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性温和的刘璋为何沦落到众叛亲离的下场
三国时期的刘璋是一个被诸葛亮评价为“暗弱”的人,一个“暗弱”的人却拥有一个“民殷国富”的地方,那么遭到有能之士的觊觎也就不足为奇了,公元194年,刘璋作为益州牧的父亲去世,刘璋经过大将赵韪的举荐成为了新一代的益州牧,赵韪举荐刘璋的原因是刘璋温仁,这也许是一个优点,但这个优点放在刘璋身上却是一个大大的缺点。
刘璋温仁但是也缺乏必要的管理才能,诸葛亮说其“暗弱”,“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是非常正确的,刘璋上任益州牧后没有一件事做的是正确的,可以说对于一个拥有者一大块肥肉的益州牧来说,这是致命的硬伤。
刘璋上任之后首先遇到的是将领沈弥、娄发、甘宁的起兵反对,后来虽然被赵韪打败,但是这只是众将领反叛的开始。后来看到刘璋的无能,很多将领都开始叛离,就连拥戴刘璋坐上益州牧宝座的赵韪也在公元200年反叛了,后来还是由于父亲收留下来的“东州兵”拼死力战才打败了赵韪,赵韪被杀死后可以说刘璋更加的“暗弱”了。后来张鲁也叛离了刘璋,刘璋越来越得不到部下的尊重。我想这个时候的刘璋一定是非常苦恼的。
刘璋不仅仅管理能力欠缺,而且还没有主见,这一点是作为一个诸侯的大忌,公园208年,曹操攻打荆州刘璋派张松去表示敬意,但是却遭到曹操的慢待,张松怀恨在心,于是建议刘璋与刘备联合,刘璋采纳了,再后来张松建议刘璋迎刘备如蜀汉,刘璋又采纳了,于是刘璋在公元211年,迎刘备入蜀汉,后来又听信了张肃的话,杀死了张松,与刘备开战,可以说是其一生中最大的败笔。后来投降刘备在我看来却不失是一个明智之举,因为以刘璋的能力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是不可能守住蜀汉这么大一块肥肉的。正如后人评价“刘璋暗弱,即使不迎刘备,亦未必常能守成;益州不为备有,亦必为曹操所取耳。”
刘璋手下大将
刘璋是一个性格柔弱,没有谋略的人,做不到审时度势,也缺乏必要的管理能力,所以刘璋继位后,很多有能力的部将都纷纷反叛,自立门户,诸葛亮说刘璋“暗弱”劝刘备去蜀汉落脚这是再恰当不过的,即使是没有刘备刘璋早晚也会被别人所取代,刘璋的失败是其自身的因素造成的,下面我们就来历数一下有哪些大将叛离了刘璋。
刘璋在公元194年继位成为益州牧,跟随而来的就是大将沈弥、娄发、甘宁反对刘璋,于是刘璋派赵韪去攻打他们,赵韪将其击败,三人于是投奔了荆州。
公元200年,赵韪也叛离了刘璋,并且蜀汉多地响应,后来经过较长时间的战斗,赵韪兵败被杀。
后来张鲁见到刘璋这样无能也开始不听刘璋的号令,于是刘璋杀死了张鲁的母亲,张鲁也走上了反叛的道路。
可以说刘璋当政后没有做出一件让蜀汉将官看得上的事情,所以很多人都不氟刘璋的管理,刘璋的威信降到了非常低的地步。除了上面反叛出去的将领之外,刘璋的部将还是很多的,比如还有法正、庞懿、孟达、李异等,这些将领也是希望刘璋继续跟后来入蜀汉的刘备拼死一战的,但是刘璋却选择了投降,刘璋说:“我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没有给百姓施加恩德,却打了三年,许多人死在草莽野外,只是因为我的缘故。我怎么能够安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璋的仁慈,也可以看出在那个年代像是刘璋这样柔弱仁慈、没有谋略的人是完全不能胜任一方诸侯的位置的。
刘璋怎么死的
刘璋是东汉末年益州牧,也就是益州的军政大臣,掌握了益州的军事和政治大权,可以说称得上是一方诸侯,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是一个性格柔弱,没有谋略的人,真是鉴于此,其父亲刘焉死后,刘璋继任益州牧后,很多人因为看不上刘璋,与刘璋不能有共同语言而叛离,所以说无论是到了任何时候自己无能是无可救药的。
公元194年刘焉病死,在赵韪的举荐下刘璋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做了益州牧,刚刚上任就遇到了将领沈弥、娄发、甘宁的反对,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刘璋却是不是一个能够独霸一方的诸侯的人选。后来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刘璋的无能,很多人开始反叛,公元200年,曾经举荐过刘璋的将领赵韪也叛离了刘璋,后来依附于刘璋父亲的张鲁开始不听刘璋的调遣,于是刘璋杀死了其母亲,张鲁也反叛了。
公元208年曹操攻打荆州,刘璋派张松去向曹操表示敬意,但是曹操却慢待了张松,于是张松怀恨在心,想刘璋建议与刘备一起共同抗曹,刘璋同意了,于是派兵联合刘备抗曹。
公元211年刘璋听说曹操攻打张鲁,非常害怕,于是不顾众臣的反对采纳张松的意见将刘备迎入蜀汉,可以说是引狼入室。
后来刘璋又背离了刘备,与刘备开战,战争长达三年之久,后来刘备派人劝降刘璋,刘璋再次不顾众臣的反对投降了刘备。
公元220年,东吴杀死了关羽,得到了荆州,让刘璋做益州牧,刘璋之后不久就病死在秭归。可以说刘璋的一生特别是做了益州牧后的日子都过的不是那么舒心,一个没有能力的人被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只能是众叛亲离,郁郁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