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大军血洗邕州 忠勇公苏缄3000精兵挡10万敌军
交趾大军进犯邕州
宋熙宁四年(1071年),交趾(今越南)图谋入侵,邕州地处前沿,形势十分危急,宋仁宗赐苏缄(字宣甫,福建晋江人)为“皇城使”称号,取代原任知州陶弼为邕州知州,防御交趾的侵袭。到任后,苏缄体恤民困,办事廉明公正,使经过战争的邕州人民恢复生产和获得社会的安定。宋熙宁五年(1072年),李朝自称“大越国”(今越南),国主李日尊死后,其子李乾德继位,为李仁宗,六年三月神宗皇帝封乾德为交趾郡王。
这时,负责经略广西的天章阁待制、桂州知州沈起,想立边功,借施行保甲法之机,训练土丁,通过加强水路运输的形式,训练水军,并禁止与交趾人的边境贸易。邕州知州苏缄认为这些做法不妥当,写信给沈起,要求“止保甲,罢水运,通互市”,沈起不听。李朝也向宋朝廷申诉这件事,朝廷认为沈起惹事,罢了他的官,另换刘彝代替。刘彝仍沿用沈起的办法,到任后上奏撤销北方来的守兵,由当地枪杖手分戍各地。当时交趾郡王李乾德乘侵吞占婆(今越南中部)、真腊(今柬埔寨)的余威,见广西兵备薄弱,便找借口入侵广西,到处散布谣言:“中国作青苗、助役之法,穷困生民,今出兵欲相拯济。”遂于熙宁八年(1075年)十一月,调集8万(号称15万)重兵,分水、陆两路大举进攻广西。陆路由宗宣率领,先后破邕属四寨,杀土丁8000人,直逼邕州;水路由李常杰指挥,由永安(今越南芒街)乘船渡海,于十一月二十一日攻占钦州,二十七日攻陷廉州(合浦),然后向邕州进犯,一路上大肆烧杀抢掠。水陆两军合围邕州,十一月三十日开始攻城。
邕州3000精兵抵挡10万敌军
邕州知州苏缄得知越人准备入侵的消息后,曾写信给刘彝,刘彝不但不听,反而认为苏缄的意见妨碍上级命令的执行。越兵进攻邕州前,当时邕州守城的官司兵及峒丁、土丁仅有2800人。苏缄虽知众寡悬殊,很难抵御,但丝毫没有动摇抗敌守土的决心。于是他召集下属官吏及有才能的人,向他们具体交代防守城池的办法,划分防守地段,分段防守。老百姓听说要打仗,欲四处避难,苏缄就把官府和私人财物拿出来给老百姓看,告诉群众:兵械都准备好了,积蓄的东西也不缺乏,现在大越军已经到了城下,只能固守以待外援,如果有一人外逃,会影响整体的信心,希望大家不要走,如果谁敢偷偷外逃,被抓住要就地正法。
有个大校叫翟绩的不听号令,私自潜出被抓住,立即斩首示众。因此,城中上下无人外逃,一心守城。苏缄长子苏子元,在桂州任司户参军,带着妻子来探亲过春节,遇上交趾军攻城,因为有不准出城的命令,苏缄就叫儿子留下妻子只身回桂林,儿媳仍留邕州同生死,以说明自己也要遵守成命。
邕州被包围后,苏缄挑选了一批勇敢的士兵,驾船出城迎战,杀死交趾军两个小头目,还率领士兵用“神臂弓”杀伤很多交趾军。敌军猛烈进攻二十多天,直至除夕仍未得逞,且伤亡惨重。交趾军统帅李常杰以十多万之众,竟然未能攻下兵力不满3000人的邕城,很不服气。同时苏缄向刘彝求救,刘彝派钤辖张守节带3000兵力前往援助,而张守节却畏敌不敢前进,苏缄又用腊书向提点刑狱宋球告急,宋球督促张守节进兵。熙宁九年(1076年)正月初四,当张守节移兵屯驻大夹岭(今七塘山心坳)时遇上交趾军,还没有来得及列阵,就全军覆没了,张守节阵亡,余部败降。
邕州民众纪念“忠勇公”
当时宋神宗皇帝听到苏缄战死的消息后很惋惜,诏“恤岭南死事家属,立殉难将士墓”,于正月二十五日追赠奉苏缄为国军节度使,谥“忠勇”,封赏其家。其字苏子元被任命为西头供奉官(武职)阁门袄候,接着又授子元为殿中丞,通州通判。次子子明及子正、孙广渊、直温与缄同死,皆褒赠。沈起与刘彝都被撤职。邕州人民为纪念苏缄,在其全家殉难处附近(银狮巷通至金狮巷,今兴宁西街)建城隍庙,尊苏缄为邕城城隍,并于庙的后殿即殉难处建“苏忠勇公成仁祠”,设苏缄画像及墓碑供后人敬仰及凭吊。后宋哲宗赵煦亲自为祠赐额“怀忠”。
民国元年(1912)全市毁神像,城隍庙作自治公所。民国八年(1919)为南宁审判、检察两厅公所。地方人士为纪念苏缄忠勇殉国,于高丘上划出百多平方米地面建一小神笼,供苏缄神像,并刻有“苏忠勇公成仁处”石碑一块,数百年来香火一直不断。
可惜的是城隍庙及苏忠勇公成仁祠已于解放后建红星剧场时拆除,现在仅存的这几级石砌的阶梯和挡土墙基础湮没在这繁华的闹市中,周围的居民已对这段古墙的来由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