而得罪了江南权贵利益集团,被恨之入骨,故被贬损至低,成为宋亡的替罪羊。黄仁宇说:
"贾似道之犯众怒,并不是单独的由于他合计敌情错误,也不是因为他骄奢淫逸,而大部分是由于他在理宗赵昀的最后两年,倡议’’买公田’’,等于没收一部分富人的资产去充军食。并且又由他主持发行最后一次的信用货币,引起物价再度上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172)而这田土收入使南宋朝廷又维持了约12年”。(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贾似道母亲胡氏为贾涉的妾,因“不容于嫡”外嫁他人。但胡氏管教孩子是很严厉的。贾似道的品行非如宋人所言那样坏。
一、贾似道的政治军事才能
作为宰相,贾似道的个人能力在宋代不是最好的。但在宋季,他确实是最优秀的。南宋苟安半壁*一久,文人和道学家日益昏庸腐朽,已经无所作为。周密沉痛地说:
尝闻吴兴老儒沈仲固先生云:“道学之名,起于元祐,盛于淳熙。其徒有假其名以欺世者,真可以嘘枯吹生。凡治财赋者,则目为聚敛;开阃扞边者,则目为麄材;读书作文者,则目为玩物丧志;留心政事者,则目为俗吏。其所读者,止四书、近思录、通书、太极图、东西铭、语录之类,自诡其学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故为之说曰:‘为生民立极,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为前圣继绝学。’其为太守,为监司,必须建立书院,立诸贤之祠,或刊注四书,衍辑语录。然后号为贤者,则可以钓声名,致膴仕,而士子场屋之文,必须引用以为文,则可以擢巍科,为名士。否则立身如温国,文章气节如坡仙,亦非本色也。于是天下竞趋之,稍有议及,其党必挤之为小人,虽时君亦不得而辨之矣。以致万事不理,丧身亡国,仲固之言,不幸而中,呜呼,尚忍言之哉!(续集下)
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贾似道已经是敢做实事的非常之人了。军事上在蒙古灭金后,大举功宋。是他让宋朝又维持了几十年。特别是取得鄂州保卫战的胜利。蒙古忽必烈也不得不承认贾似道在军事上的才能,发出“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之叹。(《元史》卷一二六《廉希宪传》)经济上进行大胆改革,为有钱抵抗蒙古,他铁腕推行公田法,不惜得罪既得利益的大地主。自己率先献出公田。这项改革支撑了宋末财政。平抑了物价,充足了军粮。这是宋代唯一完成的改革。南宋就靠这个苦苦支撑了对蒙古的抵抗。政治上肃清朝纲。他一当权,就很有政治手腕地消除了外戚、北司及太学生的干政之习。周密《癸辛杂识》云:
"外戚诸谢,惟堂最深险,其才最颉颃难制。似道乃与之日亲狎而使之不疑,未几不动声色,悉皆换班,堂虽知堕其术中,然亦未如之何矣。北司之最无状者董宋臣、李忠辅,前是当国者,虽欲除之,往往反受其祸。似道谈笑之顷,出之于外,余党慑伏,惴惴无敢为矣。"(后集)
对于一直难以对付的太学生,贾似道恩威并施,使之不再闹事。“学舍在当时最为横议,而啖其厚饵,方且讼盛德、赞元功之不暇,前庑一得罪,则黥决不少贷,莫敢非之。福邸,帝父也,略不敢以邪封墨敕以丐恩泽,内庭无用事之人,外阃无怙势之将,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凡此数事,世以为极难,而似道乃优为之,谓之无才可乎”?(《癸辛杂识》后集)他还改革科举制度,应潜斋《性理大中》云:“科场搜检,始于贾似道。”(卷一)
二、贾似道的文学才华和文坛领袖地位
没有贾似道的改革,宋朝灭亡可能更早。贾似道作为一个文臣,除了治理国家外,对文学艺术也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贾似道的文学才华是不错的。他现存诗作181首,可以大致分为咏物、隐逸、遣怀、赠答、行旅、诗歌残句以及蟋蟀诗等七类。
他和门人廖莹中曾编印过书籍,翻印过碑帖。他所藏的字画、金石等亦十分丰富。他还曾编过《促织经》两卷、《悦生随抄》一百卷,《全宋诗》卷三三四六、三三四七存诗二卷。周密云:
"贾师宪常刻《奇奇集》,萃古人用兵以寡胜众如赤壁、淝水之类,盖自诧其 援鄂之功也。又《全唐诗话》乃节唐《本事诗》中事耳。又自选《十三朝国史会要》。诸杂说之会者,如曾慥《类说》例,为百卷,名《悦生堂随抄》,板成 未及印,其书遂不传。其所援引,多奇书。廖群玉诸书,则始《开景福华编》, 备载江上之功,事虽夸而文可采。江子远,李祥父诸公皆有跋。《九经》本最佳, 凡以数十种比校,百余人校正而后成,以抚州萆抄纸、油烟墨印造,其装褫至以泥金为签,然或者惜其删落诸经注为可惜耳,反不若韩、柳文为精妙。又有《三礼节》、《左传节》、《诸史要略》及建宁所开《文选》诸书,其后又欲开手节 《十三经注疏》,姚氏注《战国策》、注《坡》诗,皆未及入梓,而国事异矣。"(《癸辛杂识》后集)
