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 其实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明永乐皇帝朱棣一直是坐镇北方,稳居北京,为什么会一反常态突然间把目光转向了海洋呢?而又为什么在郑和下六次下西洋后就终止了这一行动,不再让他出使了?
对此大多研究者称(学生的历史教材也这样写)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大明朝的国威,招引各国前来朝贡,同时也进行大量的贸易活动,从而促进中国同“西洋”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但也有学者说,这其中暗含了一段不为人知的隐情,相传这是靖难之变后明成祖为了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皇帝所采取的行动之一,而与西洋进行交流只不过是个幌子而已,此话有可信之处,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靖难之变”:
公元1398年明太祖去世,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这时候的建文帝,尚且年幼,各地藩王又都是皇帝的叔叔辈,拥有着军政大权,可以说是弱君在朝,而强藩在外。建文帝深感不安,就采纳黄子澄、齐泰等人的“削藩”意见,想以此巩固自己的地位。
随后燕王朱棣以“朝无正臣,内有奸恶”为名义起兵谋反,直逼南京,号称“靖难”。内战持续了四年,终于在建文四年,朱棣攻占了南京,建文帝从此下落不明,朱棣登上了皇位,将都城迁往北京,自称明成祖,改年号“永乐”。
叔父夺了侄儿的皇权,当然是要担当夺嫡和篡位的罪名的,名正言顺的皇帝尚在世,并且出逃了,无疑对朱棣的地位是个很大的威胁。一方面,他为了安稳人心,发布建文帝去世的诏书;另一方面暗地里根据传言中的蛛丝马迹,去到处苦苦寻觅,于是就引出了很多明察暗访建文帝的故事。
有说法称他是从地道之中逃出去了,也有的说他削发扮成和尚模样藏到了某个寺院中,还有说他化装后南逃一直在海外飘流。总之,建文帝没死的种种传说就这样传播开来了。
明成祖为寻找建文帝下了好大的力气,他曾经派亲信拿着御制诏书,在寻访仙人张三丰的名义下行遍天下州郡乡岜,21年暗地查访,还派太监郑和,六下西洋寻找也达28年之久,真可谓用心良苦啊!
建文帝失踪之谜在1991年得到解开。上海史学工作者徐作生经过一年考证后认为,当年建文帝出逃后,曾藏于江苏吴县鼋山普济寺内,不久又转移到穹窿山皇驾庵,直至1423年病殁于此,葬在皇驾庵后的小山坡上。
这就解释了三保太监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后就停止了,因为明成祖已经知道建文帝死了,这才放下心来。所以再做任何访察都没有必要了。
郑和后来又第七次下西洋,不过已经是宣德五年(1430年)进行的,是在明成祖死后,已经不是明成祖的命令了。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原因,终于大白于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