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开国皇帝刘秀 中国历史上作战最多的帝王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靠坚韧意志和人格魅力聚集起天下群雄而问鼎天下,由一介平民而成长为光耀史册的一代名君。刘秀作战非常最勇敢,在历代帝王中极为罕见。昆阳大战中,刘秀身先士卒,带领13人冲出王莽42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而搬来救兵。冲出重围却未折损一兵一骑,后亲率三千人的敢死队迂回至王莽军侧后,终以2万人的军队大破王莽42万大军,创造了中国军事史的神话。

西汉与东汉之间的时期,群雄并起,是历史上有名的乱世。刘秀的对手仅称帝号的就有王莽、王郎、刘玄、刘盆子、张步、刘永、李宪、彭宠、卢芳、公孙述等。为了消灭这些敌对力量,刘秀多年来征伐不止,无数次死里逃生。他善于把握战机;长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精于避实击虚,奇正并用,运动歼敌;勤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战术;强调连续进击,不给敌人以喘息和反扑的机会;重视利用人和,唯才是举,使麾下将士能充分发挥才干。有志者事竟成,最终平定了天下,所以说刘秀又是中国历史上作战最多的皇帝。

公元前6年,西汉皇室后裔刘秀出生在济阳(今河南兰考)。他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一脉。史书上记载,汉景帝夜招他的妃子程姬,程姬因故不愿去,把她的宫女唐儿送去应付之,汉景帝当时喝醉了酒,睡眼朦胧地“幸之”,于是就有了刘秀这支后裔。世事变迁,刘秀先祖的地位不断下降,从王降为列侯,到他的父亲这一辈,只是济阳县令这样的小官员了。公元3年,刘秀的父亲去世,他一家人回到故乡南阳,成了普通的平民。对年幼的刘秀来说,皇室后裔只是个传说,自己一点也没有享受到其福荫。

此时,风雨飘摇的西汉政权政治腐朽,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怨声四起。外戚王莽利用这一形势,玩弄权术,于公元9年夺取政权,建立新朝。但王莽篡权有术,治国无方,他“增重赋敛,刻剥百姓”,法令严苛残酷,并且朝令夕改。王莽曾在7年内,四次改换货币,“每一易钱,民用破产”,老百姓手里的钱一夜之间成废铜烂铁。所有这些导致社会更加混乱,矛盾更趋激化。公元17年,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在三个地区爆发:在今湖北西北有王匡、王凤领导的绿林军(因以绿林山为基地而得名);在今山东东部和江苏北部有樊崇等领导的赤眉军(因义军均将眉毛涂红而得名);在今河北一带则有大小数十支起义队伍,其中最大一支称为铜马军。一时刀兵群起,杀伐之声不断,天下呈军阀割据之势。

《后汉书》记载刘秀的相貌是“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须眉长得很漂亮、鼻子高、嘴大、额头宽大,按古代的男性标准来看,应该算是个帅哥了。刘秀早年“勤于稼穑”,就是喜欢种菜种地啥的,常有多余的粮食到宛城(今南阳)去卖。刘秀有个好哥哥叫刘演,豪爽任侠,喜欢结交四方志士,不愿终老于林泉之下。刘演经常笑话刘秀,把自己比作刘邦,把刘秀比作乐于干实业的刘仲。在哥哥刘演的激励下,刘秀才“愤而有志于天下”。