贾似道因为独相宋季,故成为当时文坛领袖。他奖励学术,提携有识之士。宋末的著名文人,如吴文英、刘克庄、赵孟坚、周密、方回等人,都和贾似道有相当密切的交往。虽然其间有过不少恩怨和过节,但也留下了不少唱和之作。后起文人如李庭芝、文天祥等人都得到过贾似道的破格提拔。李庭芝本人就是贾似道特进超擢,跳级提拔,才担任制署参议的职位。文天祥淳祐四年中状元,进翰林院,结果才过了两年就因父丧回家守孝去了,之后在低级官职上起伏了十几年,做过八品的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九年(1273年),被似道起为湖南提刑,1274年改知赣州。文天祥曾在诗文中高度赞扬贾似道在鄂州之战中的表现,称其“已未鄂渚之何勇也”。这些文人中与贾似道关系最密切的当推被无数后人批为“谗事权奸,晚节不保”的晚宋文坛领军人物刘克庄。然而其中事实并不像后人所说的那样。刘克庄和贾似道是世交,林希逸曾说:“公受知忠肃贾公(涉),辨章(似道)尤相亲敬。”刘克庄在《后村大全集》中致贾似道的书笺很多,如《与贾丞相书》三篇、《谢贾丞相饯行诗启》、《与淮阃贾知院书》、《与丞相书》、《又与丞相书》等。至于献给贾似道的诗、词、启等则更多。如启有《回贾制署启》、《贺贾丞相启》、《贺贾丞相拜太师启》、《贺贾太师再相启》、《贺太师平章启》、《进开国伯谢平章启》等;诗歌有《淮捷一首》、《凯歌十首呈贾枢使》、《贺新郎·傅相生日壬戌》、《满江红·傅相生日癸亥》、《满江红·傅相生日甲子、《沁圆春·傅相生日丁卯》等。从这些文字交往看来,刘克庄和贾似道的关系绝非一般,他献给贾似道的诗词和书信也绝不是泛泛的应酬之笔,而是表达了刘克庄对贾似道的信赖和希望。景定元年(1259年)三月,贾似道引荐刘克庄任秘书监等职,使刘克庄在国家和民族的危急时刻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因此被后世誉为“爱国词人”。宋史竟然以其“谗事权奸”而不予立传,实为历史一大冤案。
三、贾似道的悲剧命运
贾似道最后兵败鲁港。流放外地,被郑虎臣杀于木棉庵中。是个政治悲剧性人物。贾似道坚决不和蒙古和议,在宋代宰相中是非常少的。这也违反了宋代买和平的传统。他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他擅权而缺乏危机中的应变之力。加之他嫉贤妒能,没有把当时最有才能的人团结起来。最后兵败。
贾似道当政的十几年内,是宋朝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对内既要改革,也要对付腐朽的官僚和地主的骚扰和破坏;对外则要抵御强大的蒙古铁骑的入侵,这使贾似道感到举步维艰。他在咸淳三年给度宗的上表中就道出了这种苦衷:“臣独念平时怙一是而众嫉起,守公法而私怨丛。绵力不足以胜弊奸,血忱适足来口语。熏心忧畏,无岁不疾,心指牖下以为归。……臣讵可偃然而不知天威之当惧乎!”[15]虽然如此,贾似道还是为了宋廷竭尽了自己的全力。我们应该看到,贾似道在宋季危亡之秋,全力苦苦支撑,使宋室得以延续十二年之久,实属不易。贾似道垮台前,朝野上下对他的表现还多有赞誉之辞,而一旦宋朝灭亡,身为宰相的贾似道便成了“众矢之的”,好象宋朝之覆亡全是他的奸险及政策错误的后果。周密说韩侂胄“身陨之后,众恶归焉,然其间是非,亦未尽然。” 以此论似道,其实正合。
黄仁宇在其《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贾似道:“他(贾似道)是一个雍容大度而显有心计的人物,可是他既无力作战,也缺乏实力讲和,只好以一切如常的态度使人们不致恐慌。”宋末元初的人对他的评价是“阃才有余,相才不足”,应该还算是比较公正的。但是宋亡后,把贾似道作为千古罪人和宋亡的几乎唯一的原因,那就是不公正了。宋代文人喜欢找替罪羊。北宋亡了,搬出王安石,南宋亡了,又以贾似道为罪魁。其实宋代的灭亡是文化的华丽而软弱的性格所致的。贾似道死的时候,大概六十多了。后人经常吊贾似道来抒发对宋灭亡的哀愁。
一个文化繁荣但没有骨头的王朝最后坠入大海。贾似道是这个帝国最后的裱糊匠。历史叙述掌握在谁的手中,历史就是什么。还原残梦,如碎叶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