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书房师傅擅离职守 被乾隆皇帝如此处罚

“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教育机构。那么皇家子弟读书接受启蒙教育去哪里?去民间肯定不可能。于是皇帝在皇宫内也开设了“私塾”,供皇子皇孙们上学。那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国子监”,清朝时期叫“上书房”。

在皇宫上书房从教的都是皇帝钦点的专为某皇子授读师傅,同时还派一两名人员当副手,谓之上书房行走。以前经常在影视剧中听到上书房行走这个职衔,许多人都说不清这是个什么官职。

清朝规定,皇子6虚岁开始读书,皇子读书的时间为“卯入申出”,也就是早晨5点至下午3点,共计10个小时。道光皇帝之前,曾叫“尚书房”,道光年间奉旨改为“上书房”。

皇帝一般都会选定良辰吉日为皇子开学,由于皇子地位尊贵,皇子和师傅互相行礼时,双方用长揖代替跪拜。上书房的规矩极严,皇子读书要正襟危坐;夏天不许摇扇子;午饭时候,侍卫送上饭来,老师先吃,皇子们在另一旁吃,吃完不休息,继续功课。

上书房只有元旦、端阳、中秋、万寿(皇上生日)、自寿(自己生日)这几天放假,一共5天,连每年除夕也不放假。

清朝的上书房,位于乾清门内东侧南庑(wǔ),建于雍正初,门向北开,共五间。皇子们学习的内容包括满、蒙、汉等语言文字以及《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满清皇帝为每个皇子都配有汉人师傅,同时配有称为“谙达”的满蒙师傅若干人。上书房总管教学事务的称“总师傅”,不坐班。

乾隆五十四年(1789)三月初七,乾隆帝偶然查看上书房师傅入值门单,惊讶发现自二月三十日至三月初六共七天里,所有师傅都没有到职。乾隆皇帝对师傅擅自失职和皇子皇孙逃学行为极为愤怒。马上召集军机大臣询问,将私自旷职师傅严厉训斥一通,下令将两名满籍内阁学士革职。后来他又觉得不妥,改为宽大处理,将两个革职的师傅各打四十大板,仍留上书房行走,以观后效。

史料介绍,上书房学习儒家经典的方法是:师傅读一句,皇子读一句,如此反复诵读百遍后,与前几天所学内容合起来再读百遍,周而复始不间断。直至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完全背下来。

皇子皇孙们对授学师傅极为尊重,生怕师傅到皇帝那里去告状;而师傅自然也不敢糊弄和怠慢这些“龙种”。时间久了,彼此还会产生深厚感情。

比较典型的是嘉庆皇帝颙琰和上书房师傅朱文正(又名朱珪)。朱文正在乾隆年间入值上书房十余年,颙琰与其情谊非同一般。乾隆帝驾崩时,继位的嘉庆帝颙琰急召他入京参加治丧活动,有“嘉庆帝执朱珪手痛哭失声”的记载。

为回报师傅的培育之恩,嘉庆帝还命朱文正“值南书房,管户部三库,加太子少保,赐宅第于紫禁城西华门外”。

后来,朱文正官拜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工部。他因病去世,嘉庆帝亲往府上吊唁,由于朱家大门低矮,御车不能入,嘉庆帝就徒步走入,并哭之深哀。

清朝上书房皇子师傅的副手叫“行走”,听着也挺特别。原来,满清皇族人喜欢用“行走”这词儿,大约是就是供驱使的意思。例如提拔某人当大学士,让他在军机处当差,皇上的谕旨大致会这么写:着赐某某阁大学士,赏一品顶戴,在军机处行走。说白了,这“上书房行走”其实不是一个官职,只是说明这人在哪个地方当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