公元22年,一场大灾荒向南阳郡袭来,饿殍满目,哀鸿遍野,老百姓再也生存不下去了,许多人去投奔义军。28岁的刘秀和刘演一起,借机利用宗族*起兵,并与进入南阳的绿林军联合起来。刘秀起初在起义军中并不显眼,他的脱颖而出是在著名的昆阳大战中。公元23年,绿林军已发展至十万人,拥立汉室后裔刘玄为帝,年号更始。义军派主力围攻宛城,同时派王凤、王常、刘秀等率军两万人北上,连克昆阳(今叶县)、定陵(今郾城西)、郾县(今郾城南),缴获大量物资,供应围宛大军。王莽的都城长安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惊惧不已的王莽急派王邑、王寻调集各州郡精兵42万人,号称百万,直扑昆阳,守城绿林军仅八九千人,看着王莽的军队铺天盖地而来,多数将领主张撤离。但此时避开敌人,正在攻打宛城的主力部队就暴露在敌人面前。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改写历史的关键时刻,刘秀以冷静的分析和远见卓识,说服众将坚守待援,自率13骑趁夜出城,前往郾县、定陵调集援兵。王邑、王寻依仗人多势众,不听撤围攻宛和网开一面、让守军逃离的建议,扬言:“百万之师,所过当灭,今屠此城,喋血而进,前歌后舞,岂不快耶!”他们发动强攻,以冲车撞城,挖地道攻城,架云梯爬城,但昆阳城小而坚固,何况困兽犹斗,守城的被逼上绝路,死命抵抗,王邑、王寻干着急没办法。

六月初一,刘秀率领近万人救援昆阳,先头部队一千多人距王莽军四五里列阵。王寻派兵数千人迎战。刘秀亲自挥刀杀向敌阵,属下人人奋力拼杀,歼敌千余,击退王莽军。这时,足智多谋的刘秀又假传宛城已克战报,射入城中及王莽军营,一面鼓舞城内部队坚守,一面动摇王莽军心。接着,刘秀率3000人的敢死队秘渡昆水(今叶县辉河),迂回至王莽军侧后,冲击王寻、王邑大营。王邑、王寻认为义军不堪一击,下令各营不得擅自行动,自率万人迎战。两军激战,刘秀率精兵勇猛冲杀,王邑、王寻军阵势大乱。各州郡兵却又因王邑有令在先,谁也未敢去救援,致使王邑军溃败,王寻也做了刀下之鬼。昆阳守军乘势杀出,内外夹击,王莽军纷纷夺路逃命。这时,忽然下起暴雨,河水猛涨,王莽军涉水溺死者上万。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往洛阳。如此这般,创造了2万打败42万的奇迹。

昆阳之战,逆转了形势,聚歼了王莽赖以维持统治的军队主力。大学者王夫之后来曾这样评价之:“一战而宗庙得全 ,未几光复天下,(光武)诚不世出之也。”*在1936年《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及1938年《论持久战》也两次提到发生在南阳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新汉昆阳之战,对之评价很高。

然而,昆阳之战最大的功臣刘秀非但没有得到升迁,反而陷入极大的危险中。原来,他那威望日增的哥哥刘演受到了猜忌和排斥,被更始帝刘玄杀害。正领兵在外的刘秀自知势孤,强忍悲痛,主动回到宛城谢罪,忍辱负重,不为哥哥举办葬礼,反而与相恋多年的阴丽华热热闹闹地举行了婚礼,“娶妻当得阴丽华”的梦想总算是实现了(《后汉书·光烈阴皇后纪》: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洞房花烛夜之后,天天花天酒地,一副及时行乐的模样。刘玄对他放了心,认为刘秀不过是纨绔子弟一个,因此他得以躲过杀身之祸。为全身避祸的刘秀,白天强颜欢笑,晚上泪湿枕席,他深深明白,要成大事,必须学会忍。

统一全国之后,汉光武帝刘秀仍能兢兢业业,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他所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既维护了东汉封建统治,也维护了国家统一,与民休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汉书》作者范晔论曰:“虽身济大业,竞竞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司马光也说:“帝每旦视朝,日昃乃罢……虽以征伐济大业,及天下既定,乃退功臣而进文吏,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故能恢复前烈,身致太平。”他们对于光武帝在统一全国后的政绩都作了充分的肯定。光武晚年,虽因迷信图谶,宣布图谶于天下;贬逐了桓谭、冯衍等直言敢谏之士,有拒谏之失;但大体说来尚能始终保持谨慎,兢兢业业,勤于政事,在封建帝王中还是难能可贵的,不失为一个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