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崛起的钥匙范蠡 *浪漫政治家和富家翁

范蠡,字少伯,楚国宛城人。春秋时期的楚国出了不少狂士,这些人狂放不羁却很有才华,范蠡也沾染了这股习气。狂放之余,范蠡很尊重有知识的人,当时精通计算的计然去楚国,范蠡拜其为师,学了不少东西。

宛城的执事官员文种很赏识范蠡,两人后来相约去越国发展,帮助勾践灭掉了吴国。品尝胜利之余,范蠡洞悉人情,马上抽身离开;而文种不听劝告,最后被勾践杀害。对范蠡来说,离开吴国后,生活才真正开始。他从海上逃到齐国,改名鸱夷子皮,在海边耕作经商,很快就成为大富豪,齐国人佩服不已,延请他担任宰相。范蠡自己倒觉得富贵得不像话,于是再次逃走了。

这次范蠡跑到了交通较发达的陶,改名"陶朱公",在那里一边耕作,一边经商,他的财富增加得更多了,据说达到了万万,也就是现在的亿万富翁。后人说起富豪,仍会用"陶朱公"来指称,而范蠡最后便老死在陶。

耍酷因为有真本事

年轻人总喜欢标新立异,或是打扮得独特冷酷,或是言行举止与众不同,这实际上是一种本能。不少有本事的人,常用狂放的外表来表达自己特立独行的一面,本章的主角范蠡,年轻时也是这么一个人物。范蠡平时言行给人以狂人之感,内心却颇富心计。文种是宛城的管事,范蠡只是小村庄三户的平民,范蠡想和他结交,当然会有难度。于是范蠡在文种来三户视察的时候,故意蹲在狗窝旁边学狗叫。这个举动惊动了文种,文种在询问之下,知道这个学狗叫的人是当地有名的狂士,当即下车想和他交谈。范蠡看到文种过来了便马上走开,他知道文种肯定还会来找自己,于是先向兄嫂借衣服,并说过一会儿将有客人来拜见。果然,不一会儿文种就找上门来了。两人相谈甚欢,马上成了好朋友。

范蠡和文种成为好友之后,谈论起以后如何发展,范蠡认为吴国与越国风俗相近,从地理位置也可知道两国定会合并。但因当时伍子胥等已到了吴国,范蠡难以再谋一职,于是就去了越国。

一等职业经理人

当时诸侯列国原则上都属于周朝,所以对于各大小诸侯国而言,并无严格的忠诚要求,人才交流很频繁。范蠡到越国发展,不管有无依附文种,他自身的才干也甚受越王勾践的赏识,两个人常常一谈就是一天。

吴、越两国是世仇,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两人的老爸就经常互相攻击,夫差的老爸还吃了不少亏。范蠡到越国的时候,吴国在伍子胥的帮助下,军事已臻强盛,勾践不听劝阻而主动进攻,被打得大败后才找范蠡想办法。范蠡和文种用金钱贿赂吴国的宰相,让夫差放掉被包围的勾践。在文种和范蠡的帮助下,越国国力迅速恢复,反观吴国却自断左右手,杀掉了大将伍子胥。勾践想马上讨伐吴国,然而范蠡擅长对战争形势的判断,他认为还不到时候,一直等到吴王和诸侯会盟的时候才大举进攻,杀掉了吴国太子。四年后,越国又一举大败吴国,将吴王围困在姑苏山上。这次轮到吴王来求情,勾践心软,差点答应,但范蠡坚决反对,亲自击鼓指挥军队进攻,吴王绝望之中只得自刎。

如把国家比喻为公司,能让原居于下风的公司扭转情势,再造新局,范蠡也称得上是个一等一的职业经理人了!

经济学大师、千古富豪

范蠡常为世人所称道,和他的多才多艺有很大关系。春秋时期的人们,对经济战还没什么概念,范蠡却已经将它付诸实践之中,这一切都来自范蠡的师傅计然的学识。

计然,葵丘濮上人,姓辛氏,字文子,是晋国的流亡公子。范蠡跟他学习了不少经济方面的知识,像如何耕作、如何兴修水利、如何治理庄稼的病虫害、如何管理贸易和货币等。正是因为这些知识之长,才让范蠡帮助越国迅速增强实力,压过了吴国。

也是因为有了这些知识,范蠡逃到齐国以后,才能迅速发家致富。毕竟如果他的致富仅有一次,或可说是机遇使然,但他迁移至陶以后,仍然能够再次发家,且资产远远超过上一次,正说明了他的成功,依靠的是他自身的才华。

洞悉人情的人精

范蠡对于人情世故的把握也十分具火候。勾践灭掉吴国以后,范蠡早看出勾践难以共富贵,于是写信给勾践,信中表明:作为臣下,让勾践过去受到吴国的羞辱,自己应该为此而死。勾践假惺惺地说:"我怎么会杀你呢,我还会奖励你;但若你不听话,我就会杀了你。"这样半真半假的话,显示勾践早有杀人之心。

范蠡很聪明,回信说:"您发布您的命令,我听从我的内心。"然后就搭船从海路走了。跑到齐国以后,他立即捎信给文种,著名的"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就是在那时落笔的。文种接到信以后马上装病,还没来得及跑,就被越王勾践赐死了。对于跑掉的范蠡,为了显示自己的公正,勾践还把会稽山赏给范蠡作奉邑。

范蠡对于人性的认识是很深刻的,范蠡二儿子的死,正能说明这一点。事情发生在范蠡改名为"陶朱公"以后,当时的他已经是亿万富翁。他的二儿子杀了人,被关押在楚国,范蠡让他在陶出生的小儿子带着一车黄金去搭救,但大儿子以死相逼,非要自己去。范蠡只好让大儿子去了。而范蠡早就设计好了营救方法,让大儿子把金子送给楚国的庄生,听从对方的安排。但大儿子自作聪明,给了庄生金子之后,又去找其他权贵帮忙。这边庄生已经说服楚王大赦天下,大儿子不明情况,以为不用再求情,径自向庄生要回金子;庄生一怒之下,又说服楚王杀掉范蠡的二儿子,然后才大赦天下。

范蠡了解自己的大儿子,知道他和自己在齐国开始耕作,深谙创业的艰难,因此吝啬金银;而小儿子是在他发家致富以后出生的,故重情义而轻富贵。所以听到二儿子被杀之后,范蠡只是苦笑。

范蠡一生三次迁徙,从家乡到越国,成就了勾践的霸王事业;从越国到齐国,不但成了首屈一指的富翁,还成了齐国的丞相;最后迁徙到陶,更成了千古有名的亿万大富豪。这些举动看似随意,实际上都是聪明人深思熟虑的选择,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大巧若拙吧!